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下镇山南头村:胡氏自永康大后村迁来
(2022-05-08 07:05:06)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乡土文化 |
岭下镇山南头村:胡氏自永康大后村迁来
岭下镇山南头村起源于永康大后村,约有800多年的历史。在宋朝年间,永康大后村原名永康应龙山,其始祖为文质公胡辰及夫人。后世子孙改名为大后村。现在,永康大后村分为了3个部分:现永康大后村、永康谏村以及金华山南头村。明朝年间村祖胡仲达从永康大后村择居于此,由于居住的地方沙墩较多,起名为沙墩头村。经过了后世的繁衍而逐渐出现水源紧缺、土地资源紧张等问题,搬到了附近的地方,改名为山端头村。后又搬到平坦的地带,改名为山南头村,并延续至今。
胡氏宗祠位于岭下镇山南头村。由于山南头村为永康大后村胡氏繁衍而来,故村里大部分人村民是胡姓,胡氏宗祠由此而来。祠堂内“进士”、“可以”、“一本堂”、“忠孝厅”等匾额为本村壁画非遗文化传承人王法林老先生在近几年祠堂修缮时予以题字的。
胡氏宗祠分为前厅、中厅、后厅,占地面积500平方米。中厅设为古戏台,有2根四方的石柱,边柱4根,前厅有大小柱24根,中厅有24根大柱,后厅也有24根大柱,整体综合协调。
代表人物有胡则、胡樟有。
胡则(公元963-1039年),字子正。北宋永康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洪二年(公元989年)考取进士,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功名的文人。他一生做了四十年官,继任太宗、真宗、仁宗三朝,先后知浔州、睦州、温州、福州、杭州、陈州,任尚书户部员外朗、礼部郎中、工部侍郎、兵部侍郎等官职。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江淮大旱,饿死者众,胡则上疏求免江南各地身丁钱,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两州之民感其德,多立祠祀之。今永康方岩有胡公祠。义乌当地著名的德胜岩(德胜岩古称稠岩,义乌古称稠州即得名于此)兰溪梅江五社转轮岩(方增先题字“小方岩”),亦有胡公祠。
《胡氏家训》有:
敦孝弟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民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