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异度空间》——解析恐怖电影的恐怖诉求

(2014-06-07 00:15:06)
标签:

异度空间

电影评论

恐怖诉求

心理疾病

梦的潜意识

分类: 我来聊聊冷门电影

   

http://s16/mw690/004lhOtngy6JtjOAp4zdf&690

 

    恐怖电影,顾名思义是以恐怖元素贯穿影片情节始末的电影。恐怖电影擅长应用血腥暴力看点将人在生活中所呈现出的阴暗面夸大,以宗教传说、心理学、生物学及对人类身体及心理疾病的窥探为叙事背景,以现实或非现实的形式吸引受众。它用影像、音响、电影剪辑、化妆术等电影手段营造恐怖氛围,把一切可以引起人恐惧感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继而产生恐怖效果,达到威慑的作用。从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恐怖片存在的心理基础在于人类的一种终极的情感:对死亡的恐惧。所以任何一种足以引起这种焦虑的影像都可以给观众带来挥之不去的恐惧。恐怖电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无法抵御的自然及人为灾难。恐怖电影将灾难到来之时令人恐惧的颠覆性和束手就擒的无力感再现或夸大,使观众身临其境,陷入安全的恐惧之中恐怖电影的另一类是揭露现实社会中人性潜在的邪恶及心理疾病。这类恐怖电影情节往往会包含更深的隐喻,投射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问题,激发出观众对自身恐怖体验的记忆或是被压抑已久的心理问题

    现今,越来越多的恐怖片导演倾向于拍摄第二个类别的电影。在港产的恐怖片中,以呈现人在某类精神疾病的困扰下对人、对生活所产生的回避行为、失控行为及幻听幻视行为的恐怖电影越来越多。在这类素材中,揭示潜意识中的心理秘密是电影本身的绝妙之处不论是西方模式下的恐怖电影,还是中国式的鬼故事成功捕获观众恐惧心理的恐怖电影都具有三个因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效果,完美配合恐怖情节的音响效果,连贯紧凑的恐怖情节。

  心理系恐怖电影不仅囊括了这三个主要的因素,而且还多了发人深省的内涵。

  电影《异度空间》是近十年内香港恐怖片的一个经典之作。影片以世间最令人惧怕的不是鬼怪,而是人本身为出发点,着重刻画人的内心世界,将人的压抑、潜在的渴望作为影片的情感宣泄。虽然影片有了恐怖电影应该具有的所有要素,但是它却更发人深省,真实反映了人在现实社会中的恐惧来源于无形的压力及无法排解的情感障碍。

 http://s1/mw690/004lhOtngy6JtjRhEtyf0&690

一.电影中恐怖情节的设计及视、听元素的融合

 

    对于恐怖电影来说,连贯蹊跷的情节设计是最为重要的。 电影《异度空间》将剧情紧紧环绕在心理医生治疗能看见“鬼”的女病人这个缘由之上,由“鬼”这个令人恐惧的元素来制造恐怖噱头,再在故事的讲述中将影片的主旨紧紧锁定在“见鬼还是幻觉”上,最后笔锋一转,将原本是女主角的见“鬼”变为男主角的见“鬼”,由男主角治愈女主角的心理幻觉改为女主角帮助男主角走出心理阴影剧情既出乎人的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容易使观众融入电影情节及电影刻意营造的诡异氛围之内。

    这部恐怖电影有别于一般的港产恐怖片。在港产恐怖电影中,导演擅长运用视觉冲击力较大的镜头去表现人脑中想象出来的鬼怪形象,并且刻意去渲染鬼怪出现的情境及见鬼之人死相的惨状和死因的费解,而且导演喜欢运用开放式结尾,经常是影片已进入尾声而厉鬼杀人的时间依旧没有结束,让观众在诡异的电影氛围包围之下进入遐想,这样的效果往往更容易使观众产生恐惧。而在电影《异度空间》中,导演摒弃了固有恐怖电影的叙述套路,将单纯讲述鬼怪复仇和塑造鬼怪形象的恐怖电影的模式进化为将人本身塑造为最为复杂也是最为令人恐惧的事物,使观众在恐惧过后开始对电影讲述的故事进行深思,并分析得出人就是因为追求无限的欲望,致使人性扭曲、性格扭曲、实现自身价值的形式扭曲,从而陷入无限的困扰及无法排挤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正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说的那样:抽象的东西不会引起恐惧,恐惧总是和某种具体的东西相连。而在这部影片中,那个会引起恐惧的具体的东西便是人这个个体。

