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曾国藩:“笨”,是一种人品;“熬”,是一种修行

(2022-12-22 09:03:44)
标签:

转载

曾国藩:“笨”,是一种人品;“熬”,是一种修行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曾国藩,从一个普通人逆袭成为一代完人的千古奇人。他用实践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从生到死,他始终“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

 

而苦熬,拙守,是他一生成事的密码。

 

“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一代之伟人。”

 

晚年的他这样总结:人的一生,就如同一个果子成熟的过程。不能着急,也不可懈怠。

 

他用自己的一生完美诠释了:“笨”,是一种人品;“熬”,是一种修行。

 

“笨”,是一种人品

 

曾国藩在很多领域取得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有“天下第一笨人”之称。

 

曾国藩幼时读书,短短300字的文章,背了34个小时还没背下来。

 

有个小偷,本想等他入睡后偷窃,左等右等,实在忍无可忍,跳出来一字不落把文章背出来,问道:“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完全是下笨功夫死磕。背不过这一段,就不开始下一段;看不完这本书,就不拿起另一本。

 

不贪多,不求快,不弄明白誓不罢休,一条道走到黑。

 

曾国藩如此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最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他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尚拙”的哲学发挥到极致。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结硬寨,打呆仗”,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最终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的道理。他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前进,最终超越了同时代的所有聪明人。

 

如果说,天资的笨拙,曾国藩只能被动接受,那么人品上的“笨”,则是他的主动选择。

 

“利可共而不可独”。他懂分享,厚道待人,从来不骗、不贪、不计较。

 

靠这个“笨”字,曾国藩在官场和家庭中,都获得了极好的人缘。

 

他用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笨,未必是件坏事。

 

“大智若愚”,很多时候的“笨”,是更高层次的智慧。

 

“笨”,更是一种风度,一种人品。

 

“熬”,是一种修行

 

“熬”,是生命最好的磨石。

 

曾国藩16岁开始参加科举,考了7次才勉强考中倒数第二名。

 

而与他同时代的李鸿章,17岁中秀才;张之洞,16岁中秀才;左宗棠,14岁县试第一;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中举人......

 

天资不如人,那就一天一天努力,慢慢熬。书本不舍,苦学不辍,每天进步一点点。

 

终于,在28岁那年,曾国藩考中进士,跻身翰林院。

 

这是一块传统社会的敲门砖,他的人生只是刚刚开始。

 

31岁,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极为苛刻的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普通人坚持几天,几个月已非易事,曾国藩一坚持就是一辈子。

 

人生,时时处处都要熬。

 

熬过了兵败靖港、兵困江西的悲惨岁月,曾国藩才最终平定太平天国。

 

与性情不同的左宗棠,曾国藩也熬了一辈子。人无完人,磨合、忍让,才能慢慢找到平衡点,彼此容忍,彼此宽谅。

 

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曾国藩讲明了“熬”的真谛:“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

 

做任何事,不急不躁,一步步走,慢慢熬,才能不断精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熬,是上天的礼物,命运的馈赠。

 

曾国藩十年七迁,官至二品侍郎,两江总督。

 

令世人艳羡的成就背后,是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的日日夜夜。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最终的成败就看谁能守得住初心、下得了功夫、熬得住岁月。

 

/民生周刊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