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市首届中学音乐欣赏课比赛观后感——部分教师

(2016-05-27 10:25:32)

江夏五中秦英: 一节好的音乐课带来的感想                                       

     音乐课作为一种审美教育课,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乐趣和更多的美的享受,上次连续四天音乐优质课比赛给我最大感受就是要利用各种手段上好音乐课 。

    1、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的运用教学语言。 音乐是给人美的享受,教学语言则是教学活动的灵魂,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就要善于懂得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去引导和感染学生。教学语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课堂气氛生动活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 在课堂中,教师要注意让课堂语言随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根据课的内容随时调整自己的语气,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什时候用平稳的声调,什么时候又激情盎然,什么时候又温柔可亲?······总之教师的语言要做到抑扬顿挫,感情充沛,要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在课堂中要用生动形象的肢体语言去带动和感染学生

    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优美激情的声音之外,还应有与之配合的形体语言。教师的动作、表情、手势等等也是教学中表情达意,诠释知识的语言。如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等能提示学生把握歌曲的速度、情绪,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意境。甚至有的难以理解的知识,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形象生动的例子来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教师形体语言和声音语言的和谐运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教学有声语言的必要补充。

   3、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利用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准确的学到知识,但是任何的评价都不是随意的,在一个班的学生中,学生的音乐素养、接受水平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教学,让不同水平、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都领略到成功的快乐。

音乐课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作为一个音乐老师就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新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和美的享受,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同时增强信心,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人格魅力的效果!

 

郑店中学段静:听课反思

      这次听课,收获颇多,我听到了12节欣赏课,感受如下,1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一节课要有看点教师才艺的适时适度表现很重要。如《草原牧歌》中教师舞蹈部分的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听《春江花月夜》时,教师拿出一个琵琶真想听听教师的演奏可直到下课也没听到教师的演奏,只是弹拨了一个单音总感觉不够。2.本次听课使我更加明白欣赏课应将课堂充分还给学生,教师话语应少而精,欣赏乐曲要抓住乐曲精髓,如围绕标题展开教学构思,这在黄老师《瑶族舞曲》中充分体现,瑶族特色长鼓节奏,舞曲,适度的舞蹈动作。3.本次听课我还学到,教学生抓住音乐要素(情绪,旋律,速度,力度,节奏,节拍,演奏形式,音色,音区等)变化来学会欣赏,在听《影视音乐》,讲课老师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让学生想象音乐形象,其实很多音乐都有这样的特点,鼓励学生通过欣赏想象画面,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是经后教学中我要关注的。总之,任何一节好的欣赏课都离不开教师对乐曲百听不厌的精神,教师对乐曲的深入探究,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的熟练掌握,要想上好音乐欣赏课还需多学习

 

长城中学徐红梅:听市音乐欣赏课比赛有感

    四月21222526这四天,对我们区的初中音乐教师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四天,这四天武汉市的初中音乐优质课比赛在我们区五中报告厅举行,感谢区体卫艺站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在家门口就能听到全市最好的音乐课,这次活动由于工作原因虽然没有每节课都有机会来听,但听到的这些课也让我受益匪浅,有几节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2号选手的《银杯 牧歌》首先给我们带来视觉盛宴,她优美的舞姿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评委和听课的老师们,她的教学学生们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到了蒙古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积极参与蒙古族舞蹈动作的学习,能载歌载舞感受蒙古族民歌,如果她能在唱功上更完善就更完美。

    17号选手《走进四大名著影视主题曲》的选材,跳出了教材的约束,选取的曲目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喜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设计也有创意,让学生创作主题音乐,学生很有成就感。她的课更加拓宽了我们的教学思路,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一天的21号选手的《雷鸣电闪波尔卡》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这位选手青春活泼,虽然很年轻,但基本功非常扎实,舞蹈功底不错,唱功更是没话说,《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旋律歌唱性不强,她唱的音准课节奏的非常准确,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很高,学生在参与的过程感受这首乐曲的风格特点。

   当然,最最靓丽的还是我们19号选手,区一初中的黄文丽老师,她一上场就调动了我们所有人的情绪。她的课题是《瑶族舞曲》,她流畅委婉的竖笛吹奏吸引了学生,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感受了不同乐器的音色,感受了瑶族长鼓舞的节奏,学生能清晰的分辨乐曲的每个主题,并能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音乐所描绘的画面,我想,她的这节课一定拉近了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

    总之,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多,也使我看清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与年轻人的差距,我想我会不断学习,争取自己的教学活动更有成效。

 

一中朱功能 : 优质课观摩体会

    我没有参加武汉市中学音乐学科第一届音乐欣赏教学比赛初中赛场的现场观摩,失去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

