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jyktxq2022128--22课题结题报告
(2022-12-24 11:23:27)课题结题报告
《将入学准备融入一日活动中的实践研究》
大丰区大桥镇中心幼儿园 王晓晴
一、
(一)课题研究的研究背景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大班下学期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对小学的积极期待和向往,促进幼儿顺利过渡。由于幼儿园与小学教育教学的方式不同,一些家长的焦虑引起幼小衔接变成了知识灌输和超前训练,影响了教育的目标和导向;此外,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缺乏必要的、持续性的教研交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渡过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的教育方式,而小学教育主要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学习为主的教育,两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儿童身心的调整来适应。幼小衔接不当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不利于其今后发展。因此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很重要它直接关乎幼儿能否实现幼儿园向小学的顺利过渡,关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终身发展。但当前幼小衔接仍存在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前教育等现象,这与当前我们当前所倡导的儿童发展为本,科学育人的价值导向不符。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由于教育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要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幼儿要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建立一套新的行为方式,以满足适应性情况的需要。如果幼小衔接做的好,适应过程就会比较顺利,能够使幼儿入学后,在身体、情感、社会性适应和学习适应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发展,从而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园向小学的过渡。如果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刚入学的儿童大约有20%会出现上述情况。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要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幼儿园小朋友顺利进入小学展开学习生活,为幼儿做一个充分的学前准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入学的平滑过渡。《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注重幼小科学衔接。
2.虞永平教授指出: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幼儿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都必不可少,规律作息,讲卫生,保护视力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幼儿更快的适应小学的作息变化,而专注坚持独立有计划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幼儿入学以后更好胜任新的学习任务,良好的习惯培养就是为幼儿日后学习所做的最有效的准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得以提升。
(2)通过本课题研究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通过本课题研究使本园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通过行动研究法促进教师在观察儿童、解读儿童、评价儿童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四、研究内容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1)通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和领悟提升教师的理论基础。
(2)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进行行动研究和调整。
(3)结合各年龄段幼儿能力发展的实际,使用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五、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研究方法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22.3---2022.4)
1.收集、学习、整理“幼小衔接”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理论。
2.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行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3.通过调查问卷了解、收集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22.5——2022.10)
1.各班通过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融入入学准备教育,围绕幼儿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的利用行动研究、经验总结进行反思和调整。
2.定期汇报交流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不足并研讨解决的办法及支持策略。
3.大班下学期通过“我要上小学”、“我们毕业了”等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入学愿望。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22.11——2022.12)
1.收集、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整理、总结。
3.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二)课题研究方法
本研究,我园将从实际出发,注重从实际教学中研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就是搜集和分析研究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信息,以达到调查研究目的的方法。
2.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3.经验总结法
4.观察法
5.个案研究法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撰写的观察记录、教育随笔、论文发表或获奖1-2篇。
2.使本园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促进教师在观察儿童、解读儿童、评价儿童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
(二)实践成果
1、主题交流PPT分享
2、论文
3、简报
4、共同体教研活动交流
5、公众号的发布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应密切联系,相互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以求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入学的平滑过渡。如何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做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总结科学缓解幼小衔接的坡度。
(二)今后的设想
1.通过研究促进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得以提升。
2.通过研究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3.通过研究使本园教师能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教育,同时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渗透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帮助幼儿做好身心各方面准备。通过行动研究法促进教师在观察儿童、解读儿童、评价儿童的专业能力得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