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交楼,保个寂寞吗?

标签:
房产 |
一个在住建部门工作的网友,网名叫做“捡垃圾的瓜娃子”,2024-04-19在《今日头条》上发布了一篇1100多字的文章。文章的题目是:“政府保交楼,保了个寂寞”。我们现在就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说,去年,政府为了改善城市面貌,解决烂尾楼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烂尾楼的整治。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制定了详尽而科学的实施方案,一些烂尾楼得以重获新生。然而,就在人们以为问题即将解决之际,一场意想不到的闹剧却上演了。虽然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将烂尾楼建设得焕然一新,然而,业主们却并不领情。他们拒绝配合银行办理按揭贷款手续,导致银行无法发放贷款,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无法按时收回。原本应该是崭新的成品楼,却再次陷入了烂尾的境地。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民众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如同一道无形的墙,隔断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理解。当政府试图解决烂尾楼问题时,业主们却提出了各种要求,如补偿烂尾楼延期交房的补偿金、要求按现在的市场价格重新计算按揭贷款等。他们的诉求似乎合情合理,但背后却透露出对政府和开发商的不信任。
“捡垃圾的瓜娃子”所在的城市,全市共有28个烂尾楼盘(这个是不大的城市,至少比郑州少多了),如同28个烫手山芋,让政府和开发商都头疼不已。他们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舆论压力,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业主们的上访和告状更是让问题雪上加霜。他们指责开发商在景观、水系、指纹锁、石材硬化、瓷砖梯厅、高端断桥铝窗户等方面偷工减料、降低质量标准,因此拒绝接受交房。
在这个看似无解的死结中,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为什么政府和开发商的努力无法得到业主们的认可和支持?这背后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或许,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建立更加透明、公正、有效的沟通机制;或许,我们需要加强对开发商的监管力度,确保他们遵守承诺、保证质量;或许,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民众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政府的决策和行动。
实际上,一开始与业主签订一个烂尾楼救助合同,并且要他们全部签字才可以启动复工。可是,他们哪里想得那么周到。开始都是着急忙慌地赶快把烂尾楼建起来,好让业主们早日住上房子。业主们听说要复工了,也非常高兴。哪知道,一年后就突然变了卦。这里面有一些人,一开始就对开发商和政府有敌意,经他们一煽动,大家就都起来进行抵触。
本来,商品房这个事情,就是房地产开发商与业主们之间的经济纠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房地产开发商破产倒闭,然后清算,完成一切法律程序后,政府才再出面与业主签订复工建设协议。可政府一见房地产开发商哭哭啼啼说没钱开发,业主们群情激愤要上访、要闹事,情急之下政府就直接上场,最后弄了个里外不是人。保交楼,保了个寂寞。
看来,这篇文章的作者,确实是个政府部门的人,他认为政府不应该太热心。可是,他替那些掏空6个钱包,背上30年巨额房贷,最后被坑被骗的业主们考虑了吗?
注:1、图如侵权,告删。2、欢迎转载,禁止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