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育组集体备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2021-01-13 00:00:22)
分类: 项目管理

温州护士学校2020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记录表

课程教学组:德育备课组

备课

时间

11.9

办公室

课题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主备人

林加岳

参加

人员

徐小燕 张娇君 董悦 蔡秀云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议课记录

教学

目标

1)通过研读文字、图表等史料,对比九品中正制,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一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省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三公九卿制,理解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成熟的行政体制在制约宰相专权、保证决策正确性、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3)知道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了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认识两税法的先进性,理解其为后世赋税制度所树立的标杆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还原历史场景,研读并对比不同性质的史料,多角度地分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为隋唐盛世奠定的制度基础,理解隋唐时期因时而变的特点及其对后半段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隋唐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徐老师:教学目标表述准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张老师: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

 

重、难点

及突破

重点: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

难点:汉代、北魏、唐前期和前中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有一定基础,但是知识碎片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条理化。赋税制度在初中教科书中并未涉及,且专业性较强,里面涉及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此,通过史料的充分运用与地图、表格的直观展示,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条理性掌握历史知识。

董老师:史料的合理利用、图表的直观展示,重点突出,符合学生实际。

 

教学

方法

史料研读分析与纲要图示法为主

蔡老师:史料研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环节一:引入

教师出示文学作品-----咏史(节选),学生齐读并归纳诗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引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激发探索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科举制度制度

教师活动:

1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评价标准(家世和行状)→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学生活动:思考九品中正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2.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出示《唐六典》进士、明经考试过程和内容(表格):

分析科举考试标准的进步性

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王定保《唐摭言》和王士性《广志绎》

——表格:晚唐、北宋宰辅家世比较表格

——史料解读:钱穆《国史大纲》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客观公正、中央掌握用人权、社会流动、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

(学生活动:理解科举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扩大统治基础、调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锻炼学生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理解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种公开公正人才选拔制度的先进性。

环节三:三省六部制

教师活动:

内廷机构外廷化:三省的形成过程

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

程序性分权: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

特点:多相制、决策合理性、对相权的制约、对皇权一定程度的制约、成熟的国家行政体制

    三省六部制的作用:

史料解读——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的节选(略)

(学生的活动:结合朝代更迭顺序,知道三省职能的变迁。结合三省的职能理解该制度在限制相权、决策合理化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活动意图说明

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

环节四: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教师讲解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表

德育组集体备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学生活动:回顾已有知识,理解历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并深化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租庸调制的问题:

一是赋税结构不合理,人身控制强;二是人口自然增长,土地兼并严重以及战乱等原因,导致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租庸调制难以维系的原因。)

    两税法的实施和积极意义:

史料解读——王小甫《隋唐五代史》:赋税结构负担更趋合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

(学生活动:结合本课所学,理解材料,理解两税法采用新的征税标准所带来的的积极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以表格的形式厘清从汉到唐赋税制度演变的历程,让学生对赋税制度形成总体认识,从表格的变化中厘清税赋制度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租庸调制发展到两税法的先进性,并理解制度的因时而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环节五:总结本课

教师活动:出示学者王小甫《创造与再造》: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都是在继承前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其成就因而超迈往古。

(学生活动:联系本课知识,理解隋唐制度对隋唐社会及后世历史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并升华情感,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

徐老师:文学作品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不够会影响其效果。

 

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完整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蔡老师:以史料的充分运用,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突出重点,专注关键。

 

董老师: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等图表的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课前

预习

作业

学生课前先通读本节内容,对本节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完成课后练习。

 

徐老师:课前预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交流

心得

本课以文学作品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史料的充分运用,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学者论述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对学科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提升历史素养,并对历史形成整体认识;以地图、表格的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条理性掌握历史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于史料的阅读分析、解读能力还有欠缺,所以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指导。

张老师:以文学作品导课,再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