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永昌古街
(2022-03-13 08:40:50)
标签:
教育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景观 |
再次走进永昌古街
2022年3月12日,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与金华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兰溪分会的同志们在早上来到永昌街道沈家村文化礼堂之后,又参观了中国传统村落社峰村。在永昌集镇的永味酒店吃过中餐后,我们便来到了古街1号邓亚平的家里。
邓亚平的家是一座崭新的仿古建筑,屹立于永昌古街的街口,分外显得好看。
走进古街,古街已经经过修缮,已修葺一新。
永昌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早在2006年6月2日,永昌就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镇。
“先祖居汴梁河南巩县永昌之地,厥后徙于衢州,婿于兰溪徐氏,卜居此地,故名永昌。谓其地久天长、子孙永远蕃昌也。”明万历年间永昌人赵贤佐在《永昌记》一文中描述了永昌之名的来历。永昌最初是由宋太祖之弟赵廷美第七世后裔赵公传迁入后形成的村落,明清时期由于水陆交通便捷,成为古兰溪县最主要的集市之一,汇集了大量徽商并建有会馆,可见当时市场繁荣、店铺林立的盛况,至今老街还较完整保存了当时原貌,商贸依然相当发达。
如今古街区基本保持原有的格局和功能,商业气息浓厚。东西向主街长约1000米,宽4—5米,整个古街区占地面积约15000余平方米,整体风貌保存的相当完整。街区两侧有多条里弄向外辐射,格局呈“丰”字形。街区内有双溪灌穿而过,即为居民商贾提供生活用水,也可作交通运输、消防、排污之用。主要巷道有左右街、横街、水坑沿、西头掘(李山里)、廓背路,牛市巷、鹅市巷、樟林巷、六口塘沿、桥西巷等等。东头掘有一排塘,环境优美。明万历二十四年赵贤祖《永昌排塘记》云:“邑之市镇永昌为最,镇之池水排塘为最,塘在中心,上下二湖通流旋绕、左连上堰,右接双溪,前遵大道,后附民居,有似乎排塘,故名也”。主要巷道有左右街、横街、水坑沿、西头掘(李山里)、郭背路,牛市巷、鹅市巷、樟林巷、六口塘沿、桥西巷等等。
生活在永昌古街区的人民,醇厚的风土人情。从很早开始就是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在历史古街中,包括了铁铺、烟行、商行、丝线店、照相馆等多种行业,其中50年代有4家打铁店,最有名的就是李山号铁铺,它就是现在兰溪著名企业兰溪市自行车零件厂的前身。到现在走在古街中,在街道两旁的古招牌中还能依稀的感觉到当年的繁荣。
永昌古街主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舞龙(迎龙灯)、舞狮、喜庆乐队、秧歌表演、小脚灯、花灯、抬阁等。传统戏曲演唱班。传统手工艺技术,如剪纸、麦杆编、竹编、草编、木雕、石雕等。手工艺制品,如蔑制、铁件、灯笼制、洋铁皮工艺等。
1965年6月4日,姚贻荣在《浙江日报》上发表一篇题为《优质镰刀源源供应农村》的文章,其内容如下:
兰溪永昌铁业社生产的刀,素来有名。今年以来,这个社又作了许多改进。在选料方面,他们采用了一种硬度较高的钢材;在操作方面,他们采用一种新的开齿、淬火方法。通过物理测试,今年生产的镰刀硬度提高,而目更加锋利光亮了。最近,这个社生产的三万多把镀刀已运往各地农村。
从这篇报道可见,当时的永昌铁业的有名程度。
随着岁月流逝,经济的发展,古街盛况巳是不再,站在青石双拱的永昌桥上,桥东的桥东路和桥西的左右街变得很安静,古街老了。为了永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被岁月所淹没,使人们能够从中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洗礼和陶冶,回顾历史,感受乡愁,古街得以保护,亟待焕发第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