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用户kvoaulhnkz
用户kvoaulhnkz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745
  • 关注人气:6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人到齐、长辈先动筷子,才可以开始吃

(2023-09-07 08:52:04)
标签:

转载

人到齐、长辈先动筷子,才可以开始吃

家教故事:像我这样年龄,是独生女的人不多,这虽然不是我没有太多家规意识的理由,但在结婚前,我确实对家里的“次序”问题很模糊。结婚前,爸爸回来之前我要是饿了,有的时候纯粹是馋了,妈妈肯定会从盘子里拨出些菜来让我先吃,爸爸回来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自然而然,我从来就没有要忍一忍,等家人都到齐的概念。结婚后将近一年时间每天回到家,饭菜都已经等在餐桌上了,所以关于这样一条规矩的意识,我是在25岁、婚后一年才建立起来的。

记得公婆和我们一起住的当天,饭菜上桌,真是诱人,我站在餐桌旁冲客厅高声呼唤公婆:“爸妈,吃饭喽!”然后一腿支在地上,一腿弯在椅子上,顺手拿起筷子夹起盘子里最顶上的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

老公正好从厨房走出来,像看外星人一样瞪着我:“怎么回事你?!”“怎么了?”我一边心满意足地嚼着肉一边说,“这是你炖得最棒的一次……”“我爸妈还没坐下呢,你就……”“我叫爸妈了……”“有你那样的吗?!你不会过去请他们啊……”

父母对我有婚前谈话,十家锅灶九不同,彼此有不相适应之处要互相迁就互相适应。既然老公很在意,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在人没坐齐、老人还没有吃之前动过筷子。

我现在是一个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大部分工作属于迎来送往之类,餐桌上那些基本常识性礼仪不能不说是从家规中借鉴而来的。

家教分析:餐桌上是有许多规矩的,违背了这些规矩,就会使和自己同桌吃饭的人感到不舒服又不好说你,按照规矩行事就会给人有教养的印象。由于各人的家庭背景存在差异,有一些人相对来说较讲规矩,有一些人就差一些,不知道规矩,不懂规矩,存在这些差异都很正常,但稍差一些的人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差距自觉改正也是必要的。实际当中却存在一种现象,一个人不懂规矩,还不自觉改正,别人提醒他还不乐意接受,难免遭人私下议论,甚至还会遭人当众羞辱,更有甚者,在一些关键、重要场合,小没“规矩”可坏“大事”。故事《人到齐、长辈先动筷子,才可以开始吃》中的一个细节非常值得家长思考:“结婚前,爸爸回来之前我要是饿了,有的时候纯粹是馋了,妈妈肯定会从盘子里拨出些菜来让我先吃,爸爸回来也从来没有说过什么。自然而然,我从来就没有要忍一忍,等家人都到齐的概念。”这个细节说明,这些“小‘规矩’可坏‘大事’”的恶果看似是当事人的问题,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从小没人教她这些“规矩”! 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名著《家长教育学》中对一位不幸女士介绍的那样,“我现在只是非常埋怨那些在我少年时代负责教养我的人。”家长和老师的教养让我“没有学会生活”的规矩。“的确如此。在我们学校里,最重要的东西却没有讲过,没有教给学生如何生活。

家教启示:作为家长,要认识到家规建设的重要性,要重视家规建设。首先自己要懂规矩,严格按规矩办事,自觉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乐意接受别人的善意提醒。其次是身教言教并用教育孩子从小懂规矩。第三,当自己身边的人、下属、孩子不懂饭桌上的规矩时,要智慧的给以提醒,尽一下帮助教育的责任,不然的话自己也不好看。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提醒自己的孩子,还是提醒自己身边的人、下属、别人的孩子遵守饭桌上的规矩时,不能见到在饭桌上不守规矩时才提醒,而是在没有吃饭时郑重的教给他们技能、规则,训练并要求他们自觉遵守,并讲清遵守规则对人对己的重要性,讲清不遵守规则的危害性。因为这样做不牵涉任何人的面子尊严,教育阻力相对较小且效果比较好。正如家庭教育名著《正面管教》指出的:“花一些时间训练孩子。”“大人们往往期待孩子们去完成那些未经过适当训练的任务。”“于是双方之间往往出现很大的误区,花时间训练孩子能消除这些误区。”如果平时不注意训练,而在饭桌上当着许多人的面指正别人,别人就会感到丢面子失尊严,场面往往非常尴尬,甚至后果严重。

  作为家长,不妨观察一种现象,凡在一些聚会性质的饭桌上特别不懂规矩的孩子,其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往往比较糟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