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原则
(2015-11-04 14:46:57)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读写一体理论 |
浅论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原则
梁云堂 王立丰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自筹经费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成果 编号1404078】
【承德市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策略的研究》阶段成果 编号130306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教学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实施“以写定读、以读促写、点点突破、大量读写、分层读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能把“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落到实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以写定读的教学原则
以写定读的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和写作的要求,按照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课文篇目,并根据不同文体的写作特点确定读写结合点,指导学生带着写作任务去阅读的一种教学准则。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明确每一篇课文的文体及写作特点,其次根据文体特点准确定位读写结合点,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读写结合点学习体会课文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特点,最后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活经历,创作出精彩的语段或优美的文章。
“阅读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目的明确的读者,能够有效地处理书面语言并从阅读中理会其意”,而“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叶圣陶先生的论述为实施以写定读的教学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来确定阅读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写作训练环节,学生带着写作任务深入阅读,结合自身经历感受进行写作,即以写的方式加深对“读”的理解,强化读的效果。
读一篇课文,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等内容,只是完成了语文学习的一半目标,学生根据读写结合点,运用阅读课文所学到的选材、立意、构思、语言等写作技巧写出精彩语段或优美的文章才是最重要的目标,这往往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读写实践改变了“为阅读而阅读”的传统观念,确立为了“为写作而阅读”的教学理念,实现了语文教育理论的创新。
二、以读促写的教学原则
以读促写的教学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基础上,重点围绕读写结合点来积累写作素材,掌握写作技巧,促进写作技能形成的一种教学准则。在单元阅读教学中,一是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二是要采取适当方式处理字词等基础知识,三是要抓住读写结合点强化阅读,四是总结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从而使阅读为写作服务,实现阅读教学由“文本内容解读型”向“读写技能掌握型”的转化,这才是有效阅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大量有活力的字、词、句、段等素材,写作实践中就可以信手拈来;学生学习篇章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后,就可以巧妙借鉴,应用得法;学生掌握了篇章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色,就可以灵活借用,举一反三。可以说:读的过程是收集幸福,写的过程是展示幸福,从读到写,就是收获幸福。这样学生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既掌握了相关的写作知识,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效的阅读,必定能促进高效的写作。
三、点点突破的教学原则
点点突破的教学原则就是在语文教学中,把每个单元的读写训练点, 落实到每个单元的精读课和略读课中,结合课文内容及文体特点在一个课时的阅读教学中只选择一个读写结合点有侧重地进行写作训练,最终使每个学生形成累积,获得语感,从而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教学准则。
点点突破的教学原则还强调“点”的突破,它是一个系统的、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在一节语文课堂上面面俱到,唯恐遗失一个知识点,一节课下来学生好像学到很多,其实哪个知识点都一知半解,反而处处不到。只有全面深入地挖掘教材,把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阅读与写作训练点,一课专攻一点,一法只写一点,采取微点教学,点点突破,使学生有“本”可依,有“法”可循,这样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大量读写的教学原则
大量读写的教学原则是依据国家语文课程计划和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与写作的要求,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过程中增加阅读篇目总量和写作训练量,使学生通过大量阅读来积累语言,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在大量的写作中巩固阅读的成果,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教学准则。这里的“读”既是课堂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内阅读,又是学生带着一定阅读任务的课外自主阅读;“写”指的是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书面表达,是把自己积累的直接生活经验和间接生活经验转化为自我认识,并最终转化为文字的过程。
在语文教学中,只读几本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根据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的特点,以语文教材为依托,打开教材学习与课外阅读的篱笆,让语文学习与文化、经典相融合;立足课堂,打开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篱笆,让语文学习生活化、活动化。这样,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每个学段的读写体系,把课内读写和课外读写有机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长期引导、长期积累、长期训练,循序渐进地扩大阅读量和写作训练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完成语文读写由量变到质变的目标,更有效地把读和写有机的融为一体。
大量读写的教学原则关键在于“大量”。俗话说熟能生巧,没有一定的量,便不会有“质”的飞跃。《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读书目,其意图便是增加阅读量,通过接触中外名著来积累语言,体会写作的真谛。教师在要求学生读的同时还必须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完文章后,马上就要动笔写,写批注,写心得,写感悟等等,这同样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训练。大量读写,可以采用“以文带文,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的办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悟写法,在写作中提高阅读的理解力,这样不仅加快了教学的进度,而且让学生读得多,扩大了眼界,掌握的知识也就更加丰富,更加牢固,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就更快,自然会把“读”与“写”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亦读亦写,读写相长。
五、分层读写的教学原则
分层读写的教学原则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读写要求和读写环节,分类分层指导读写,分类分层展示读写成果的一种教学准则。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依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不同文章的写特点进行分层读写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收获到读写的“果实”。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提出“因材施教”的重要教育理念。这说明学生个体差异性是不容忽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教育理念,同时还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念中提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可见,课程改革后的语文教育中更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提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避免一刀切的弊端,因材施教,这正为分层读写的读写一体化教学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中对症下药,不伤害学生的求知欲。读写的要求高了,低层次的学生够不到果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反之,读写的要求低了,高层次的学生又索然无味,达不到训练的效果,都难以发挥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要注重递进的过程。学生之间有差异,文章与文章也有不同的特点,所以教师设计读写要求也要循序渐进。语文读写的知识体系是一点一点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在学期初要进行宏观备课,梳理每个学段教材的读写体系,将学年、学期的读写训练点分散到每个单元,落实到每篇课文,并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加以落实。第三,分层读写的教学内容非常广泛,有学生分层、课堂教学分层、读写训练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等。分层读写的教学原则关注的是语文读写结合的序,关系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关乎读写结合的有效落实,这一根本问题在教学中必须稳妥落实。
总之,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孪生姊妹,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语文素养的不断提升。读写一体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做法;既是一种思想,又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追求,又是一种过程。上述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原则只是指导语文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它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探讨的概括,也是我们正确处理语文教学过程中各种矛盾关系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行为准则和重要保证。惟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努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树立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观,遵循“以写定读、以读促写、点点突破、大量读写、分层读写”的教学原则,这条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参考文献:
[1]李天山《浅谈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如何有机结合》
[2]李景阳《语文教学论》
[3]俞伟《不同学段读写结合的特点探讨》
[4]何晓敏《语文教学的新模式:以写带读,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作者简介:
梁云堂(1967—),男,河北围场人,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骨干教师,承德市教学标兵、优秀教研员,主持省市规划课题十多项,其中两项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二十多篇论文发表于《语文世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报刊。河北省围场县中小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教学。
王立丰(1976—),男,河北围场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围场县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曾获承德市初中语文评优课一等奖。河北省围场县先任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