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仰望大师》:情怀理想担当

(2022-08-26 10:15:30)
《仰望大师》:情怀 理想 担当  

阅读了207年1月4日《光明日报》第五版“眺望科学精神的理性光辉--老科学家手稿中的学术学风传承”“对话大师才能更深刻理解科学”两篇文章,受到的启发很大。一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组织启动“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办了一件大好事。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学会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1个部委于启动了“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这项工程着眼于80岁以上、学术经历丰富的两院院士或有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力求真实反映20世纪20年代以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情况,丰富我国的科技史文献。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档案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等单位都在做这项利国利民利人的工作。老科学家是无价之宝,他们一生的学术研究资料,有的是单位保管,有的是个人保管,有的赠于一些大学或学术机构,有的辗转不同学人学习或收藏。总之,一代科学大师的一生的学术资料是无价之宝,分散无序散落社会和民间,是巨大的损失和极大的浪费。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学会联合动员不同类型的大专院校有规划、成系统收集、整理、馆藏、展览这些科学大师一生的学术成果,以资教育和影响后代知识分子、青年学者,这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二是要深刻认识收藏和保护老科学家的学术手稿的科学价值。重视保护和收藏科学家学术人生手稿及相关资料,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的300余年前著名物理学家牛顿留下的手稿,供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参观就说明之。收藏和展览出这些真实的实物,告诉人们科学思想的逻辑和历史行程,从而更精确和深刻地理解科学;翔实的史料还为人们构造了具体的科学形象,有利于人们从故事中领悟科学精神的真谛,掌握科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潜力;这些手稿代表着众多科学家数百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代表着科学史上让人激动的时刻。它们让我们对科学理解得更深,看得更远。从我们国家老科学家的具体学术历程看,又有着特殊的别样情境。上世纪20年代以来,正是中华民族在推翻封建帝制以来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国家民不聊生的时刻,有许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怀着深深的家国情怀,负箕到欧美国家留学,学成后冲破层层阻挠回国报效祖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