在高中赛场的现场观摩中,我们区的敖璐老师上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不容易,付出太多。

    初中音乐欣赏与高中的音乐鉴赏有点不一样,初中音乐欣赏总在欣赏,高中音乐鉴赏总在“鉴”,不仅仅要“赏”,更多的是在“析”,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知识容量大。

    敖璐老师选定歌剧章节进行赛课,能玩转歌剧课堂,说明敖璐老师非常优秀。因为不管是初中学生还是高中学生,对于歌剧的接触和了解少之又少,教学难度大。

    敖璐老师磨课非常虚心,每位听课教师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自己的看法,敖璐老师很难受,教学设计中的很多细节都背离了自己的初衷,难以取舍。

   优质课比赛需要简练的语言,不随意,不要多余的废话,这对于每一位参加赛课教师的提醒。

    优质课比赛的每一堂课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亮点,我们能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都是巨大的进步。

   有一节高中《汉族民歌》一课,重点是赏析歌曲《赶牲灵》,选手对作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对旋律特点、唱腔特点、语言特点(方言、叠词、衬词)等分析,这种分析是值得老师们关注和学习的。

优质课比赛是比赛选手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比赛选手要考虑的细节很多,即使赛前进行过多次演练,但赛中还是有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选手灵活运用。

    优质课比赛是团队力量的体现,需要更多的教师参与,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参与,对团队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祝贺黄文丽和敖璐老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祝贺江夏区音乐教师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四中叶露:听武汉市欣赏优质课比赛有感 

    连续几天的观看优质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教师们的授课水平高,对教材内容挖掘深,课堂教学过程设计精彩,让我对自己教的学科有了更深的认识。参赛的教师都精心准备、精心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调动、调控学生能力强,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充分利用了多媒体和教师自身具备的教学技能,让教学过程更加的丰富多彩。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讲《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的一位教师,从她的入场,开口说话,亲和的语气都是那一节课很好的开始,导入使用了语文课多半会用的分析关键词和图片,给同学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使课堂显得更加严谨。教学过程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每一个环节衔接自然,语速平稳,语言精炼,富有很强的亲和力,让学生能够很快接受。还有一位讲《走进四大名著影视主题曲》的教师,说话语气抑扬顿挫,好像在讲述着四大名著的故事,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紧跟着教师一起去更深的感受和理解作品,教师也具备着优秀的基本功,每一个名著的主题曲都演唱给同学们听,让学生对教师心声敬佩。
    总之这短暂的几天听课历程,让我学习到很多,激励以后在自己的岗位上更加努力,教授好自己的学科。

 

四中李洁 :  听课反思

   在这次的教学比赛中有很多重复的课,这样无形中就形成了“同课异构”。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教学风格等进行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呈现出不同教学风格的个性化课堂,即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展现教学思想,在异构中实现思维的碰撞,达到殊途同归的教学效果。从中我也受益匪浅。
    在我所听的课中有几节课给我印象深刻。《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这位老师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教学每个环节的衔接语过度自然流畅!语言上让人如沐春风!
   《走近四大名著影视欣赏》教师的教学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兴趣盎然!对知识点的传授不是平铺直叙,运用了一些手段,比如:对比欣赏、模仿、小小作曲家......这样就使得课堂活跃,师生互动的效果就出来了!


二中胡丽萍:听黄文丽课有感

    评黄文丽的课:听了她的课,感受到她是一个很聪明的老师,进取心很强,磨课的时候很虚心,所以进步神速,她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具有亲和力,与学生之间很融洽,课堂气氛很好。
   《瑶族舞曲》的分段欣赏做得很好,图形谱的运用很直观,让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作品的结构,同时很形象的运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联想到作品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很快就能进入角色,迅速掌握作品的情感特点。
   对于作品欣赏时所提出的问题,设计非常的合理,学生既能准确判断,又能带着问题轻松欣赏。整节课的流程非常顺畅,所以是一节成功的课。向黄文丽学习!

 

 

二中林来源:听课感想

    听音乐欣赏教学比赛课后的感受:四天内二十几节课听完后,收获良多,对比自己的教学,非常惭愧。这次听课不仅给我提供了全新的教学方法,也对自己平时消极的工作态度是一个很好的促进。在听了那么多同行的交流后,也谈谈自己的一点想法。个人觉得,一堂好的优质课,是多种因素和环节的优势组合而成,单一要素的突出是不能撑起整节课的。除了目标的设定和生成、教学教法的合理运用、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及教学环节之间水到渠成的连接等因素外,还有两个容易让人忽略的因素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是对学生基本素养情况的了解;二是对教材的的解构和把握,这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你的授课随时处于不可掌控的状态;没有对教材的深度把握和解构,你的授课就会显得不够专业和严谨。这也就在听课中,看到有的老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者要求学生互动时学生跟不上导致冷场或环节进行不下去的原因,只有对学情有个大致的了解,你的目标设定和完成才有可能完成。对教材的把握和解构,既是教师个人能力的表现,更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为那些将教材分析得透彻入微,让学生在娱悦的氛围中轻松完成教学目标的老师钦佩不已!以上两点,为个人所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法泗陈燕霞:听市音乐欣赏课比赛有感

