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说美国(12)-我身边的中美之异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家有留学女 |
很多人说过中美之异,都各有各的道理,其实要真正说到点子上很难。因为中美像是两个星球上的国家,以己之球情度他球之情你怎么比较。
其实比较一直在发生,例如物价,例如民风,例如居住,例如车行。如果口子开小一点,或许能说出点新鲜的。
前几天在构思这样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想到能不能就以我居住的两个点作为比较,中国上海彭浦新村的家和女儿在美国德州达拉斯的家,以我日常的活动为切入点,只言其异,似乎比较好展开话提。
老:来的之前我拍了一段在上海家附近岭南公园的一段视频,每天在公园游玩,逗留,活动的老人很多,诸如跳舞厅舞的,打太极拳的,吹萨克斯的,做广播操的,健步走的,遛鸟的比比皆是,人群是熙熙攘攘,各有所乐,你来我往,好不热闹。我说:“这像个托老所。”我早上跳操一个多小时也在公园里,几十个人整齐划一,英姿飒爽,有说有笑,很是舒畅。
女儿周边有大小公园各一个,我也拍了一段公园视频,若大的公园空无一人。偶尔有群体活动的也多数是孩子,我就很感慨。在美国的购物中心也可以看到形单影只的老年人,他们在这里的活动多数就是逛、吃、喝、说。比较缺少像上面我说的各种活动,更没有广场舞、卡拉OK。所以我就很疑惑,美国像我们这样的小老头老太都到哪里去了,他们没有这样的群体性活动吗?有的话我真愿意参加呢。
车:这一点上无疑是达拉斯有美好的体验。所有高速不收费,私人高速除外。所有商业中心都有足够大的停车场,不花钱,泊车十分方便。所以开车出去,逛、买、吃成了这里人们生活的日常。平时或者晚上超市、商场人流如织。相对收入来说油价也还算是便宜的。但是这里没车也是寸步难行的。
上海什么情况不用我多说,高速收费,停车困难,养车昂贵,出行拥堵。要改进太多太难。好在上海公共交通发达,到哪里去都快速便捷。这一点上只能纽约跟上海比较,可比性更强一些。
房:这里都是别墅,大点小点,一楼二楼的区别。300、500平米都很平常,家家都有院子,大小而已。带泳池的房子并不是很多,很多人还不喜欢带泳池的房子,觉得使用价值不大,打理却太烦。房子大带来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消费巨大,你得有那么多东西放在房间里吧,生活用品,家具等等。所以美国的商场购物车都很大,美国人买东西也是大包小包的买。用起来也是大手大脚,浪费严重。女儿家一天产生的垃圾量是我在上海一天垃圾量的五倍都不止。
在上海我就两房一厅,很多东西想买但是没地方放,这就限制了我的消费。我想大多数上海居民跟我是一样的,即便房子大点也是有限的。房大房小决定着消费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你有钱没钱。
吃:用上海话说:“外国人食肠大。”此话一点不假,而且以肉食为主,喜食甜品奶类,各种酱料蘸料琳琅满目。其实我挺喜欢尝试各种美食的,但是吃不多。在外吃饭的时候不少,常常我跟老婆拼一份,就是说每人吃人家一半的量,有时还完不成任务。
逛超市的时候有西人推着车经过身边,我也看一眼,买四大瓶牛奶,7、8罐罐头食品,像脸盆那么大体积的面包三四包,比成人手臂差不多长的一扇猪肉、牛肉的比比皆是。用女儿的话说:“那就是人家的饭。”
在上海的时候我怎么吃想必大家都明白,因为都是差不多的生活样子。我在上海的时候虽是两个人,我也坚持三个菜,也算比较奢侈了。荤菜上一碗红烧肉至少吃两天,不够我女婿一顿饭的。
娃:说说中美两国娃的事。外孙每天没有作业不说,女儿也是不给外孙任何学习压力,唯一上的课外班是游泳。平时在家也是想玩啥玩啥,电脑游戏可以玩一天。就这样,将来外孙这样的也能读个大学,找个工作,过他想要的生活。
上海的孩子6岁开始已经妈带着这个班,那个班的走马灯了,哪还轮得到你想干啥干啥?看着外孙的样子真为上海的娃儿们心疼啊!上海的娃们即便如此,将来考大学,找工作还得一路拼杀,刀刀见血,一路杀得几人回啊!买个房,买个车,把一辈子套得死死的!
要说女儿留美的一个重要的附加价值就是将来孩子不会像中国孩子有这样辛苦劳累的一生。
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