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数学区域活动《贪吃蛇》

(2014-04-25 08:36:07)
分类: 我玩我乐

画面内容

解说词

一、  拍摄游戏生成过程:

1.一名幼儿与家长一同在玩电脑游戏“贪吃蛇”,幼儿兴致勃勃镜头拍摄到电脑屏幕内容。

2.教师们正在用卡纸制作各种不同形态的小蛇,剪下小蛇放在底纸上比对。

    贪吃蛇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一个手机游戏,也是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幼儿喜欢的东西融入到教育教学当中可以更深入的满足幼儿对于知识的需求,也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增加幼儿兴趣。数学概念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内容,但通过一些趣味性十足的游戏,可以将数学也变为有趣的游戏,同时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数学也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

二、  拍摄“贪吃蛇”整体概况。

1.拍摄数学区的游戏材料,各种与测量相关的游戏。

2.拍摄游戏名称“贪吃蛇”。

3.拍摄游戏“贪吃蛇”的规则牌。

4.拍摄“贪吃蛇”的具体材料、道具,各种卡片、底纸以及辅助材料。

    数学的概念一向都是比较枯燥的,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严谨,那这样的内容如何让幼儿接受呢?当然是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接,幼儿生活中最感兴趣的就是游戏,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当下流行的游戏有许多,而在班级幼儿常常提到的游戏中,我们选择了“贪吃蛇”这一内容。因为这个游戏刚好与数学中的测量有一定联系又是幼儿便于理解的内容。

三、  拍摄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的场景。

教师:瞧瞧,今天贪吃蛇来找我们做游戏了,你们猜一猜,他们是怎么玩游戏的呢?

其实,他们想请小朋友帮他们量一量长度的。你们会吗?

幼儿:会。

教师:那就快去试一试吧!

【幼儿根据自己的选择前往各游戏场地。】

 

    每天的游戏时间,幼儿都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这一周的游戏情况选择不同区域的进行游戏,在该区域中,幼儿可以交换区域内的几个不同游戏。

四、拍摄教师指导幼儿自主游戏场景。

【一名幼儿来到区域中直接走到了“贪吃蛇”游戏面前,拿起桌上的材料看了看,又放下来,拿起底板看了看。】

教师:你知道怎么玩吗?

幼一:不知道。

教师:那可以怎么办呢?哪里会告诉我们怎么玩?

幼一:对了,我可以去看看规则牌。

【幼儿走到规则牌面前,拿起牌子。】

【画面再次放大规则牌上图文并茂的内容。】

 

 

教师:你看明白了吗?

幼一:好想知道了,我去玩咯!

【幼儿自己在小椅子上坐了下来,拿起一只身上画好格子的小蛇卡片。】

幼一:1、2、3、4、5。一共有五个格子。老师,这条小蛇有5个格子那么长。

教师:再量量看别的小蛇吧!

【幼儿放下手中的小蛇,有又重新拿起一条看起来更长的小蛇。】

幼一:1、2、3、4、5、6、7、8、9。这条更长啊!有9个格子呢!

【幼儿回过头告诉教师。此时,幼二走向幼一。】

幼二:你在玩什么呀?今天的新游戏吗?我们一起玩吧!

幼一:好呀!你搬个椅子过来,我教你玩啊!

【幼二离开搬了一张小椅子,在幼一边上坐下来。】

幼一:你看,就是这个,你先找一条身上有线的蛇,数一数有几个格子就知道这条蛇有多长了啊!有的很长有的很短。你就数这条吧!

【幼一递给幼儿一条身上带格子的蛇卡片。幼二接过,认真的数了起来。】

【幼二数的时候用手指逐一指着小蛇身上的格子,但是嘴巴中并没有数出声音。】

 

幼一:这个你会完之后,你就可以试一试第二种咯!看,就是这个,小蛇身上没有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用小方卡片摆在蛇的身上哦!

【幼一拿起一条没有格子的蛇递给幼二,又在桌上找了起来,一会儿,他找出了一张格子底纸。】

 

幼一:老师,我用这个可以吗?不用那个红色小方块,可以吗?

教师:可以的呀!那你们两可以一个人用小方块,一个人用格子草地,试试看,量的是不是一样的?