     听完市里的初中音乐欣赏课比赛我深有感触,整体来说老师们的专业素养较高,教学设计都非常精细,我就我自己听的几节课说下自己的一些感想和想法,其中有一节影视金曲欣赏课,它跳开了课本的框架和束缚,选取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音乐作为题材,极大的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进了学生对影视金曲的距离。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上层层相扣,从音乐对人物角色,对电视剧情节气氛的烘托等等,分析得十分透切,并且教师的语言比较简洁精炼,可以说这些都是我值得学习的,但是整个课件的制作却有些过多的使用了视频,使得学生的关注度更多的放在了视频上,没有过多的关注声音。

再次就欣赏音乐剧猫的片段《回忆》来说说我的一些个人想法,这节课整体来说环节比较多,所以在最后的拓展环节超时太多,再就是学生简单学唱回忆主题旋律时,老师过高的估计了学生,学生听了一遍就开始演唱旋律,并且没有进行逐句范唱,导致学生不敢唱,所以以至于课堂气氛显得不活跃。

 

大桥陈浩:听市音乐欣赏课比赛有感

听了几节武汉市的欣赏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几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她们设计精巧,语言精练。无论是在知识结构,授课方式上都充 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型音乐教育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广 阔空间。切实做到了“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学习美、创造美”。几位老师的基本功扎实。 在她们的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较高的音乐素养。例如:黄文丽老师的课让我耳目一新,给我的整体感觉是:整节课自然,流畅,巧妙。课中闪现了很多的亮点和优点——课前跟学生的交流,课中长鼓节奏的学习和运用等,其方法可谓灵活多变,且运用得当。教师的教态自然,语态亲切,肢体语言丰富非常具有感染力,能一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活动组织得当有效等等。这堂课也使我感触颇多,一堂好课教师的肢体语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肢体语言要做到美、有号召力、能够起到带动学生的作用,能够起到激发学生的作用。非常期待黄老师的下一节课!

 

求实中学刚娜:听课感想

  ه各位老师的授课各具特色,各有亮点,使我受益匪浅。以某位老师教授的《卡门》序曲为例。以歌剧视频导入,能让学生对歌剧这种体裁初步的认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然后揭示课题,简明直接的导入为后面的欣赏教学留出了时间。在分段聆听过程中,教师在每段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参与体验。如A段中因为镲这件乐器使音乐情绪更加热烈,所以让学生体验打镲,但并不是随意的打,而是要根据实际演奏的节奏。B段用表格的方式从音乐要素上进行对比。C段让学生体验斗牛士这个角色。也是在音乐中按节奏进行。整节课设计了许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实践,不是教师一味的讲解介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对《卡门》序曲有了比较深入全面的了解。

 

赤矶中学郑瑛:观摩“武汉市中学音乐学科第一届音乐欣赏教学比赛”有感

 421日,武汉市中学音乐教师迎来了第一届音乐欣赏教学比赛。这次比赛有幸在我们江夏区举行,对于江夏区的音乐教师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在这场比赛中,我学习观摩了14节欣赏课,每一节课有许多闪光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每一节课有疑惑的地方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最终,我区的黄文丽老师以88.1的高分获得了本次比赛第一名,下面我对她的这节《瑶族舞曲》谈谈自己的感想。
   1、《瑶族舞曲》是九年级教学内容,让八年级的学生上九年级的欣赏课,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所以课堂的导入部分要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黄老师的导入环节——“走进瑶族”设计新颖,课件制作精美,通过播放瑶族歌曲、教师介绍瑶族、师生互动瑶族长鼓节奏,充分激发了学生对我国瑶族音乐浓厚的兴趣,情感目标达成很好。(亮点:教师用竖笛吹奏主题旋律,学生用长鼓节奏伴奏环节,节奏清晰,有条不紊,师生配合非常默契)
    2、这节课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以乐曲的主奏乐器为主线,重点欣赏了AB主题,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了CD主题,学生能很好的听辨出各个音乐主题。(亮点:教师引导学生用2种不同的长鼓节奏,分别为AB主题伴奏,学生全员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手法多样化。通过聆听、模唱、对比、体验等音乐活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