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2017-06-21 10:33:18)
标签:

文化

园林

杂谈

分类: 园林游------北方篇
                                                              华清池环园  
      环园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的皇家离宫别苑--------华清池的园中园。
     华清池,亦名华清宫。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30公里之临潼县城南侧,南依骊山,北临渭水。是以温泉汤池著称的中国古代离宫。周、秦、汉、隋、唐历代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隋开皇三年(583年)“又修屋宇,列树松柏千余株。”唐太宗时名”汤泉宫“、高宗时为“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的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公元747年,新宫落成,取《魏都赋》中“温泉濏涌而自浪,华清荡邪而难老”诗意,赐名华清宫。因宫中多有温泉池,又名“华清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
       自唐“安史之乱”以后,华清宫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离宫地位。五代十国,后晋高祖把华清宫改为“灵泉观”,据宋代钱易的《南部新书》记载,华清宫毁于这个时期。之后,全国统治中心东移,金代和元代这里都作为道观。时至明朝,又开始筑亭修缮。清康熙年间,康熙帝西巡曾驻跸于此,稍加修整,至清同治年间修建驿馆,后毁于兵燹。光绪四年(1878年),临潼知县沈家祯多方筹集资金,对华清池进行修缮。华清池自唐安史之乱后被世事所遗弃,虽然这之后历代王朝对这里的温泉馆舍的修建从未间断过,却终也是惨淡经营,这次历时一年的修建,园内亭台楼榭,雕梁画栋,山环水绕,故名环园。其规模虽远非盛唐时所比,却也是清代晚期西安所建规模最大的一处园林。
     史载,环园“凡亭台楼榭外观极备华丽”,其占地面积约6000平米,风貌具有江南园林之特色,水榭亭楼自成一体。当时的主要建筑有飞虹桥、白莲榭、荷花阁、杨妃池、五间厅、三间厅等参差错落其间,园中央的荷花池里遍种荷花,每当盛夏时节,池中荷叶田田、游鱼连连;池岛岸边的水榭亭楼树木掩映、若隐若现。景色宜人。
       很明显,环园是一座衙署园林,有官办的性质。
       环园始作俑者,清光绪年间临潼县令沈家桢之《新建温泉驿馆环园记》记载:“古之治荒政者,不一端,以工代赈,其一也。今之因代赈兴建者,不一事,建驿馆又其一也。温泉之上,华清宫之古址。地本名胜,旧有驿馆,自同治壬戌毁于兵今燹 ,屡谋兴建,工大费繁,力不能及者,十七年矣。皇华络绎,借厘居舍,民既病烦嚣,宾亦苦湫隘。驿馆之建,岂可缓乎。以代赈召集贫人庶民子来,统率有绅,除其瓦砾,剪其荆榛,日给麦,觔十二两,有节食以顾家者,岂仅救其一身。       
      由此可知华清环园的修建主要目的有两个:一为以工代赈。来救济当地的灾民,为修建温泉驿馆,临潼地方官当时共拿出650余担粮食,招募灾民,以度灾荒。二为华清池遗址处在交通要道旁,急需有一个中转休息的驿馆。修成的环园就是衙署官办的驿馆园林,有一定的公共性质。
       小小的环园曾两次被载入史册。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西逃,驾幸西安,诏令陕西巡抚部署行宫,临潼知县舒绍祥奉命“规审骊山之麓”,加修环园,“凡创建者十二三、补茸者十三四”,慈禧落荒而来,就驻跸于此。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此,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最终以蒋中正被迫接受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主张,国共第二次合作而和平解决,两党共同抗日。
       当年蒋中正就是住在环园,园内西安事变的遗迹至今尤存。
       环园中的五间厅,三间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的环园正门名叫“望湖楼“,登门可望华清池之九龙湖而名之,建于1878年,为楼阁拱圈式大门,单檐歇山顶、三开间、三拱三门,玲珑精巧,气势非凡。东接阿房长廊,围绕环园,更增加了环园外观气势。观整个环园坐落在唐华清池御汤遗址之东,南为骊山屏障,北有渭水环绕,倚山面水,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典型的背山面水的山水园林格局,形制上如同古城池中的瓮城。

