《文化大师》:印象方东美
(2022-09-18 13:04:28)《文化大师》:印象方东美
方东美(1899--1977)安徽桐城(今枞阳县)人。名,珣。字,德怀,后改东美。自幼在安徽桐城上学读书,1921年南京金陵大学哲学系毕业,1922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1924年通过博士论文考试回国。先在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任教,1925年应聘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前身)当哲学系教授。1948年赴台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任主任及研究所所长。1971年退休。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诗歌学、佛学为一体的文化大师,其学术成就享誉海内外。
1、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后,时任中央大学哲学系主任的方东美奉南京国民政府命赴台湾配合政府做善后工作。相逢义气为君饮。在爱国情怀的激荡下,慷慨赴行。在台湾这段时期,方东美的生活是清苦的,内心是痛憾的,其目睹了国破家残,花果飘零,内心每每感时伤怀,连鸟鸣猿啼也满是故国忘恨。初来台湾时撰写了《台湾杂咏博士十二首》,抒发其对“家家围绿援,树树发红花”的乐土初恋,并希望“畴能绵万载,永作太平人”。1949年以后,方只能“看花思旧国”了,难掩苦海望
乡之痛,“国破惊枭健,时危祝兽仁;炎州经岁客,苦海望
乡人。”既然有国不能归,诗人只好一心筑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宅心在淳朴,安处即吾家。”在台湾的最后岁月里,他的思想是成熟的,成就是璀璨的。兵燹战乱后,他在南国决心保住中华文脉不断,让生命的花朵在逆境中灿烂开放。
2、台湾因他才有哲学。到达台湾后,虽然条件艰苦,但图书收藏颇丰,特别是欧美和日本书籍颇多,让方喜出望外,他带领同仁从中文系图书馆中搬回愿属哲学书籍,重新充实哲学系图书馆,为台大哲学系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随着解放军大举南下,大一统的局面已是指日可待,方建议学校和国民政府火速抢救全国学人,方每日收到很多倾向国民党知识分子申请来台的信函,其中包括数理名家陈省身、胡世桢等人。方与台大校长傅斯年结下了深厚友谊,,两人是上下级的同事,加上彼此夫人是同学,所以经常同餐共食,坦率交谈。有“学霸”之称的傅斯年一直以为天下学人尽在北大,等深入接触了方东美后,见识了这位博学广通的俊彦,不得不一洗成见。傅早逝,方痛惜不已,为傅撰联“生为文虎,殁为人龙”来纪念这位学界霸才。方与傅斯年、罗家伦私交深厚,却和他们的老师胡适味不相投。他与胡适有三同之谊:同为安徽老乡、同为哲学为业,同为杜威为师。然而他们在学术思想上的立场是南辕北辙,主要在双方对中国传统哲学所采取的态度,以及对哲学一词本义上大相径庭,此势力若水火不相容。方东美不买当局的账,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嶙峋铁骨和良知未泯的知识分子,更因为他在港台学术界影响极大,像唐君毅、陈康、成中英、傅佩荣等享誉一时的学者都出自其门下。美国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教授柯文雄说:“西方及美国承认台湾有哲学,是因为台湾有方东美。”方东美学贯中西,治学初攻西方哲学,后又转向中国哲学,兼收并蓄而体大思精。他哲理之思文辞华美,漫若行云流水,有如哲学的诗,令人回味无穷。他能吸纳百家自成一家,使得台湾在哲学上成为重镇。
3、独步学坛无敌手。1964年6月29日,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召开。东西方哲学家会议是1939年由美国第一位华人哲学家陈荣捷与查理
摩尔等学界知名人士创办的,会议旨在世界上推动东方哲学思想研究的志趣,向学界介绍中国哲学精神中最主要的部分。在这次东西方哲学家大会上,方东美格外
引人注目,他携门下唐君毅、成中英、刘述先参加此次世界级的“武林大会”。他在大会上宣读的《中国形而上学中之宇宙与个人》的雄文,对孔孟老庄、魏晋玄学、大乘佛教进行讨论,阐述了中国人如何醉于理想化的世界,并创造出各样奇妙的境界。他在文中绘制了一幅“人与世界在理想文化中的蓝图”。他旁征博引的演讲、典雅优美的英文、精妙奇思的哲理,立即震惊了会议的各国学者,就连日本现代著名的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因其宣扬禅学而久负盛名,其在大会的以“禅”作演讲大受追捧时,来自台湾的方东美以他博学宏论发出的精妙绝伦光芒,让其它学者顿时默然失色。特别是方东美与伦敦大学芬里教授的激烈“论战”,方以其渊博的学养和犀利的辩才,让各国代表对中国学者不得不刮目想看,大为称赞。大会发起人,夏威夷大学哲学系主任查理
摩尔教授说:“我今天才知道谁是真正的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于会的英国牛津大学中国明代思想史研究专家麦克慕兰教授惊叹不已地说:"真未想到一位东方人,以英文著述,向西方介绍中国的哲学思想,其英文之造诣如此优美典雅,求之于当世英美学者亦不多见。"方东美经常用英文发表哲学文章,正是不满很多中国哲学文化被外国人扭曲,甚至诬蔑中伤,方要为中华民族的先贤代言,把很多作品直接用英文在国际上发表,用西方文字讲述中国思想。
方东美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担任客座教授时,他离去时学校颁赠”最杰出的客座教授“荣誉。曾国藩之孙东海大学校长曾约农甚至夸张地说:”我们到美国的访问学者,除方先生一人之外,别的都替国家丢了人!“
4、出入中西的硕学通儒。方东美在第四届东西方哲学家会议上一鸣惊人,在国际上声远播。很多西方记者好奇问他在哲学上持何见解,属于什么宗派?方东美
说:”很难说,说了你也不相信:在家学渊源上,我是个儒学;在资质气质上,我是个道家;在宗教兴趣上,我是个佛家;此外,在治学训练上,我又是个西家。“方东美的哲学智慧是从儒家传统中陶冶、他的哲学气魄是从道家精神里酝酿,他的哲学慧根是从大乘佛教中领悟,他的哲学方法是从西方哲学上提炼。他乃集儒、道、释西四家思想为一身,难怪成就为旷世罕见的硕学通儒。
桐城”桂林方“家族自元末至清代有六七百年的学术辉煌史。桐城自古有”文都“称号,方氏家族人才之盛”甲于皖口“,是一个庞大的学者群,产生了方以智这样博洽古今、通贯天人的杰出思想家,也产生了像方苞这样创一时文风的杰出文学家。一代大哲方东美为”桂林方“二十三世传人。梁实秋曾说:”桐城方氏,其门望之隆也许是仅次于曲阜孔氏。“钱理群也曾说:”桐城方氏是继曲阜孔氏以后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家族。“闻名海内外的”桂林方“是怎么来的?《桐城桂林方氏家谱》对此作了解释:”方氏六世祖方懋膝下有五子都高中登科,科举及弟古称”折桂“,”桂林“则赞其家及弟者多,方家因此而得名”桂林方“。
1921年在金陵教会大学校长鲍伦的推荐下,方东美赴美威斯康辛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用了三年时间拿到了硕士和博士文凭,奠定了他终生在西洋哲学方面深厚的基础。半年后,方东美开始阅读柏格森的哲学著作,也读康德、黑格尔、尼采的哲学著作。其留学威大研究院的毕业论文就是《柏格森式生命哲学之评述》。
前一篇:《生活万象》:人与人之间
后一篇:《草堂心语》:屋漏偏遇连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