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上海西郊宾馆主楼便是“七号楼”“睦如居”,为简洁的现代西式样式,悬睦如居之匾,外置一远古火山熔岩石,产自云南腾冲,重约四十余吨,暗褐色,质朴端庄,是对远道而来的访客亲切问候,完美的诠释了“和睦相迎,如所宜居”的含义。
睦如居为如今迎宾所在,设有中庭,阳光透过西式玻璃顶棚射入,十分敞亮。一侧有画廊,挂有党和国家的领导来访西郊宾馆的照片,是宾馆的荣耀。七号楼有几个主要厅堂,是接待重要国宾的处所。其一是八角亭,外观为八角形,我国国家领导人多次在此招待多国贵宾。其二是水上餐厅,临水而建,我国国家领导人于2001年和2006年先后在此宴请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等外国元首。
睦如居后裙楼之间,水流潺潺,竹石相依,景色如画。又有几只美丽的兰孔雀徜徉其间,如临妙镜。
睦如居前有一湖,名为“锦鲤湖”,湖边树木葱郁,华盖如荫,树荫间水似匹练,假山后一瀑布飞流而下,很是生动。是中式园林殿堂山水的布置。
这里是西郊宾馆的中心位置,向右便是宾馆的中心花园。
西郊宾馆的中心花园是一个自然山水园,它的对面是大片自然生长状态的林木花卉,有一条竹径蜿蜒其间。
方入花园,迎面为一盆景园,盆景品相尚可,过之,为香榧苑,树木挺拔,浓荫蔽日。有小径曲折向前,沿径缓行,见水流静静流淌,形成不宽的人工河道,河流呈自然状态,堤岸起伏,未有丝毫修饰,将中心花园四面围合,形成自然灵动的活水体系。
河岸边有四方茅草亭,名为“逸兴亭”其顶部覆盖茅草,下部为竹制,四面通透,十分轻盈。亭建于2001年,是为了纪念同年6月14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吉尔吉斯坦总统阿卡耶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在逸兴亭进行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首次会晤,亭名由江泽民命名并题书。
西郊宾馆中心花园呈自然风貌,各类亭阁只有三四座,起点缀作用,逸兴亭是最为主要的一座。这一带水面平静,堤岸大多为自然泥土状探入水中,间有黄石巧筑,与泥岸混为一体。堤岸上树木葱茏,苍翠的浓荫连成一片,似自然界里的森林。经60余年的恣意生长,树木已略有苍古之态,倒映于水中,如诗如画。
回头再望,翠树,凉亭,河流,一派乡野气息。
这里是花园景致最佳处。
由此而北,又两座石桥可往,桥均为水泥制,名为四号桥与三号桥,与西郊宾馆几座楼命名相似,花园的桥都是以数字为序的。
三号桥之北有四角亭一座,名为“清风亭”。
四号桥而北有牡丹亭,芍药园,牡丹园。
四号桥之东北有广大水域,为天鹅湖,经中式月洞门,跨木制曲桥可达湖心岛上的湖心亭,
月洞门,曲桥水准差强人意。湖心亭中规中矩,也为茅草覆顶,四方亭,于亭内可赏湖畔景色,是湖有不规则堤岸,间植各类花卉,乔木,不事修剪。湖光潋滟,尚有天鹅,鸳鸯在湖中游弋,另有一岛,树木参天,完全是自然生长之状态,整个湖泊山野气息弥漫。
而逸兴亭以南,是西郊宾馆之主体,除了七号楼“睦如居”,还有贵宾楼二号楼与三号楼,以及掩映在桂花林与腊梅林中的四号楼,即紫竹楼。如前所述,紫竹楼就是西郊宾馆的四号楼,是宾馆初期规划的核心地带。也就是昔日的姚家花园。
姚家花园坐落于原淮阴路200号, 其最初主人是
姚锡舟(原名锦林,字锡舟)1875年9月出生于上海南姚(今新闸路西康路口)的一个贫农家庭。姚12岁始做童工、小工、包工,1900年成立“姚新记营造厂”。之后,开“洋行”、办“纱厂”,並于民国10年在南京龙潭创办“中国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经几十年奋斗终成中国“水泥大王”。他公司生产的泰山牌水泥是我国最早的民族建材工业产品之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后,上海和华东地区造房子和其它建设工程所需要的水泥大多数都是由姚开办的中国水泥厂生产的。
早年姚锡舟当“球童”捡网球,练得一口流利英语。1906年工部局改造“外白渡桥”,外国建筑师因无法拔除桥墩内的木桩,一筹莫展。姚“借水拔桩”拿下外滩这个钢架结构新桥建造工程,从此扬名!
