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迹弘法,寻觅仓央嘉措的最后归宿
图文/华希良
仓央嘉措,门巴族人。六世达赖喇嘛,西藏历史上著名人物。公元1683年(康熙22年)生于西藏南部一户农民家庭,家中世代信奉宁玛派(红教)佛教。1682年2月,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在刚刚重建好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其亲信弟子桑杰嘉措根据罗桑嘉措的心愿和当时西藏的局势,秘不发丧,隐瞒僧侣大众和当时中央的康熙皇帝,时间长达15年之久。
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儿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喇嘛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方面向康熙认错,一方面寻找转世灵童。当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时已经14岁。同年10月,仓央嘉措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1705年,经过残酷的内部政治斗争和战争后,西藏重要权力和政治人物——拉藏汗向康熙皇帝报告桑杰嘉措的“谋反”事件,并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请予“废立”。康熙准奏,决定将仓央嘉措解送北京予以废黜。
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的命运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途径青海纳木错湖时圆寂或被杀,但没留下尸体,时年24岁;另一说法是经至青海纳木错湖失踪,隐遁于民间,周游各地,弘扬佛法,最后圆寂于阿拉善地区,终年64岁。
仓央嘉措被废黜后的命运可谓扑朔迷离。不过,根据最新的考证越来越倾向于他并未被杀或病死。由于仓央嘉措作为达赖喇嘛的转世在藏区深得人心和拥戴,当时的西藏统治者和中央朝廷谁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置这样一个被废黜的达赖喇嘛——既不敢冒加害于他的风险,也不能给他活佛的礼遇。最后受到康熙皇帝训斥的押解人员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请求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自遁而去,一致对外宣称“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畔,突发顽疾,英年早逝”。自此,仓央嘉措化名阿旺曲扎嘉措,随马牛驼队到达印度、尼泊尔等地,10年后返回西藏,带11个徒弟,经天堂寺、华藏寺、裴家营、冰草湾等地,于1716年8月来到阿拉善地区,看到这里环境优美,和西藏故乡的环境特别相似,不由赞叹这里是佛家修行的好地方,便停下云游脚步,在此结缘筹资,建一座寺庙即承庆寺,开始了在阿拉善地区讲经说法的艰难历程。

广宗寺(即南寺)
存放六世达赖舍利的灵塔
其实,仓央嘉措在阿拉善弘法生活三十年,人们并不知道他六世达赖的身份,只是被人们尊称为上师的塔布大喇嘛。在他圆寂8年后,其弟子阿旺多尔济撰写了一部《妙音天界琵琶音》即《仓央嘉措秘传》后,当地人才如梦方醒,原来塔布大喇嘛就是仓央嘉措,就是六世达赖。
1746年5月8日,仓央嘉措在贺兰山下的腾格里沙漠深处,即承庆寺坐化,享年64岁,法体停放在他最初到阿拉善的昭化寺。1757年,仓央嘉措弟子阿旺多尔济依照师傅生前的意旨在贺兰山中修建了一座寺庙,寺内大殿的镀金塔内供奉着由昭化寺迁来的六世达赖肉身。1760年,乾隆皇帝便给该寺赐名“广宗寺”,授予有藏、满、蒙、汉四种文字寺名的乾隆御笔金匾。自此二百多年以来,广宗寺(即南寺)便成为贺兰山西麓信教们朝觐的圣地。

悬空寺,位于广宗寺东北约2.5公里处,修建于詹茂山悬崖峭壁之上。
位于悬空寺前的十八罗汉山

1869年,广宗寺在“同治动乱”中遭受过一次重大损失,除时轮大殿和金刚亥母殿以外几乎所有的庙宇被放火焚烧,大批财物、法器被抢,僧人们冲进火海,把六世达赖喇嘛肉身、金刚亥母像、《甘珠尔》经等抢救出来,搬到詹茂山悬崖的山洞中藏匿起来。




花开了,一个季节已然遁逝;
蜂儿呀,不要为此焦虑;
缘尽了,一场经历走进记忆;
姑娘呀,不要心烦意恼;
享受过蜜意浓情,
人生即便短暂瞬逝,
我们有什么可遗憾的?
来生来世,我们还能重逢吗?……
这是六世达赖离开西藏时写下的著名的情歌,这位西藏历史上唯一的达赖诗人,24岁时被押解离开西藏前往内地,他给西藏历史留下的不仅是一个达赖的席位和面对清朝皇帝的无奈,也留下了诸多忧伤而优美的诗歌,更为广宗寺这样美丽而神奇的地方留下诸多历史与宗教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