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市首届中学音乐欣赏课比赛《瑶族舞曲》教学设计

(2016-05-27 10:21:09)
标签:

教育

姓名: 黄文丽 学校: 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所在区: 江夏区

课题

欣赏《瑶族舞曲》

单元

 西南情韵

教材版本

 人民音乐出版

课型

音乐欣赏课

学段

 九年级

单元课时

1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瑶族舞曲》

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情韵》

教材分析

  《瑶族舞曲》原为作曲家茅沅、刘铁山根据民间歌曲《长鼓歌舞》为素材而写成的管弦乐曲,后经作曲家彭修文移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第一部分A为C羽调式,第二部分B为C宫调式,第三部分为A1又转回C羽调。其感情丰富、音乐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青年男女在节日夜晚欢歌漫舞的情景,表达了瑶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瑶族舞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能喜欢上我国的民族音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对比式欣赏方法,借助多媒体、图形谱画图、声势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体验音乐,感受音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赏管弦乐《瑶族舞曲》,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欣赏作品, 能够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能辨认其主奏乐器,感受体验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意境。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教学重点

根据音乐要素的变化来区分作品的主题和段落,感受内容与情绪的发展。

教学难点

有效地引导学生听辨其音乐主题及主奏乐器。

教学用具

钢琴、多媒体课件 、竖笛、小标题卡片、小黑板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具备初级欣赏能力,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随着音乐要素的变化,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音乐意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非常偏重,更重于唱歌,对音乐知识和欣赏内容教学的学习表现出明显的态度冷淡。学生借助乐理知识理解音乐的能力虽有所提高,但教师仍应积极引导,努力激发对其学习的兴趣。

设计思路

   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挖掘美,并去体验美。我在本课中主要通过直观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并指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的变化用分总听的方式来区分作品的主题和段落,感受内容与情绪的发展;在浓郁的音乐意境和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作品风格。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愉快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       学     过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与学具的运用

教与学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5分钟)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瑶山夜歌》作为背景音乐简单介绍瑶族

  2、聆听引子部分,感受长鼓的节奏。模仿着瑶族长鼓的敲击节奏。(师生合作律动感受瑶族长鼓节奏)

  3、了解管弦乐队主要乐器的分类,并且介绍乐曲的曲作者。

 

学生感受瑶族风情。

 

 

 

 

 学生观看PPT了解乐器的分类。

 

音频文件

PPT图片

 

标题卡片

 

竖笛

 

 

 

 

师评学生

 体验瑶族长鼓的典型节奏

,感受歌声与鼓声的交相辉印;师生一起互动,从学生容易接受的音乐形式进入,为主题a的赏析奠定基础。

展开阶段(28分钟)

循序渐进发挥多种感官欣赏音乐教学:

 一、A段部分的欣赏

1、欣赏主题a部分

 (1)首先完整聆听“主题a”部分。(老师画图形谱)

  聆听要求:刚刚演奏的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          每一次的主奏乐器有变化吗?

(2)分段聆听主题a

   思考:主奏乐器分别是什么?

  联想到什么人物的舞蹈形象?  

  对比总结主题三次出现有何变化?

(3)简谱视唱旋律,感受旋律走向,体会音乐的韵味。并加入长鼓节奏为其伴奏。

2、欣赏主题b部分

(1)、完整聆听主题b(老师画图形谱)

   思考:与主题a相比,速度、力度、情绪有何不同?联想到什么人物的舞蹈形象?

(2)、分段聆听主题b

提问:人物的形象是由什么乐器表现的?

(3)、总结A段部分

二、B段部分的欣赏

 1、聆听主题c 师画图形谱,并伴随着音乐讲解着这段音乐所描绘的画面。

   聆听要求:关注音乐要素(演奏乐器、速度、情绪、拍号)

   思考:这么美好的画面是有哪些音乐要素体现出来的?

2、 聆听主题d

 聆听要求:划拍子,感受、体验主题c的柔美舒展和主题d的活泼跳跃。

 思考:主奏乐器什么?描绘的一个什么场景?

3、(再现)聆听主题c

提问:你听到的旋律跟哪一个主题相似?

4、总结B段

三、欣赏再现A段部分

1、聆听A段再现部分

提问:最后一部分是哪个乐段的再现部分? 

2、认识曲式结构——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聆听并观看

 

 

 

学生听音乐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思考回答

 

 

 

 

学生跟琴来视唱主题

 

 

认真聆听音乐并思考

 

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聆听,并观看老师画图形谱。

 

 

 

 

学生畅所欲言

 

 

 

 

 

 

 

跟音乐律动体会音乐的魅力。

 

 

 学生自主讨论,找出音乐主题之间的联系。

 

 

 

学生自主讨论曲式结构。

 

 

 

标题卡片

 

 

 

媒体课件

 

 

 

 

 

 

 

 

 

 

钢琴

 

 

标题卡片

 

 

 

 

 

 

 

 

 

 

标题卡片

 

媒体课件

 

 

标题卡片

 

 

 

 

 

 

标题卡片

 

 

 

 

 

 

标题卡片

 

 

 

媒体课件

 

 

 

 

 

 

 

生生互评

 

 

 

师评学生

 

 

 

 

 

 

师评学生

 

 

 

 

 

 

 

 

 

生生互评

 

 

 

 

师评学生

 

 

 

 

 

 

 

 

 

生生互评

 

 

 

 

 

 

 

 

 

 

 

师评学生

 

 

 

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要素来分析每一次主题出现如何变化。

 

 

   引导学生视唱曲谱,一方面让学生能够提升学生唱谱能力,还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感受音乐的魅力。

 

 

 

 每一次欣赏都带着问题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认真聆听音乐。

 

 

 

 

 学生是音乐的参与者,在他们积累了体验音乐的多种方法的基础上,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它们通过聆听、比较来体验音乐,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

 

 

 

 

 

让学生自主聆听听辨再现乐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总结测试(4分钟)

   调整四个主题的顺序,学生听辨,再次巩固每个主题的变化。

  学生聆听并且回答。

 课件

生生互评

 

 

 

 突出重点,加深印象.