    对于一恐怖电影来说电影配乐与音效也至关重要。正是它们不间断地营造着阴森恐怖的气氛,能让你感到身临其境。影片中,张国荣扮演的心理医生刻意遗忘的回忆逐渐被找回时,配乐便开始从轻快的节奏逐渐变得沉重及阴暗,表现男主人公在校园的青涩恋爱从美好到之后惨痛到无可挽回的地步的记忆,影片画面的色调也从一开始的明亮温馨到之后逐渐的黯淡,画面和音乐的配合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呈现的淋漓尽致,也将他内心真正的恐惧是出自自己始终无法释怀的对她的愧疚和自责。配乐和画面叙述着男主人公的记忆,它是对过去事物的反映,是陈旧的,而思想却又更多地回忆过去反映着过去的记忆,因而思想常常让他产生恐惧,其实这种恐惧并非他此时的真正感觉,而是对曾经的记忆的恐惧。观众也较容易从这样的表现形式中陷入对恐惧的思索之中。

http://s14/mw690/004lhOtngy6Jtk28ToNfd&690

 

    影片中, 行为诡异疯癫的房东、被租赁的缺少阳光的阴暗房间、镜子中的幽灵及心魔的画面呈现使影片不失恐怖元素,影片中,寂静房间中的滴水声、主人公的尖叫及喘息声、若隐若现的空灵的说话声、陷入恐惧之中的主人公的喃喃自语声以及“鬼”出现时突然响起的较为尖利的声效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配合着故事的讲述和剧情的发展。诡异的声效以及令人心生恐惧的画面效果是恐怖电影营造恐怖氛围的元素。

二.电影中的“梦”元素

 

恐怖电影擅长运用“梦”这个特殊的生理活动来引出恐怖情节。

梦,它不是空穴来风,不是毫无意义的,不是荒谬的,也不是一部分意识昏睡,而只有少部分乍睡少醒的产物,它完全是有意义的精神现象,实际上,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是由高度错综复杂的智慧活动所产生的。弗洛伊德是这样定义梦的,恐怖电影也是这样展现梦境的。它擅长将生活中人所恐惧的现实因素,如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儿童抚养、赡养老人、疾病、死亡等,以及生活中人所恐惧的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狂躁等因素还原或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来,将抽象的恐惧具象化,再将日间人的精神活动反馈到夜间的梦境之中,以营造某种贴合情节的剧情发展。

在电影《异度空间》中,梦元素的应用也十分巧妙。影片中导演反复使用男主角深陷焦虑的梦的情境中,甚至让他陷入一种近乎病态的疯癫状态,使他在梦游之中将他内心真正所躲避的东西翻找出来,这样的表现正好印证梦的一个特点——那些在醒觉状态下所不复记忆的儿时经历可以重现于梦中。男主人公的梦游状态是梦本身表示出的他焦虑于初恋女友之死的内容,他所能感受到的焦虑就是梦内容所明白地表示他回避于这件事并选择性遗忘它的心理历程。如果我们想对这种梦再做解析,那就会发觉梦所表示的焦虑就如恐惧症所生的焦虑一样,它只是由某个念头的存在而引起的焦虑。影片中男主人公的那个念头便是他的自责与愧疚,这正是他的焦虑之源。

http://s6/mw690/004lhOtngy6JtjWikWpe5&690

  人的内心要承载各种恐惧,社会习惯和思想,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以致于无法探究事物的根源,但人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根源。梦看似虚拟特征可以委婉地诠释出恐惧的根源是植根于人内心的潜在欲望,或被压抑或被释放的欲望所可能带来的,或已经带来的世人对其的消极态度。这些态度承载着社会习惯和思想,也同样是人的恐惧之源。恐怖电影中“梦”元素的应用,不仅巧妙地回避了现实社会的敏感话题,也在呈现梦境的内容的同时将人内心的独白解析。

 

 

 

三.电影对“人潜在的心理疾病”的探索及阐释

 

   《异度空间》中所呈现的男女主人公都患有既相似又不同的心理疾病。影片暗示着现今社会人们在孤独的成长环境、沉重的生存压力及人际关系的淡漠环境下生活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

    女主角患有某个程度上的惊恐症,她将生活中所听到的故事加上自己的想象呈现给自己,并在自己营造的氛围之下使自己恐慌。比如她在听完房东讲述完他妻子及儿子在下雨天被山体滑坡的泥石砸中毙命,当天晚上便在储物柜里看见浑身污泥的他们在对自己咆哮,她惊慌地在屋子里躲避尖叫……

