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2016-01-11 10:07:41)
标签:

游记

杂谈

园林

分类: 园林游------西南篇

                                                                            昆明大观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西滇池边,隔水与太华山相望,古来便是名胜之地。明代黔国公沐英曾在此训练水师。 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舒藻《创建重建大观楼碑记》载:“国朝,以吴三桂为平西王镇滇,乃由近华浦东向会城,开挖一河,计长十里有奇,曰运粮河,复于会城小西门外里许,开一塘,曰篆塘。塘之前建盖仓廒,粮船由滇海进运河,直抵篆塘,粮米入仓甚为便捷也。由是迤西州县沿海一带,官商客旅楫楫而来,帆帆而去,荟萃于篆塘,称巨津焉。”始有大观河。后楚僧乾印和尚于此创建观音寺。“结茅讲经”。“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巡抚王继文巡察四境,路过此地,看中这里的湖光山色,命人鸠工备材,修建亭台楼阁„因登楼见远山巍峨,近水浩淼,蔚为大观,乃取名大观楼。”以后陆续在楼边扩建涌月亭、澄碧堂,华严阁,催耕馆等。“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

       乾隆年间,布衣寒士孙髯翁,一扫俗唱,挥就惊世骇俗的180字长联。上联写登大观楼骋怀,所见到“五百里滇池”的四围风光,下联抒发对云南“数千年往事”的无限感慨,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气魄宏大。长联问世以来,被誉为“海内外第一联”,“海内长联第一佳者”。清嘉庆年间,迤西道宋湘撰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云山一水楼。”十四字联高度概括了髯翁的长联。孙髯翁长联问世,大观楼跻身“中国名楼”。  

       清道光八年(1828年),云南按察使翟觐光重修大观楼,将原来的二层增建为三层,观音寺僧净乐重修观音寺时,又于寺后建华严阁五间三层,高于大观楼丈馀。后毁。清咸丰五年(1855年),咸丰帝奕詝为大观楼题赐:“拔浪千层”匾。 咸丰年间毁于战火。同治五年(1866年),清将马如龙重修大观楼。

        随着大观楼声名鹊起,楼四周私园群起,计有李园,鲁园,丁园,拍园等。1913年云南实际统治者唐继尧辟大观楼为公园。1940年仿杭州西湖“三潭印月”在水中立三塔。建国后将私家园林归入公园内,并辟有游乐设施,成昆明一公园。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入园处即为高大牌坊,过之,区域开阔,建有园林小品。举步向前,见一亭式门楼,为褐黄色,其下为城关,上为园亭。名为“泊舟亭”,为早年舟船停泊处。今为故园的入口。悬联曰“曾经桑海难为水,欲上高楼且泊舟”。下部为大理石所砌,上部园亭覆有金黄色的琉璃瓦,很是精美。门洞上刻有“近华浦”三个字。

       亭前植物高耸,应为障景,时至隆冬,为保暖的物事遮掩,看不清面目。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亭之侧水域清澈,便是“近华浦”,其得名于临近滇池靠近太华山,水面清澈宁静,同翠湖一般,常有鸥鸟栖息。其上架有数桥,一为“悟夕桥”,青砖素面,形制古朴,另一可通“楼外楼”区域,为单孔石拱桥,形态优美,名曰“彩虹桥”。浦中探出一矶岛,岛上立有一圆亭,也以琉璃覆顶,小巧玲珑,名为“水月寮”,“寮”者小屋也。为夏日赏荷佳处。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 近华浦”岸边就是大观楼景区古典园林所在。先见一重檐三层楼阁,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名为“揽胜楼”取登高揽胜之意。联为“沙鸥狎人留住,云海荡我心胸”。云南园林与四川同属西南,但风格迥异,尤其是建筑,四川之桂湖,东湖以及杜甫草堂之内,厅堂楼阁均轻巧通透,有江南园林的影子。而云南各类园中的构建则完全与北京皇家园林相仿,多重檐厚重,体量宏大,饰以大量精美各类包袱画,美轮美奂。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否与吴三桂入滇有关,仰或是近现代才形成的?尚须查证。