幼一:我用草地。

幼二:那我用小方块。

      1、2、3、4、5、6。

【幼二先将小方块一块一块放在小蛇的身上,直到把小蛇全部都盖住,他一边放一边就在数着数字。此时幼一一直在盯着幼二看,帮他一起数。】

幼一:轮到我了。

【幼一从幼儿的手上拿过小蛇,又把小蛇放在底纸上,自己默默地数。】

幼一:我也是6,和你一样。

教师:看来你们都很厉害哦!这里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小蛇呢!用小方块量不起看来咯!怎么办呢?

幼二:我知道,可以用回形针。

教师:那就试一试吧!找一找,除了回形针,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用?

【两名幼儿个自选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蛇,幼二选择了用回形针。而幼一在桌上找到了开心果壳。幼儿在一个一个首尾相接的摆放回形针以及开心果壳,摆放的时候,还会时不时整理一下,让一条线更加贴着小蛇边缘,首尾相接的更加紧密。】

幼一:老师,你看我量的对吗?

教师:你量出来多长了吗?

幼一:就是8个壳子那么长,对的吗?

教师:嗯,自己可以在检查一下是不是做到首尾相接了哦!有没有空隙?有没有重叠?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呢?

【幼一小朋友自己开始检查,仔细的看着自己摆好的开心果壳。】

幼二:老师,我也量出来了。但是我是6个多一点点,跟他不一样!

教师:那怎么会不一样呢?谁是对的呢?

幼一:我们量的都是对的。

教师:那为什么数量不一样呢?

幼一:我们用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啊!肯定不一样啊!

幼二:这边还有小动物呢!小兔子?也是量身高的吗?老师,用回形针吗?

教师:可以的呀!

幼二:我想量那个老虎。

【幼二拿起一张老虎的卡片,又从盘子里面取出一堆回形针,然后一个一个向老虎身上放。】

幼一:我量长颈鹿,肯定比你的长。

【幼一拿起一张长颈鹿卡片,一个一个顺着摆放回形针。并数着已经放下的回形针数量。】

 

    幼儿通常会选择新加入该区域的新游戏,而放弃那些已经晚了一周左右的旧游戏。

 

 

 

 

 

每个游戏的规则都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让幼儿能够自己了解,不需要求助于教师,使得游戏更具有自主性,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成人。

 

 

 

 

 

 

 

 

 

 

 

 

 

 

 

 

 

 

 

    每个幼儿的计数方式和偏爱是不同的,有的幼儿像第一个小朋友一样需要口头的表达帮助,而有的幼儿像第二个小朋友一样需要用动作辅助,相比较而言,不需要用手指去指着的幼儿在计数能力上发展更好。

 

 

 

    在情景的推动下,教师出示格子底板,引导幼儿观察,并且找到他与贪吃蛇游戏的联系,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利用格子底板进行测量。

 

 

 

 

 

 

 

 

 

    幼儿之间会在游戏中达成相互之间的协议或者是共识,这里,教师做了一定的引导,但幼儿对于如何实施自己还是十分清楚的。

 

 

 

 

 

 

 

 

 

 

    幼儿的首尾相接测量是具有初步基础,以前的活动中尝试过用回形针,所以幼二能够快速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并且对于测量过程中的注意点也十分清楚,首尾相接,沿着边线排列,都能够较好的做到。

 

 

 

 

 

 

 

 

  

 

 

    游戏的设置有面向全体的部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操作起来,都能够会玩,都获得知识与成长,但我们也将设置各种不同难度的游戏,为满足那些个别的幼儿,有可能是能力较强的幼儿,也可能是能力较弱,暂时达不到大家平均的幼儿,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够从游戏中获取经验与成长。

五、拍摄游戏结束,幼儿总结、评价游戏的场景。

【音乐声起,幼儿收拾整理材料,并摆放到原来的位置。】

教师:今天,小朋友们在数学区完了新游戏“贪吃蛇”,好玩吗?谁来介绍一下今天你们玩的感受。

幼一:我玩的我玩的。

教师:上来介绍一下吧!

幼一:今天,我和XXX一起玩的,我们两个人量了好多东西呢!还用回形针和果子壳子量的呢!

 

 

 

 

    幼儿对于游戏记忆深刻的部分不是前面的用格子或者底纸测量,而是记住了用回形针和开心果壳部分,说明幼儿对于能够拿在手上操作的以及贴近生活的东西比较感兴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