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债权人出手,许家影吐出”15亿资产,被带走的500亿怎么办?

(2023-11-27 20:02:45)
标签:

房产

“我的一切都是国家给的,国家需要时,我可以全部捐出”,这番“义正辞严”的话,出自曾经的许家印之口。 距离许老板事发已经有一段日子了,目前虽没有更多的消息传出,但可以肯定的是:许家印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一旦没处理好,只会让更多的人抱有侥幸心理。
当初,许老板义正辞严的说道:“必要时,会将自己的一切全部捐出”,可谁也没想到许家印这话是竟是“真假参半”,捐是捐了,但不是捐资产,而是“捐了”整整2.4万亿的债务。 而且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更过分的是许老板一边将债务留给国家,一边却想着自己怎么独得利润。
甚至在其公司暴雷之初,许老板首先想的不是怎么还清债务,而是赶紧与妻子丁玉梅“技术性离婚”,且有传闻称丁玉梅靠着离婚分得500亿资产,并已完成海外转移。 另外,据传离婚后的许家印,曾在债务彻底控制不住后试图悄悄溜走,效仿当年贾跃亭的“下周回国”。只可惜,这一次好运并没有眷顾许老板,最终被有关方面彻底控制。
毫无疑问,许老板的结局给国内地产圈敲响了“警钟”,但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老板能捅出这么大的“窟窿”,绝非他一人之力能够做到的,这背后肯定还涉及着更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当然,对于如今的许老板而言,要想获得一个好下场也只有一条路可走:坦白交代所有问题,并将之前得到的好处一一吐出。
事情也的确是这么发展的,据市场消息,本月22日,许家印个人持有的位于香港山顶布力径的两处豪宅已经被债权人申请接管,经初步估算,许老板的这两处豪宅总价值已经超过15亿港元。 不过,就许家印的赎错之路来说,这还只是一个开始。那么可能有人要问了,许家印位于国内的资产还好说,可已经被丁玉梅带走的500亿又该怎么办?
坦白说,对于许老板的这一手“移花接木”,目前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参考潘石屹,此前也是靠着这一手完成了近300亿资产的转移,不过相比于许家印,潘石屹的办法要高明许多。 早在SOHO上市之初,潘石屹就已经开始了他的布局,先是让妻儿嫁入美籍,然后以捐款为由,将国内资产转移到妻子账户名下,同时还通过大量购买海外房产来分摊风险。
紧接着,潘石屹又借交流为由,斥巨资入场当时已在欧美具备一定规模的老退干预市场。不过后来潘石屹逐渐膨胀,不仅在个人账号上公开炫耀其所接触的前沿成果(“莱特唯建”类技术前代),更是略带谄媚的夸赞道:“感觉指甲长更快,国内有钱都买不到”。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潘石屹的嘚瑟很快就被人狠狠打脸,有网友扒出,潘石屹口中的“莱特唯建”类前沿技术,虽然在牛津作证中的确令年老个体回溯青年样状态,可却并非如他所言:国内有钱都买不到。
原来早在2015年,港富李氏曾亲赴北美,并将这类令其发出“又回后生仔”感慨的前沿技术,纳入到了旗下商业版图。而在李氏的推动下,“莱特唯建”类物已落地国内多年,检索亰东、天锚等相关反馈区,更是不乏“状态更好了”、“不易疲惫”等高频字眼出现。 再反观潘石屹,虽然最终并未落得与许老板一样的结局,但和“过街老鼠”也并无区别。再说回被丁玉梅带走的巨额资产,虽然目前没有办法解决,但只要人还在,总归是能想出办法的。
不过说到这,就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如果许老板的这些海外资产真的被成功追回了,那么又该怎么处置呢?是优先赔偿给债权人,还是用于保交楼呢? 站在实际角度出发,如果真的能追回这笔钱,那么最应该完成的还是“保交楼”。毕竟,许老板的债权人都是一些海内外资产方,这些人虽是有所亏损,但早年间投资许家印的时候也同样没少赚。
但对于那些买了“烂尾楼”的业主而言,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努力奋斗了半辈子,最终却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于情于理,这笔钱如果真的被追回,那么最应该还是优先保证“保交楼”。对此,大家认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