结束阶段(8分钟)

 1、欣赏彭家鹏指挥的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在金色维也娜大厅奏响的《瑶族舞曲》视频。

2、情感升华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感悟

 

视频文件

 

 

 

师生互评

通过欣赏视频,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演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

板书设计

                           瑶族舞曲

 引子                                                   尾声

         主题a  主题b  主题c  主题d  主题c    主题a  主题b

      (图形谱)

                                                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

 

 

 

武汉市音乐欣赏课比赛教学反思—— 一初中黄文丽

   优点:

     一、课前调动学生学习氛围很好,运用了最短的时间与学生形成默契,在短时间内运用坐如钟站如松等口令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强调了学生的坐姿以及站姿。还让学生模仿救护车的声音,大胆的张嘴来模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程中所需要讲解的知识点一一给大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二、上课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还是可以的,主要是因为这节课在问题的设计上由浅入深,学生容易回答,并且能较好的组织语言回答,跟着教学的思路走。另外在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选用的节奏拍打、画旋律线、以及运用图形谱等等形式辅助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以至于在后面的主题听辨环节学生能很好的掌握。

     不足:

     一、学生在唱旋律的过程中,我没有关注到学生演唱的准确性,主要是固化的思维左右了我,一方面设计的流程我是唱两遍,因而就担心时间不够,就有点跑流程,没能在这个关注到学生的演唱,这是课堂生成的问题,应该要及时解决才行。不能一味跑流程,要时刻关注学生。

二、本节课在时间的把握上也有问题,学生一般 情况来讲在公开课上的反应是非常好的,都乐于表现自己,配合度也是相当高,前面的A段部分讲解的非常顺利,以至于时间比较充裕,到了B段的时候就明显有拖拉了,以至于在后面的听辨环节,结构的讲解环节时间就非常的紧张。因而在公开课比赛的过程中,一定要准确的把握好时间。

总结:

 总体来说这节课完成的还算比较顺利,然而作为一节常规课是很好了,但是作为优质课还是需要加强需要更多地打磨的。一节好的优质课,必须要在教学设计上新颖并且符合学生的学情,在教学的方法上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不一定越难的东西就越好,一切的教学活动律动都是辅助学生欣赏音乐的,而不是破坏音乐的美。并且一节好的欣赏课,还必须要能充分的将老师的专业素质展示出来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

 

        武汉市音乐欣赏课磨课过程记载

第一次磨课:

   这首《瑶族舞曲》是一首曲式较为复杂的管弦乐作品,因而教学目标中明确的提出要引导学生结合乐器的变化,来分辨四个主题,并且区分四个主题。因而在开始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们大家就一起商定,一个主题一个主题的拆开来讲,讲完一段就总结一段的结构,因而第一次磨课我们的整节课的框架大体就有了。

第二次磨课:

   我上课的风格是属于非常活跃型的,而这一节课是一首舞曲风格,比较柔美抒情,这就要求我必须要控制我的语速,与情绪。要让自己的语言也美起来。另外在观看黄珊珊的教学视频中,我发现她再讲解主题a的时候是在音乐播放的过程中进行讲解出现了三次,可能就会有点破坏了音乐的完整性,所以我就想到运用图形谱来提示学生出现了三次,运用画波浪线的形式,为了突出乐器的变化,童老师提示我可以运用不同粗细的波浪线来画,这样更明显。之后在主题b的时候我就运用画圈和打点来跟音乐画图谱,一方面表现力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在主题d则是运用的三角形,带领学生感受三拍子的律动。然而在聆听主题c部分的时候就还是沿用了黄珊珊的描绘画面让学生来分析音乐的方式将话语权交给学生。

第三次磨课:

 这一次大家来听完就觉得,我在语言上还需要改进,很多的口头用于:接下来、恩、啊、、、、等等。大家给予的建议是要让语言更优美一点,并且语速还需要再慢一点,当温柔的时候还必须温柔下来。听完大家的建议,我就在学校试课的时候让一个学生来帮助我纠正口误,通过几节课努力,基本能很流畅的将每一句语言都组织德非常精炼。

第四次磨课:

彭站长以及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起来听课,从教法,学法上来对我的课进行评价,发现这节课学生的参与度不是很高,基本都是教师在讲解,另外长鼓的节奏没有体现出来,瑶族的舞曲风格也没有体现出来。于是就提出了一些很可行的建议。在B段部分,调整成了主题c、d完整聆听,主题c、d都是3/4拍的舞曲的节奏,因而与本课的舞曲结合得很好。通过分析两个主题的节奏变化,区分柔美连贯的三拍子和跳跃的三拍子,从而来引导学生自己想象画面,将话语权也教给学生,改变了老师灌输的教学方法。自己再讲解这一段的时候也觉得内容更丰富了,不再空洞。另外为了体现长鼓的这一风格特点,除了主题a运用了长鼓节奏,在主题b中也尝试加入了长鼓的另外一种节奏,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瑶族长鼓舞的风格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