     “揽胜楼”高屋敞宇,形制厚重,非私家园林能见。一侧山石起舞,有一座秀美的假山依偎在旁,为当地的熔岩石所筑,名为“云起岩”。近华浦地处大观河入草海的尽头,水穷处见云腾雾笼滇池草海,民国五年(1916)值云南护国起义成功,叠石名家赵鹤清在揽胜阁之东叠山筑石,撰文摩崖,取唐王维《终南别业》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句意,而又叹护国首义之风起云涌,乃冠名“云起岩”。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楼之左有数株高大的芭蕉侧立,平添了几分妩媚,之右为一对山石盆景,一侧则有一圆形水池,我国古时信天圆地方之说,故园中水池多为方形,尤其是明代的小型园林中,圆形池几乎不的见,反观西式园林中圆形椭圆形池则比比皆是。

       园池以前有一方亭,名为“髯翁亭”,乃以大观楼名闻天下的长联作者孙髯翁之名命名,亭后接长廊,中间一段为一碑廊,陈列现代书法作品。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长廊沿近华浦水岸而行,其另一端为一厅堂建筑,名为“催耕馆”,其形制与另一边的“观稼堂”相似,歇山顶,方形面阔三间,三面有回廊,一面临水。绿色琉璃瓦覆顶,在古园中起配景作用,借着远处滇池的鱼帆点点以及四周的万顷稻米,提醒百姓勤耕不缀。

     “催耕馆”之南,高大挺拔的翠柏掩映中,立有一清秀的亭阁建筑,似亭似堂,又非亭非堂,饰以昆明“大五彩”纹饰,华丽精致,亭名“涌泉亭”,联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寓意有些不明所以,未知是何方神圣所书。亭建于清康熙年间,为巡抚王治文所建,构造精巧典雅,为重檐四角方亭,四面出抱厦呈十字形,造型绚丽,彩绘中忆樘板之"渔樵耕读“梅兰竹菊”出彩,是早年文人雅士聚会之所。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涌月亭 

      一楼一馆一亭之间置有几座假山盆景,一名“小峨眉”一名“鹤翼峰”皆婀娜秀美。

        涌月亭东首,有一堂,为“观稼堂”,与“催耕馆”相仿皆是重视农桑之意,面阔三间,黄琉璃瓦覆顶,为一小斋,与涌泉亭,大观楼呈品字布局。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坐南朝北,透过“彩云崖”空腹假山,隐约可见泠泠波光之“三潭印月”以及“楼外楼”的亭台楼阁。它与“彩云崖”共同构成障景,同时又隐约可观远处滚滚麦浪,故名“观稼堂”。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http://img.xiangshu.com/Day_150816/64_758602_142b66ae73d399a.jpg

      “催耕馆”以南,长廊南端有一水榭建筑,名为“牧梦亭”,为绿瓦硬山顶,匾为唐继尧亲书。形制小巧,是清道光年间,云贵总督阮文达构于滇池之滨,毁于咸丰年间,民国是重修。而其临水处却为实墙未设椅靠,无法凭栏赏景,也是有些许遗憾的。

      “ 牧梦亭”东首便是大名鼎鼎的“大观楼”,为我国名楼之一,是全园的中心所在,楼阁平面四方,楼高三层,通体褐黄色,当心间开五扇落地门,额题“大观楼”三字,顶为攒尖顶,琉璃瓦。二三层之间还有一匾“拨浪千层”,系咸丰五年咸丰皇帝御笔亲题。大门侧就是那著名的长联,现联为诗人赵藩题书,乃以颜体楷书写成,为书法名作。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登楼而望,浩淼的滇池尽入眼脸,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湖面达318平方公里,它既有湖的秀丽,又有海气魄,寒士孙髯翁登楼有感,望池而细数大观楼四周湖光山色,看景细思云南千古沧桑。遂成一联,荡气回肠,气象万千,长180字为中国第一名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zé),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zhù)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huán)雾鬓(bìn);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写滇池四周风光,像一幅山水画;下联记云南历史,如一篇叙事史诗。长联气势磅礴,意境高远,悬于楼前,扫涤俗唱,令人击节叫绝,“闻者莫不兴起,冀一登临为快”,被世人誉为“海内第一长联”。

        联绝佳,却无法改变孙嵐翁贫困潦倒的命运。令人叹伤。

        孙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据说孙髯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孙髯是清康熙到乾隆年间人,祖籍是陕西三原,父亲到云南担任武官,便把孙髯也带到昆明来了。

