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说美国(9)-老几位都还在呢?

标签:
情感文化 |
分类: 家有留学女 |
11月13日这天主要是购物,先后去了考斯寇和百佳超市。
百佳超市是我们经常光顾的两家中国超市之一,到这里主要是买菜。另一家上次去过了,今天就换一家。这里曾经改名“亿佳”,取这么大的名字不赚钱,遂又改回了“百佳”。
在异国他乡,每次来到中国超市,总有一种心灵归属的感觉。
百佳超市还是原来的模样,货架都未曾变动过,所以我们找东西就驾轻就熟,只是当中隔了四年悠悠的日子。
买完东西后,女儿特地要到其中一位收银员那里结账,我们也不知何意,等排到了,见到收银员才发现这位收银员怎么这么面熟啊。
她是位50、60岁左右的大妈,台湾人,四年前我们就打过交道,说过话。只不过四年没来了,见她老了不少,所以没有马上认出来。
这是一位很面善的大妈,让我有了见到几年不见的老熟人的感觉,是不是让我俩很高兴。有些人是这样的,你跟她只是见了一两面,话都没说过,但是就会有特别亲切的感觉,她就是这样的人。下次有机会要跟她唠两句,她一定是个有故事的人。
大妈特别喜欢外孙,每次女儿在她这里结账都是因为大妈要看看外孙,不到她这里结账她会直接说:“你不来,我不开心。”
见到外孙她就喜笑颜开的,和女儿搭着腔,鼓励女儿要教儿子中文,女儿呶呶嘴说:“这不是我爸妈来了吗。”
大妈说:“我家里的孩子平时说英文我们都不理睬她们,一定要说中文。”
她一个劲的夸外孙好漂亮,两个漂亮的小酒窝,看着他一点点长大,是不是又长高了?外孙从购物车上跳下来比划比划。
离开的时候大妈还在夸外孙漂亮,老婆搭话说:“您那个时候还说他长得像小女孩。”
“现在不像了,像小伙子了。”
临走,我们相互道了再见,大妈笑容可掬的继续她的工作。
在我们寒暄的当口,好在后面没有顾客。所以大家交流也就多说几句。
回来跟女儿说:“她还没退休啊?”
女儿说:“可能还没赚够养老金的钱吧。”
我心里很感慨,对这些为了赚够养老金挺大年纪还在工作的大妈抱着很强的同情心,她们要想在美国生活真是不易啊!
四年前还在这个超市遇到过一位上海爷叔,一见我们就心有灵犀的知道我们是从上海来的,说他一天可以见到十几位上海人。与他交谈,可以用乡音,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啊!
这次没看见他,歇班啦?转行啦?或者已经退休啦?我知道他的年龄,应该不是后者。
大华超市卖面包的区域有几位大妈,听她们说普通话也是广东那里的口音。中国像她们这样年纪的大妈都在旅游,跳广场舞了,她们还在工作。
美国的中国超市有不少这样的大妈和大叔,她们来美国已经不再年轻,随子女而来,或者仰慕这里的生活,怀揣着理想,通过各种途径来到这片土地。她们为了不拖累子女,或者为了自己将来有个依靠,为了自己将来有养老金,开始择业就业,按照美国法律必须做满十年,你才能有养老金,于是她们必须跨过10年这道坎。
老几位生活在异国它乡,操着不熟练的英语,为了自己的生活打拼,国内人们看她们风光无限似的,其实只要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在哪儿都不易。
当初中国还是很落后的样子,她们也是让国人仰慕的一群人,有着各种让我们艳羡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国发展了,从她们的视角看我们拿着大好几千的退休金,世界各地跑,吃喝玩乐跳,她们也是从心里羡慕啊,或者悔不当初,谁知道啊?
我的微信公众号,谢谢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