观华清池五间厅地势心得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历史上,官署园林喜以城墙作为园林的空间围合,典型的有成都的桂湖,新繁之东湖。同样的,它们与环园相同都以城关为园的入门,很清晰的标明了这些园林的身份。望湖楼之东西出城墙为园墙,依山而建,高低错落,起伏有致,楼东有长廊,是1936年在清末修建时墙上修建,相传为秦代骊山阁道遗址,“阿房长廊“乃以历史旧名称之。向东可通“飞虹桥”。望湖楼于1957年重修。楼西与飞霞阁相望,楼有联曰“满眼湖光三四里,一楼风月两千年“。
       过望湖楼即进入环园,只见所有建筑物均青砖灰瓦,厅台楼阁的廊柱,梁枋,檐面均色彩鲜艳,为北派园林的特色。一众建筑梁枋的彩画,样式主要有唐式卷草纹、西番莲、如意花草等图案,色彩以蓝绿为主、间缀红黄和黑白色矿石颜料,色彩艳丽,富于变化。只是所覆之瓦并不如北京皇家园林各色琉璃瓦那样鲜艳。而园林布局却有着明显的江南特色,小巧清新,精致得当。为前园后宅之格局。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陕西游(9)华清池[2011年9月7日]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这种格局与江南园林常见之前宅后园有所不同,主要是园源于此园为馆驿园林,有公共性质,当然将住宅布置到后部更为恰当。环园面积虽只有6000余平方米,但其地形复杂有坡度,造园者因地制宜自由布局,设屋点景,利用曲折的道路起伏的围墙,将各建筑连接,并围合成尺度适宜的大小空间,环园成园历经百余年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和增建,但大体依旧是清末修建时的格局。
        园林于入门狭窄处设有三座小桥,均为青砖平桥,前行不远即见一池,池岸为粝石砌筑,护栏则为青砖,靠望湖楼池岸为半圆形,池水源头在西北隔墙的华清宫内,池上架桥,池中种白莲和红莲,池畔广植石榴和侧柏。池堤把池水一分为二,北面池水狭长,南面池水开阔。园池水面积虽小,却也亭台水榭俱全,池中东有“白莲榭“,西有“荷花阁”。“白莲榭“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带有外廊,为北方殿宇的规制。
      “荷花阁“的形制似船舫,由两部分组成,靠白莲榭处建筑为一敞亭,雕梁画栋,与白莲榭相似,是为前舱,另一部分,较为简朴,为舫的中舱部分,实际就是一个排屋,建于1900年。西安事变发生前,为蒋介石临时行辕的启承室(传达室)。阁的前舱有联为“ 风送荷香沉小阁, 月移竹影卧幽窗“则完全是文人园的意境了。荷花阁小岛中间部分有单栱砖桥与白莲榭相连,其西面与岸边相 连。,两建筑延续了池小亭大的清末园林风格。
       1959年,华清池扩建时,白莲榭曾迁往九龙湖景区,改名龙咏榭。2010年又迁回原址,至此环园旧貌更加完整。       
       园内池水景观朴素清新,一片江南秀美尽收眼底。一如《新建温泉驿馆环园记》描绘道:“左有舟房,可以听泉,其流涓涓,恍如鸣弦,乃龙口之垂涎。倚栏杆近可採莲。湖堤桃柳春日争艳。风前戏蝶,雨后垂烟。浮桥短长,扶栏雕刻,或曲或直,随地势之合式”。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陕西游(9)华清池[2011年9月7日]