       孙髯从小就有名,古诗文写得极好。出游之时,随身总是带着书。看到科举考场要搜身,掉头就走,从此不问科举,终身为民。孙髯好梅花,曾自制一印章,上刻“万树梅花一布衣”。今天昆明五华山北坡有大梅园巷,原来是一个梅园,相传就是孙髯居所。孙髯还曾溯流而上,考察金沙江,提出“引金济滇”的设想,又考察盘龙江,写成“盘龙江水利图说”。目睹官吏榨取民财,百姓流离失所,滇中深藏隐患,孙髯更忧国忧民,但登大观楼,心绪难平,激愤如潮,于是奋笔疾书,留下了“海内第一长联”。意气驰骋,沉郁顿挫,一扫俗唱。在文禁森严的雍乾之际,长联一出,震聋发聩,四方惊动,昆明士民,竞抄殆遍,蔚滇中盛事。

       孙髯晚年贫困落魄,寄居昆明圆通寺后的咒蛟台上,自号“蛟台老人”,卜卦为生,三餐难继,后投靠子女,终老云南红河州弥勒。其生前曾自撰挽联曰: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正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大观楼侧孙览塑像端坐滇池前,凝神而望。楼前出一平台,可赏景览月。池中立有三座石塔,乃昔年唐继尧仿西湖名景“三潭印月”而为。此地水域开阔,三潭景观却也不显局促。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大观楼前观海鸥

 

大观楼前观海鸥

 

      大观楼东部起一座高耸清秀的假山,名曰“彩云崖”,其高有数丈,挺拔峻峭,拔地而起,直冲天际。其秀在山体玲珑,空灵通透,妖娆多姿。曲折有度,惜不开放。乃民国十九年,昆明市长庾恩赐将大观楼辟为公园,聘请书法家造园家赵鹤清对大观楼进行规划布局,省主席龙云视察,“嘱鹤清垒石为山,名曰彩云崖,因彩云见于白崖为云南得名之始,古以颜之”。赵鹤清工于垒石为山,在大观楼东精心构筑一大型石山,山体以滇池附近熔岩石砌筑,呈黄青色。可由西面沿石阶而上,逶迤达山顶。中部东面也有石径,穿洞越蹬,通往顶部。因“彩云南现”为云南得名的由来,假山名之为“彩云崖”,赵鹤清又撰《彩云崖歌》,刻于各崖壁之间。其歌曰:“吾家住在彩云深,彩云朝暮荡胸襟。彩云自来还自去,云来云去皆无心。我爱绘彩云,亦爱垒白石。有时看云峰,认白石之迹,云峰石迹咸所适。石乃云之根,云为石所喷。石有纹,云有痕。云即可为石,石亦可为云,云耶石耶两无分。我积数片石,幻作云之态,勿谓彩云无定形,遮莫彩云时时在。”可谓踌躇满志。

http://file25.mafengwo.net/M00/41/C0/wKgB4lJCb4-Af7DBAA7357nsigE23.groupinfo.w600.jpeg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园林游------昆明大观楼

       西南园林少见假山力作,这是我在西南三省一市园林中见过的最完整,叠石技艺最杰出者,极为难得。山体内部结构空、通、透俱备;山体外部则造型雄俊,东部主峰陡峭险峻,西边山峰逶迤蜿蜒,富于动态的均衡美,真可谓既可以观赏,又可以游玩。大观楼的假山,不像很多园林中的假山那样,只有一条或曲折或笔直的山路到达山顶,游人只须沿着山路拾级而上,不一会便能爬到山顶。大观楼的假山,洞口多,道路多,岔道更多,既条条道路通山顶,又条条道路入迷宫。其道忽暗忽明,忽高忽低。攀登大观楼的假山,既能引发游人的好奇心,又能满足游人的成就感。可惜去时已近黄昏,无法细细欣赏。留待日后赴滇再做弥补。

        “彩云崖”之下,就是秀美的单孔石桥“彩虹桥”可达“楼外楼”,景区为新建,有一楼一船舫,景致一般,船舫之首却是观赏大观楼之最佳处。

       大观楼还有柏等处,却为现代游乐区,与园林的关联不大。

       大观楼还有南园一区为庾庄(庾恩赐)鲁园(鲁道源)构成,为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园林,只能日后再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