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源村第一书记编著《刘家故事》列入国家级的乡土课程
(2022-05-07 21:00:38)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乡土文化 |
露源村第一书记编著《刘家故事》列入国家级的乡土课程
刘鑫是兰溪市教育局下派黄店镇露源村的第一书记,为兰溪市社区学院教师。现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全国刘氏汾公研究会副会长。
目前由黄店镇露源村第一书记编著的《刘家故事》一书已经列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乡土课程推介展示名单,成为国家级的乡土课程。
兰溪市黄店镇刘家村民居始建于明代正统时期,距今有570余年的历史,是兰溪从甘溪到建德大洋的必经之路,为古代兰溪经刘家通往严州的官道。整个村庄的道路均用鹅卵石镶嵌而成,长1华里、宽3米余的古街,展现了刘家村古代繁华的景象。现存有明清代建筑二十余处,其中明代厅堂尚存六座,清代四座。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开间三进二天井。盛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仁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染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刘家村坐北朝南,依山傍水,地势高低错落有致,前依朱家仓源溪,背靠后山,像一把庄严高大的“金交椅”,把整个村落环抱其中。后山与门关山相连,宛如一条青龙奔腾跳跃而来;右边一条长长的山垅叫白虎垄。村落对面的铁钯山耸峙,飞凤形山起伏,山峦逶迤,与旖旎的白露山相接。加上村口象征“朱雀”的鲤鱼形新塘,及樟树下的石五(谐音玄武)塘,使整个村落形成一个“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格局的典型的生态环境。
刘家村口有五棵距今370余年的古樟树,并有鲤鱼形的新塘,里边的踏步是鲤鱼的腮,一口圆井是鲤鱼的眼睛,小溪上的石条是鲤鱼的翅膀,樟树下洗衣的地方又似鲤鱼的尾巴。整个造型如鲤鱼斗水,鲤鱼跳龙门。象征着刘家村财源不断,如跳动的鲤鱼,一浪高过一浪。蜿蜒曲折的小溪以及樟树下的吃水塘、石五(玄武)塘,还有一口麻石砌成的泉井,还有那远处古老的刘家堰,为刘家村的旱涝保收提供了物质保障,整个图景构成了刘家独特的村落风情与徽式建筑风貌。历代以来刘家村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与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刘家村位于兰溪西北部,丘陵地带,南距黄店镇政府5千米,距城区19千米。刘家行政村辖刘家、高丼、夏唐、新唐5个自然村。刘家自然村,据刘氏宗谱记载,明永乐年间,由建德店园迁居此地,世居刘姓,为汉高祖刘邦后裔。现存明清至明国民居、厅堂建筑50多幢,其中市级文保单位“刘家四堂”最具特色。刘氏宝训堂为村上最大的厅堂,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三开间三进二天井。圣世瑞徵木门坊,建于乾隆五十年(1785年),牛腿、雀替等雕刻仙鹿、花草、人物等,工艺精致。门前有一鱼型塘,造型逼真。敬承堂为前厅后堂楼,专雕门面,前进明间五架梁带前后双步廊,后进楼明间前廊为卷棚式,规模宏伟。整个村庄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另外村水口巧妙地融合了古樟、水塘、排水沟等人文景观。刘家的非物质文化也色彩纷呈,有銮驾、猪羊会、剪纸、砖雕、绘画、墙画、寿桃馒头等。
最近,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黄店镇刘氏四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刘家行政村又被列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对刘家村村民的关怀,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在春节前夕给刘家村村民发的大红包。
作为刘家村的一员,就必须以此为契机,团结一心,真抓实干,为建设美丽的刘家而努力。
目前《刘家故事》一书已经列入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农村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2021年乡土课程推介展示名单,成为国家级的乡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