        环园依山而建,在荷花池以南高台上“五间厅“为环园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厅房,南依骊山,北至荷花池,庭院平坦,树木葱郁,因由五个单间厅房相连而名之。五间厅合抱粗的赤色大柱高擎于厅的前廊檐,气宇轩昂。建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东面连接“桐荫轩“”,与荷花阁相对,前设有长廊(建于1920年)。“桐荫轩“亦称三间厅,最早建于1878年,后修于1900年。园中有碑文记载:“东南小院,寂无烦喧,双桐垂荫,夏清冬暄,因顾之曰:桐荫轩“,更有联曰“桐荫坠地无风扫, 竹影敲窗送月来“,颇为风雅。
       五间厅旁,还有一座蒋介石沐浴室,里面的浴池建于清代,仿贵妃池形制而建,康熙、慈禧、光绪都曾在此沐浴,蒋介石下榻五间厅期间,将此池作为他的行辕沐浴室。1957年,梅兰芳来华清池游览沐浴,为该池题名“杨妃池”

西安华清池

西安华清池

西安华清池

西安华清池

        五间厅与桐荫轩曾数次载入史册,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西行时,两次辟为行宫。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下榻于此,五间亭之五间房依次为侍从室、蒋介石卧室及办公室、会议室、秘书室。而桐荫轩曾是蒋介石的随从侍卫官、秘书居住地。举世闻名的“西安事变”发生于此,园内建筑迄今留有事变的遗迹。也有联“桐荫栖凤地 鱼跃缚龙池”,很巧妙的提及两大事件。
       五间厅,三间厅是园中主要居所,西南连有“飞霞阁“与贵妃池。这个传为杨贵妃沐浴与梳妆之所,其实是一个四方小亭,而形成了一个三面围合的庭院,庭前视野开阔,可以俯瞰园内全景。与周围的三间厅、望河亭、飞虹桥、飞霞阁相映成趣。

陕西游(9)华清池[2011年9月7日]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环园依山而建,顺骊山山坡因地制宜建有多层台地,五间亭院落之东南,荷花池向上,有一小台地,中设碑
亭,硬山顶,三面敞开,陈列有郭沫若、董必武的诗碑。园内各层台地大小不一,高低起伏,均由青砖和青石板构成的石道相连,石道随着山势的起伏宽窄而变化的,迂回曲折。步入其间,犹如走进迷宫,园内坡道多达二十几处,道道相通,错落有致。平添许多游园之趣。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碑亭往上道路蜿蜒,经月洞门可达飞虹桥,一路高墙壁立,如在城池之中,不几步见一城关建筑耸立于前,此建筑基座有三拱,中大边小,单檐硬山顶,内设栏杆。下部与望湖楼相似,上部似廊桥,后部以圆墙相围,轻巧而精美,是观赏园景之佳处。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陕西游(9)华清池[2011年9月7日]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飞虹桥两侧有两亭,六角单檐,形制相同,居于低者名为“棋亭”,联曰“功名路上何妨小坐 ,胜负局中更待长思。“居高处者为“望河亭“,昔日因能北望渭河而得名。也有联“”逝水滔滔,谁曾钓渭留青史
夕阳滚滚,我自登亭悼古人。“
       过望河亭,就有一道名为“昭阳“的门,与骊山山道相连。前有一方亭,现名“兵谏亭”。

西安游(六)-----华清池环园、西安事变旧址  

陕西游(9)华清池[2011年9月7日]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园林游------陕西华清池环园  

       环园所依之骊山为苍松翠柏掩映,每当夕阳西下,一片苍翠,遂成了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而地形上合风水格局中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理念,华清池环园乃至整个华清池的确是造园的理想所在,这也正是几千年来这里成为离宫园囿,道家修身场地的原因。
       华清池环园是一处融汇南北造园之精华的近代园林,既有南方的秀美,又有北方的大气。在西安近代史上是一处最具代表性的衙署驿馆园林,有公共性质,无论从园林的布局、建筑、造园手法等都体现了清末民初的园林风格,充分体现了对晚清传统因素的继承,又有民国时代因素的融入,是这一时期西部园林的珍贵遗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