http://s12/mw690/004lhOtngy6JtjYfpQ7ab&690

    其实她不知道,这一切只是她假想出来的,这种假想会令人产生强烈的恐惧心理或完全警觉反应的突然出现,并且在发作时容易在瞬间到几乎无法忍受的地步。这是一种人格解体的表现,在假想出现之时,她会完全丢失可以抑制自己的理智,而全身心投入自己营造的氛围之中无法自拔,对出现这种症状的人来说,这个世界会突然变得不真实,导致现实感丧失,或者自己也变得不真实了,最重要的是他们有种无法逃脱的宿命感——他们就要失去控制、发疯或者死亡。这似乎是出于抑郁,女主角的抑郁来自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这使她在她的第一次恋爱中表现出过分的依赖和索取,她强烈的不安和一些过激的行为是她男朋友离开她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之后她便经常能看见鬼,也就是说她开始真正被定义为患有心理疾病,抑郁开始真正困扰她。这样的抑郁就像习得性无助一样是对无法逃避的或者似乎无法逃避的应激源的一种反应,而女主角无法逃避的应激源则是内心潜在的孤独感和无助感,是在这座巨大的城市中无所适从的不安感,她渴望得到帮助,需要人的陪伴,可是她却总表现出过分的理智和推脱,表现出对周边的人的不信任态度。所以当她进入假想状态时,任何一个突发性的事件都会引起她的抑郁,而使她感受到一种无法控制的失去某个人或物的恐惧。

    而男主角虽然是一名成功的心理医生,但是他却患有一种叫做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疾病。他的心理障碍是少年时代的青涩恋爱以女朋友的跳楼自杀为终止,他一直深受自责与愧疚的煎熬,而后选择刻意的遗忘,并成功将自己的生活步入正轨。但是他刻意遗忘的创伤性事件在他治疗女主角的时候记忆被重新唤起,开始重新见到之前死去的女朋友的影像。这种心理疾病是由严重的心理创伤引起,这些创伤涉及自己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生命受到了威胁或严重伤害,患者在经历了这类创伤事件后会有强烈的恐惧感,无助感或厌恶感。继而开始不余遗力地避免那些会使他们想起创伤的东西、行为或活动,同时他们似乎在情感上对他们周围的环境是麻木的,男主角正如被描述的所患的疾病那样,将全部的精力用来工作,对情感是排斥的,对周围的环境是没有特殊感觉的。在被唤起记忆之后,他开始出现唤醒水平提高的状态,如失眠、易怒、夸张的惊恐反应。这种心理障碍是一种慢性障碍,可能会持续20年以上,而且具有讽刺意义的是,患者越是努力避免生理和心理上创伤的暗示,就越容易出现“反弹”,回想和突然闯入性记忆反而会增加。这在电影中被极力呈现,当男主角刚刚开始出现被唤醒的记忆之时,越来越多曾经的印象和那个已经死去的女朋友的影像开始重新出现在他的生活中,他越是逃避那些影像越会跟着他,他开始出现失眠、梦游和狂躁不安。

http://s12/mw690/004lhOtngy6Jtk5hsbV5b&690

    男女主人公在他们的人生阶段都选择过自杀,虽然都是自杀未遂,但是也值得深思。自弗洛伊德开始,心理动力学家们就把抑郁追溯到近期某种丧失再次激活的早期创伤,它带回了婴儿时期的无能力感,他们试图通过从他人那里寻求信心的恢复,从而弥补他们的低自尊。女主角在无法得到心理依托及自己营造的压抑氛围中形成的习惯性无助和无望感,使她认为没有人能够真正理解她或帮助她,也没有人可以使她恢复信心。她在抑郁及假想出现的过程中多次自杀,是因为他无法回避那些令她产生消极情绪的记忆,如她前男朋友的离开,而且她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继续累积的消极因素会助长这种无望。所以,她的自杀一方面是已经将所爱的人的依赖转变为愤怒和罪疚,将另一个人整合进了自己的灵魂,正试图毁掉这个人,或者,她长期无法满足自己的“自我实现预言”,继而产生毁灭自己的最为消极的行为方式。

    男主角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有惊恐症的表现,但是他主要的心理症状还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他在最后选择死亡的时候依旧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逃避方式,在所回避的创伤开始重新回来并让他意识到他的生活已经彻底地被它占据并使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逃避的时候,便选择自杀这种终极逃避方式。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今整个社会人群正面临着不同的心理疾病、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不同的呈现心理疾病的方式,但是多数人群选择逃避或自我调整。影片所表现的两种心理疾病是现今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虽然在呈现过程中将男女抑郁症患者的假想对象都设定为鬼,但是这种表现形式更能为观者所接受和理解,毕竟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世界不是那么容易表现,选择这样一种方式不失为明智之举。

 http://s4/mw690/004lhOtngy6Jtkc2PiX53&690

    恐怖电影通过满足人们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可以向人们提供营造恐怖环境形成恐怖体验的素材和条件,以达到构架出另一种非常规生活的氛围使得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后获得了极大的心理满足与放松。恐怖电影正是擅长应用这种虚拟性帮助人们在虚拟的状态下克服对事物的恐惧恐怖电影制造了令人恐怖的种种危机的同时又能够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将这些危机一一消除,从而在假想的层面上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使大众克服对生活中各种恐怖因素的惧怕。恐惧感不仅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情感,其实也是一种心理需要。而作为这种恐惧需要的产物:恐怖电影是最大众化也最形象直观的娱乐艺术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