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对联故事(26)之更夫巧对无情对
(2023-12-19 11:06:35)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对联故事(26)之更夫巧对无情对作者:鸣虫的博客
话说有个姓刘的知府,从小喜欢对对子。长大后当了官,更是以对对子为乐为荣。有一天,一个更夫晚上喝醉了酒,打更时有些糊涂。走到东谯楼下,他敲的是三更鼓;一会儿到了西谯楼时却以为到了四更,便敲了四下。
次日,大家都被搞糊涂了,去问更夫到底是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是他喝酒误事。大家便有些气愤,要求知府严办。知府大人一听,这还了得!立刻把更夫传来问罪。谁知堂上一见,却是他的干亲,这可不好办了,严办他,不忍心;放过他,又怕难平众怒。想来想去,得了一计,对更夫说:“你醉酒误事,理应严办。本官念你初犯,年纪又大了,这样吧,要是你那对出本官的上联,就不予追究。否则,便责40大板。”言罢,随口说出上联:
东楼三,西楼四,更鼓朦胧,朦胧更鼓
更夫听了这联,想了半天,没搞明白什么意思,当然无法答对。只好说:“大人高才,小民答不来,情愿受罚。”就在这时,知府的父亲从后堂走了出来。知府一见是父亲,忙站起来。老翁指着更夫说:“我们有些关系,不如让我们私聊几句,再打不迟。”知府见父亲发了话,知道父亲有意救他,也不敢违意,只好暂歇堂片刻。
过了一会儿,更夫回到大堂,跪地便说:“知府大人,下联在此。”随即吟道:
北斗七,南斗六,诸星灿烂,灿烂诸星
知府心知肚明,是自己父亲帮他对的,也就不为难他了,立即放他走了。
却说这刘知府的父亲虽然年纪大了,但书读得多,记性也不坏,对对子很是厉害。谁知这七旬老人又是个风流之人,看上了一位十七岁的侍女,便跟知府商量,想纳作小妾。知府一想,哪有七十岁老翁还娶妾纳妾的,况且我身在官场,岂不被人笑掉大牙?但父命难违,又不好说明。思虑再三,决定用别的办法来提醒父亲。
第二天,便写了一副联,说是悬赏征联,重赏对得妙者。上联是:
木已半枯休纵斧
这副联便在四方谯楼悬挂起来,供众人来对。老太爷听说了,知道儿子不同意自己纳妾,也不找儿子责骂。只是传来先前的那位更夫,如此这般,耳语一番。更夫就直接走入府衙,对知府大人言道:“小人有个下联,还请知府大人过目,”说完,拿出怀里的对联,交了上去。知府一看,上面写的是:
果然一点不相干
知府看着这下联,感觉一点也不相对,这算什么对子?便欲治更夫的罪,更夫说:“大人何故冤打小人,这下联丝毫不差。”
知府一听,这倒奇了,就冷笑道:“你说丝毫不差,就请解释一番,让本官听个明白。”
更夫便照着老太爷的话,道:“大人的七个字:木已半枯休纵斧。小人对的是:果然一点不相干。你看,‘木’对‘果’,是名词相对;‘已’对‘然’,是虚词相对;‘半枯’对‘一点’是数量词相对;‘休’对‘不’是否定词相对;‘斧’对‘干’是兵器相对。请问大人,哪里不对?”
刘知府细细琢磨一番,也觉得这联对得有意思,不禁暗暗称许,又转念一想,这更夫哪有这等才华,必是有人教导,肯定是父亲。他对这个下联,是想告诉我,他娶小妾与我没有关系。想到这里,刘知府就给了更夫赏金,也不管父亲纳妾的事了。
后一篇:[转载]孝于亲则子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