姚锡舟建造过上海法国总会等不少有名建筑。1926年,南京中山陵主体工程是他承建的最后一个大型项目。项目中标与孙科签约时姚锡舟即“抱一名誉观念、义务决心”,三年后工程竣工,姚亏损
14万两银子,真的毫无自私自利之心。
事业成功后的姚家开始规划自家的的宅邸,便是紫竹楼,因其掩映于苍翠竹林之中而名之。最初于1936年设计,由协泰洋行汪敏新、汪明勇设计(一说是是圣约翰大学建筑系教授鲍立克,同济大学的李德华、王吉蠡)1946年建成,从设计到建成花了整整十年时间。占地约7公顷,建筑面积仅930余平方米,可见当时花园之庞大。花园总体设计按地形起伏组织布局,全部场地均有园艺布置并铺植草坪,1962年华东建筑设计院曾作部分改建,以融入西郊宾馆整体布局,成今日之景。
姚氏家族建造起姚家花园之后,曾经是当时中国水泥厂总经理的姚乃炽和副总经理姚兰珠都曾经将其作为私园,在这里居住生活。
姚家花园大,比黄家花园(桂林公园)大很多,花园里设有高尔夫球场,在家里打高尔夫,上海少有,别墅建筑采用了西方设计理念,是当时上海很超前的现代建筑。
现在的紫竹楼在景观上与西郊宾馆中心花园完全融为一体,基本上已没有明显的界限,姚家花园昔日种植的古柏、水杉等名贵树木,挺拔苍古。近百年的香樟华盖成荫。湖泊水面驳岸,怪石嶙峋。园内各种奇花异草、珍惜盆景,终年披绿,四季飘香。欧式建筑和中国传统的园林融为一体,而临近别墅,山石的摆置,石灯笼的出现,又有几分日式园林的意象。
经一座石桥,可见一幢别墅,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紫竹楼,整体建筑是模仿美国建筑大师莱特的代表作——落水山庄设计。它采用了西方现代建筑“流动空间”的原理,强调平面的自由和空间的灵活。由于建筑师独到的设计理念,巧妙地利用地形地貌,实为二层的建筑,从地面看只有一层。建筑外墙用混凝土仿石块砌筑,不同于常见的江南砖木结构,体现出与建造时代通行的建筑完全不同的风格,所以建成后有人称其为“石头房子”,更有人称之为“怪楼”。
在“怪屋”里,自然之景也是随处可见的。这是一座错位结构的建筑,空间采用不同层高,凸显它的现代风味。餐厅设在半地下室的底层。和它处在同一层面上的是客厅,顶端玻璃天棚可以完全敞开,内置小桥流水,水池中有金鱼游弋。又通过一道玻璃幕墙从天到地,又把室内室外连成了一体,整个景观似在山郊野外。房屋的墙面是用涂过清漆的褐色大石块垒成的,墙面上爬满了龟背竹。通往二楼的扶梯则用毛竹做护栏,在半腰的平台上,同样用毛竹搭起了一座亭榭式的小酒吧,茅草覆顶,富有农舍情调。二楼平面布置环绕中央的大起居室,安置了壁炉的一面墙用乱石砌成,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深山老林;南向为大玻璃棚,外挑阳台,东西两侧为起居室、卧房。而起居室的活动太阳顶棚白天可引进阳光,晚上可观赏月色夜景,居室空间和自然空间融为一体,时至八月十五中秋节时,整晚可欣赏中秋圆月,楼体的装潢和主题充满中国风。
在外有游泳池的那间房屋里,吊顶中部还用了白色木片构成的方格栏垫底。游泳池顺着地形起伏,下水口处垒有巨形石块,紫薇树倚石而栽,花枝直伸池内......回溯到房子成型的年代,1948年,这些做法不得不说是大胆而前卫的,也确实怪。
这一“怪楼”由于有它太多的独特之处,1989年被上海市政府列为优秀近代建筑,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新中国成立后,姚家从“怪楼”迁出,随后别墅与花园被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接管,并且纳入其所辖的国宾馆西郊宾馆内,从而也使之成为上海地区最豪华的花园别墅宾馆的一部分。
被列为西郊宾馆四号楼后,“怪楼”便承担起接待国内外重要贵宾的任务。外国的政府首脑、知名人士和重要代表团前来上海,大多都安排在这里下榻。迄今仅国家元首来此下榻的就有上百位之多。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来上海视察也常常喜欢下榻此处。对“怪楼”情有独钟的领导有两位,一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他生前,每次来上海都特别喜欢住在这里,朱德不仅对这座楼,而且对这里的环境都特别钟情。
另外一位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陈云来上海都特别喜欢住在这里,特别是邓小平对这幢建筑有着别样的情愫。从1988年起,邓小平每年都会选择到上海来过春节,每一次来到上海,他都毫无悬念地选择在这里下榻,从1988年到1994年整整七年,小平同志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岁月里,选择每年在这里过春节。
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在这里会见过基辛格。
这些本身也给这座被称之“怪楼”的建筑蒙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
怪楼及周边的园林是西郊宾馆中心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怪楼”却已不开放了。
中心花园而外,是自然风貌的,具有现代公园特征的大片林木花卉区。
主体建筑“睦如居”之右,过会议中心尚有新建的两亭一池,景观大气雅致,这里叠石为山,山体为黄石,亭为圆亭,有六根粗壮的圆柱,水泥制,顶覆茅草,与逸兴亭风格统一,名为“缀山亭”,山下有池,不大,架有木桥。不远处是宽大俊朗的双亭“双峰亭”,现代风格,亭前视野开阔,草坪宽大平整。
这里向东,便又与天鹅湖相连接。
西郊宾馆花园是自然风貌的郊野园,有紫竹楼存在,带了几分现代而又神秘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