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系镇江“京口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名胜之一,向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岿然耸峙于扬子江心,与对岸象山夹江对峙。山高71米,周长2000余米,因东汉焦光隐居山中而得名。又因碧波环抱,林木蓊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宛然碧玉浮江,故又有“浮玉山”之美誉。它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游览岛屿,“万川东注,一岛中立”,有江南“水上公园”之喻。人身临其境,确有“砥柱中流”之感,好似登上普陀仙岛。
焦山之所以享誉中外,其一是因为焦山耸峙于江心,犹为“中流砥柱”、“镇江之石”,气势磅礴;加上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环境幽美,宛若人间仙岛在水中缥缈。焦山的寺庙、楼阁等名胜古迹颇具特色,大多掩映在山荫云林丛中,故有“山裹寺”之谚。
据《焦山志》载,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焦山的山水。他六下江南八上焦山五次入住焦山,并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匾额。“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焦山似曦之,偃卧东床坦其腹……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就是乾隆皇帝对焦山真山水的高度评价。
焦山行宫位于焦山西峰顶处,是清乾隆皇帝南巡时下榻最多的地方。据史书记载,焦山行宫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建成,有焦山行宫、东行宫、上行宫三个部分,因战火先后被毁。
现焦山行宫是在自然庵和五圣庵旧址上改建而成,为典型的江南小庭院,有船亭、北极阁、黄叶楼、梅花楼、画禅山房、文殊阁、梦焦山仙馆、观澜阁等建筑,空间布局独特,层次富于变化,植物配置均采用传统的配置艺术手法,以松、竹、梅构成“岁寒三友”景观,以桂花、玉兰、海棠、迎春形成“金玉满堂”景观,面积不过二千平方米,却有竹园、桂林,布置得十分紧凑、典雅。
行宫门为月洞门,正对碧水潺潺的碧溪,进入行宫,其内自西而东有四个各自成园的小院落一字排开,相互连通,各具风采。
第一院内,青竹摇曳,婆娑欲舞。翠竹旁有一小轩,轩窗明几净,典雅古朴。门正对有大型山水盆景,其后高耸一楼,为三层,悬匾为“天开胜镜“,这楼便是昔日皇帝的驻跸所在。楼底设有椅凳,为当年大臣等候召见之处。而底楼与上层并不相通,是为皇帝安全起见。登楼的门则东侧院墙之上,需环绕而入。
这一院景以竹为主。


往东经月洞门可往第二院落,这一院落的门洞也为月洞门,两门相近,形成双月洞门。其上就是通往皇帝行宫的通道。这一院落中,在绿树花木中掩映中设一琴室,为当年乾隆皇帝赏琴处。
第三院落中园林景观最为齐全,北有小楼一座,雕梁画栋,装饰精致,有几分皇家气派,楼前海棠高接屋檐,香色可人。院东棕榈,桂树交柯接叶,茂密成荫。两株高大的银杏树,老干虬枝,树岭达570余年。院中有假山四座,精巧玲珑,内有一座,叠有洞穴,可通行人。假山南筑有小池,上架一步桥,小巧雅致。尽显江南园林小景的特色。院之西北有一株高大的枫杨拔地而起,枝繁叶茂。与院中景色相映成趣。树北立一石碑,书“焦山乾隆行宫”六字,院西贴墙建有半亭一座,名为“风韵亭”,堪为点景妙笔。
行宫的第四院以花木称胜,随季节转换,既有蔷薇,月季,牡丹,丁香争奇斗艳,更有黄杨,女贞含翠,各呈异彩,醉人心脾。


行宫之南内,有一座二层歇山顶观景楼阁。名为“观澜阁”阁高约8米,楼上东、西、南三面皆窗,视野开阔,并有长廊与黄叶楼相衔。古时阁濒长江,惊涛拍岸,波澜起伏,故名观澜阁。阁前有一排古枫杨挺拔秀丽,在楼上长廊观赏江景,视野开阔,近看花木扶疏,远眺江波汹涌,白云隐逸,群山争秀,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现观澜阁等建筑与行宫合为一体,阁西边是一座精致小巧的古雅庭院,东侧为琪园。配以假山水池,摘植松、竹、梅、兰、海棠、迎春等植物,为典型的江南小庭院。
观澜阁东围墙足下,一株400多年的古枫杨盘根错节、冠如华盖,将“阁”半掩在翠绿之中。阁前一条小河水平如镜,与之配合得恰到好处,有动、有静;有人工、有自然;有远山、有近水;有声、有色;颇似一幅绝妙的“水墨画”。
今观澜阁檐下悬一巨匾,为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丹徒大港人赵楫书。据新编《焦山志》引《画禅随笔》记载:“观澜阁额曰‘云水依然’,跋云:‘余既重葺印心石屋,山僧以此阁当日先公登临最多,请并新之。因从其请,以识先德,并题额用留鸿爪云。“江流东注,风卷涛惊”,“雅苑幽幽,静寂无痕”。在这里既可感受大江东去、波涛汹涌的豪迈磅礴,又可品味虫鸣蝉声、古刹梵音的幽雅庄严。
行宫以东则有名闻遐迩的焦山碑林,碑林陈列始于北宋庆历八年(1048)宝墨亭,
明代扩建为宝墨轩,自清以来,蜚声江左,但屡遭毁坏。2002年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工程,占地面积为7000多平方米。为全国最大文物保护单位。碑林墨宝之多,仅次于古都西安碑林,为江南第一大碑林。
碑林中历代书法家的碑刻甚多,其中不少是珍品,最著者为宝墨轩碑林中被誉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署名为“华阳真逸撰,上皇山樵正书。”这里一篇哀悼家鹤的纪念文章,内容虽不足道,而其书法艺术诚然可贵。此铭究竟是何人所书?历来就有争议。其它
摩崖唐刻《金刚经偈句》、宋刻《米芾摩崖题名》、《陆游踏雪观瘗鹤铭》等,均属上品,弥足珍贵。
焦山碑林的藏品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焦山西麓的摩崖石刻80方。二为各个时期的碑刻近500方。整个碑林廊廊相连,庭院深深。具有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特色。



碑林之西有一座御碑亭,为木结构的古式方亭,上盖琉璃瓦,亭中竖立一块石碑,上面碑文是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时作的《游焦山歌》,背面是乾隆第三次来焦山时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因是焦山皇帝手书刻碑建亭,所以称“御碑亭”。诗中乾隆将金山、焦山两处风景加以比较,认为就山水本色来说,焦山更胜金山一筹。其文曰:
金山似谢安,丝管春风醉华屋;
焦山似羲之,偃卧东床袒其腹;
此难为弟彼难兄,元方季方各腾声;
若以本色论山水,我意在此不在彼;
书法圆润凝练,弥足珍贵。
站于行宫之前,只见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体高42米,乃是一座明清式具有江南风格的仿古塔。塔内外有栏杆相倚。每层回廊四通,八面有景,凭栏远眺,江天景色,尽收眼底。塔身耸立于翠山之巅,行宫前又有小溪流淌,俯仰皆得景,为成功借景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