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夜话》:听雨
(2022-06-27 16:46:46)《灞河夜话》
:听雨
听雨,这个词好像专门是文人创造的。下雨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现象,可偏偏有听雨一说。仔细琢磨也对,下雨了人们都呆在屋子里不能外出,除了做一些室内生活外,大概只能静静地或坐或卧听雨声了。最早,对听雨有意识的是李商隐的的《夜雨寄北》:”问君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后来知道这是一首在外旅人的思念家人诗。雨,一年四季都在下,有春秋、夏雨、秋雨之实,有日雨、夜雨之分。夜晚静了,人们都休息了,只有那窗外沥沥的雨声敲打孤旅者思乡的心扉,久久不能入眠。后来又读了蒋捷的《虞美人
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同样是一首寄旅人诗,听雨二字,道尽了人世间多少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有一种世事洞明,万事随缘的思想,使人印象深刻。前些年,读了一篇《瓦屋听雨》的散文,文虽长犹短,感受到了城市人在钢筋水泥屋听雨的感受。雨是来自大自然的精灵,只有在大自然中听雨,才能体会到雨的思想真谛。再后来
也看到过一些网络上听雨的散文、美文,或带伤感,或带沉思,或带思亲,也觉得很美。听雨,要有好心情,沥沥的雨声能使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力,也可产生像李商隐、蒋捷那样的名篇。但大多数人只是把听雨当作消遣罢了。
今年入夏以来,西安少雨,灞河东岸的恒大御景高楼上,看到远处灞河那一汪汪碧水,但就是解不了酷暑,静静躺在屋里,多么希望这窗外传来噼里啪啦的雨声,疾雨过后转入沥沥小雨,一夜听着雨声入眠有多好呀!......
2022年6月27日于西安灞河东路
前一篇:《秦岭山下》:说社会历史时代
后一篇:《灞河夜话》: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