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塞上,春染贺兰

标签:
图文原创宁夏贺兰山2015.5.19旅游 |
分类: 风光摄影 |
风过塞上,春染贺兰
图文/华希良
作为长期居住在贺兰山下的宁夏人,由于摄影爱好,题材的选择和把握总离不开身边的山、水、人和事。多年来,只要有时间和机会,我总喜欢或徒步行走、或驾车驰骋在贺兰山的沟沟坎坎,呼吸着高原难得的清新空气,迎着冰冷那怕是刺骨的西北风,瞭望、凝视并记录着山梁的日出日落、山坡的草青叶黄以及山沟的冰消雪融。
深处山野,放眼山川,我知道,自己借的是摄影之事,行的是记录之名,真正感受的是粗犷和刺激,宣泄的是情感和心绪,放飞的是思想和灵魂。
5月,贺兰山,当春风吹过大地,佛过塞上高原的大山时,我梦想并期待着这里别样的景致,这也是我再次走进贺兰、走入山野的主要动因。
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青铜峡,山势雄伟,如平原上的万马奔腾。蒙古语称骏马为“贺兰”,故贺兰山由此得名。
贺兰山脉为南北走向,绵延220公里,宽约30公里,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和气候分界线。贺兰山为石质山地,多为岩石裸露,植被覆盖根据海拔不同具有鲜明的区域分布。海拔1900—31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多以云杉和油松组成的原始森林为主,分布面积240平方公里;海拔1600——1900米为低山草原带,主要由短花针茅、长芒草、灌木亚菊、刺叶柄棘豆等耐旱草本植物组成;而海拔16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由短花针茅、戈壁针茅、中亚细柄茅等更旱生化的植被组成。
无论是荒漠草原带,还是低山草原带,与内陆平原的草原植被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分布为耐旱、耐寒的针刺类草本植物,是独特环境下物种长期遴选、演化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植被群落。
每当5月春暖时节,这些不起眼的旱生植物也同样演绎着季节轮回中最绚丽的色彩和形态,它们或白的圣洁、或黄的温馨、或紫的高雅、或红的热烈,它们同样用色彩在妆点着山川大地,彰显着不屈性格中的激情与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