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图文原创宁夏石嘴山市平罗县黄感受人文 |
分类: 旅游摄影 |

p01

p02

宁夏黄渠桥:因一道菜而闻名全国的古镇
图文/华希良
“皮条长的街,簸箕大的城。”这是形容宁夏平罗县黄渠桥镇昔日的景况。
近年来,这座历经近300年的古镇、也是小镇,却因为一道独特美食而名扬宁夏、享誉全国,并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来此品尝,而且还赞赏有加,流连忘返,那就是黄渠桥爆炒羊羔肉。
黄渠桥古镇,地处银北交通要道,距离平罗县城15公里,109国道穿镇而过。据历史考证,清雍正四年(1726年),为使宁夏北部大片荒地得以开发,地方督府开始组织人力开凿惠农渠(又称皇渠)并招户屯垦。雍正十年(1732年),一座用大石块砌成的三孔石拱桥随之建成并取名为“通润桥”。由此,黄河水经由唐徕渠、惠农渠流向宁夏平原的北部,并使曾经的荒滩、戈壁变成今日的牛羊基地和鱼米之乡。因为浇灌的黄河水是黄色的,久而久之,人们便将曾经的皇渠称为黄渠,把通润桥称为黄渠桥。
因桥得名的黄渠桥镇虽然不大,也不很有名,但却见证了几百年的宁夏大地,尤其是宁夏北部地区所发生的一切。在这座小桥上,走过冯玉祥、刘伯坚率部援陕的队伍;碾过军阀马鸿逵的车辙;同时在这里,吉鸿昌、杨一木等革命同志开展过革命工作,传播过革命思想……
现如今,黄渠桥镇正以它传承近百年的“爆炒羊羔肉”而独具特色,声名远扬。人们慕名的根源就在于其独特口味所显示的“正宗”——其一是原料“正宗”。必须选择紧靠黄河岸边灵沙、宝丰、礼和等地吃青草长大的羊羔;其二是羊羔“正宗”。必须选择两三个月、15至20斤重的羊羔。羊羔太小,肉嫩无味,羊羔太大,肉老不嫩;其三是水质独特。需要使用黄渠桥地下略带碱性的“井水”烧制方有味道。
黄渠桥爆炒羊羔肉做法讲究,要先将羊羔切成三厘米左右的方块,清水浸泡两小时;炒勺放置火上,倒入适量胡麻油,烧热后放入肉块煸炒八分钟;待羊羔肉呈棕红色时,放入粉条、葱段、蒜苗、精盐、花椒水、酱油、姜片、胡椒片、香醋,然后翻炒几下;加入高汤少许,加盖焖上二十分钟;出锅装盘。由此,一道香气四溢的美味佳肴就此“诞生”。
因为109国道穿镇而过,每到“饭口”,南来北往的大货车会停满整个小镇。当问起原因,大货司机总会说:“黄渠桥的羊羔肉真的特别好吃”。而各地的游客们在游玩宁夏景点后,也总是喜欢赶到这里来品尝这道正宗的西北名菜。
贺兰山下,黄河之滨,有着近300年历史的黄渠桥古镇,商铺林立,车流如梭,特色美食——黄渠桥爆炒羊羔肉,连同地方小吃老豆腐、糖麻丫、扁豆粉、油馓子、八宝茶等在春风、暖阳中散发着诱人的色泽和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