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美丽的沈家村
(2022-03-13 08:44:51)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景观 |
3月12日上午,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与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兰溪分会共同走进沈家村,参观沈家村文化礼堂,在沈家村建立金华市小邹鲁文化促进会研学基地。
在沈家村文化礼堂,我们看到了沈家村崭新的一面,崭新的沥青路面,崭新的文化大楼,崭新的多功能厅,崭新的文化礼堂碑,崭新的未来乡村建设图景,崭新的智慧化、智能化电子屏幕,崭新的会议室。
沈家村给我的印象只能用“崭新”两个字来形容。
汽车经过村口,沈家村文化礼堂的村标矗立在沥青路边,如此鲜艳夺目。一座八角亭依然是村口的点缀,使沈家村显得格外美丽。
一座称为“沈家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办公大楼拔地而起,在沈家村党群服务中心前是一个较为宽敞的广场。庄严的国旗下镶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碑文。
我们在这里驻足观看,我们在这里开会聊天,我们在这里建立基地,我们要将金华小邹鲁的研学发展壮大。
近年来,沈家村党支部、村委会紧密合作,艰苦创业,作出了许多成绩。沈家村被评为金华市文明村和兰溪美丽乡村,村党支部荣获金华市五星级基层党支部,村集体多年来被永昌街道评为先进集体。
细读沈家村历史,沈家村的姓氏以张、沈、江三大姓。
据兰溪永昌沈家《吴兴沈氏宗谱》:宗族堂名:余庆堂。
收藏单位:兰溪市永昌街道沈家村水阁里江富良。
卷一:谱序、先贤诗、契约、里居图、桥庵记、牌坊、遗像、墓图;卷二、卷三:缺;卷四:历代行传。
始迁祖不知。
收藏单位:兰溪市永昌街道沈家村胡门里江土芳。
沈家村沈氏为东阳沈约之后裔。沈氏入迁兰溪当以高端沈氏最早,据《瑞溪高端沈氏宗谱》记载,东阳沈约之后,有沈陆义,字德理,为南唐内史,在南唐末北宋初,因避乱由金华迁居兰溪瀫西永昌松岗花墙里,后复迁永昌高端。北宋开国之间,迁入花厅沈氏是北宋至道间(995-997)自檀林(今建德檀村)迁入。据《瑞溪沈家宗谱》述:有常公者,复迁兰邑檀林,又传有檀林而徙居河西花墙里,又徒居双塘沈,此为第二批沈氏迁兰。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南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与梁武帝交好。官至尚书令,兼太子少傅,封建昌县侯。 天监九年(510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侍中、太子少傅,加特进。 天监十二年(513年),卒于任,终年七十三岁。 诏赠本官,谥号为"隐"。
作为南朝文坛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创作开辟了新境界。其诗与王融诸人的诗皆注重声律、对仗,时号"永明体",是从比较自由的古体诗走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著作有《宋书》、《沈隐侯集》辑本二卷。曾著《四声谱》、《齐纪》等,已佚。
沈约与金华有着深厚渊源,早年任东阳郡太守时勤政廉洁,造福一方。于齐隆昌元年(494年)建造了元畅楼,而“八咏楼”则因沈约创作“元畅八咏”诗而得名。亦多次游历金华山,留下了许多墨迹。
如今的沈家村乃留有沈约之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