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组集体备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分类: 项目管理 |
温州护士学校2020第一学期
集体备课记录表
课程教学组:德育备课组 |
||||
备课 时间 |
11.9 |
地 点 |
办公室 |
|
课题 |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
主备人 |
林加岳 |
|
参加 人员 |
徐小燕 张娇君 董悦 蔡秀云 |
|||
|
主备教师教学设计 |
议课记录 |
||
教学 目标 |
(1)通过研读文字、图表等史料,对比九品中正制,认识科举制在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一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省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三公九卿制,理解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成熟的行政体制在制约宰相专权、保证决策正确性、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3)知道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了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认识两税法的先进性,理解其为后世赋税制度所树立的标杆作用。 学生在课堂上还原历史场景,研读并对比不同性质的史料,多角度地分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为隋唐盛世奠定的制度基础,理解隋唐时期因时而变的特点及其对后半段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隋唐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
徐老师:教学目标表述准确、具体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 张老师:教学目标具体、可操作性强。 |
||
重、难点 及突破 |
重点: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 难点:汉代、北魏、唐前期和前中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有一定基础,但是知识碎片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条理化。赋税制度在初中教科书中并未涉及,且专业性较强,里面涉及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为此,通过史料的充分运用与地图、表格的直观展示,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条理性掌握历史知识。 |
董老师:史料的合理利用、图表的直观展示,重点突出,符合学生实际。 |
||
教学 方法 |
史料研读分析与纲要图示法为主 |
蔡老师:史料研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 |
||
教学流程(包括课题引入,教学进程,总结等方面。)
|
环节一:引入 教师出示文学作品-----咏史(节选),学生齐读并归纳诗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引出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激发探索兴趣,导入新课。 环节二:科举制度制度 教师活动: 1九品中正制的实行、评价标准(家世和行状)→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学生活动:思考九品中正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 2.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出示《唐六典》进士、明经考试过程和内容(表格): 分析科举考试标准的进步性 科举制的影响 ——史料:王定保《唐摭言》和王士性《广志绎》 ——表格:晚唐、北宋宰辅家世比较表格 ——史料解读:钱穆《国史大纲》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客观公正、中央掌握用人权、社会流动、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 (学生活动:理解科举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扩大统治基础、调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锻炼学生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理解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种公开公正人才选拔制度的先进性。 环节三:三省六部制 教师活动: 内廷机构外廷化:三省的形成过程 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 程序性分权:中书(决策)→门下(审议)→尚书(执行)→六部 特点:多相制、决策合理性、对相权的制约、对皇权一定程度的制约、成熟的国家行政体制
史料解读——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的节选(略) (学生的活动:结合朝代更迭顺序,知道三省职能的变迁。结合三省的职能理解该制度在限制相权、决策合理化等方面起到的作用。) 活动意图说明 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 环节四: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
(学生活动:回顾已有知识,理解历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并深化对孝文帝改革的认识。)
一是赋税结构不合理,人身控制强;二是人口自然增长,土地兼并严重以及战乱等原因,导致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分析租庸调制难以维系的原因。)
史料解读——王小甫《隋唐五代史》:赋税结构负担更趋合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 (学生活动:结合本课所学,理解材料,理解两税法采用新的征税标准所带来的的积极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以表格的形式厘清从汉到唐赋税制度演变的历程,让学生对赋税制度形成总体认识,从表格的变化中厘清税赋制度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租庸调制发展到两税法的先进性,并理解制度的因时而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环节五:总结本课 教师活动:出示学者王小甫《创造与再造》: 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都是在继承前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其成就因而超迈往古。 (学生活动:联系本课知识,理解隋唐制度对隋唐社会及后世历史的影响。) 活动意图说明 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并升华情感,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 |
徐老师:文学作品导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但部分学生对于作品的认识不够会影响其效果。 张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完整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蔡老师:以史料的充分运用,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突出重点,专注关键。 董老师: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等图表的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 |
||
课前 预习 及 作业 |
学生课前先通读本节内容,对本节知识形成初步的认识。 完成课后练习。 |
徐老师:课前预习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 |
||
交流 心得 |
本课以文学作品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以史料的充分运用,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以学者论述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生对学科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提升历史素养,并对历史形成整体认识;以地图、表格的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条理性掌握历史知识。但部分学生对于史料的阅读分析、解读能力还有欠缺,所以在未来的课堂教学中,还要加强指导。 |
张老师:以文学作品导课,再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