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新政后,一二线城市的线上看房数据,都在下滑!

标签:
房产 |
5月17日起,国内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系列政策的洗礼,从降低首付比例、降低利率到放松限购,这些措施无疑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震动。然而,热闹似乎只属于那些从业者,普通购房者对于这一连串的利好政策反应却平平。那么,为何在如此大的政策推动下,购房者仍然保持着观望态度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首付下限降低了5个百分点,首套房首付比例调至15%,二套房首付比例调整为25%。这一政策对于降低购房门槛、减轻购房者负担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对于大多数普通地级市来说,房价仍然维持在万元左右,对于刚需购房者来说,首付从20万降至15万,虽然有所减轻,但并未形成足够的吸引力。同时,高能级城市的购房者虽然首付降低的幅度更大,但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杠杆比例,利率降低并不能完全抵消月供的增长。
以上海为例,500万的房子,首套房首付从30%降至20%,商贷利率从3.85%降至3.5%。如果购房者选择增加贷款额度以减轻首付压力,那么月供将相应增加。要保证月供不变,首付降低的幅度并不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策的效果。
接下来,我们从购房者的行为逻辑来分析市场反应。购房者在买房前需要经过线上选房、实地看房、筹集资金、下定、网签等多个环节。最终成交只是这一系列行为的结果,而线上看房行为的变化则能反映出购房者的真实意愿。通过调取全国购房者的线上行为大数据,我们发现5月17日前后10天,全国及主要一二线城市的购房者线上看房行为均出现下滑。这表明购房者对于市场的信心并未因政策利好而显著提升,反而保持着谨慎态度。
更为严峻的是,持续小幅调整的降首付、降利率等政策似乎已经被市场消化。在没有超预期政策出台的情况下,这些政策已经难以触及购房者的敏感神经。这反映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政策调整对于市场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
那么,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又将如何发展呢?在需求充足的年代,供应决定成交,市场比较法已经足够有效。然而,如今的市场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过去的成交数据已经难以预测未来的需求走势,因此,我们需要从客户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现状。借助大数据及落地的调研手段,充分厘清各类客户的数量及购房意愿,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购房者分为三类:当地无房、新购者;当地有房、置换者;以及拥有额外资金者。每一类客户都有着不同的购房需求和购买力水平。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客户的数量、分布及购房意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场的客户厚度,从而为未来的市场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虽然5月17日起的一系列政策调整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利好,但购房者对于市场的反应仍然平淡。这反映出当前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政策调整对于市场的刺激作用逐渐减弱。未来,我们需要从客户研究的角度重新审视市场现状,通过深入分析各类客户的数量和需求来把握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注:1、图如侵权,告删。2、欢迎转载,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