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2015-03-05 10:01:08)
标签:

游记

园林

杂谈

分类: 园林游------苏州篇
                                                                   苏州留园(三)
       留园的东部以建筑华美著称。可由“曲溪楼”底层进入,经一段曲折悠长的长廊,便来到“五峰仙馆”前,馆名源自李白诗《望五老峰》之意,“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秀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厅面阔五间,硬山式,高深宏敞开,雍容典雅。是为留园的最大建筑,也是苏州古典园林之最宏大者。
        五峰仙馆分为南北两厅。南厅宽敞明亮,为园主会客之所。北厅较小,则是品茗之地。馆内陈设,尽皆精良考究,是江南园林厅堂的典范之作。也是园主隐遁山林避世所在。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前厅匾“五峰仙馆”四字铁划银钩的篆字出自晚清金石名家吴大溦手笔。园主盛康联曰:
              “历宦海四朝身,且住为佳,休辜负清风明月。
                 借他乡一廛地,因寄所托,任安排奇石名花。”
        北厅有苏州状元陆润痒题书的长联:
         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中岁月。
            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两联对仗工整,反映园主高雅的志趣。
        仙馆后厅西侧有一圆形落地插屏,屏面有1.4米,画面仿佛雨后初霁,云破月出,重峦叠嶂,飞瀑如练,别有一番朦胧之美。此屏纹理之美,尺寸之大,实不多见,为留园三宝之一。有联赞曰“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
       馆前厅山是写意的庐山五老峰,莽苍苍,树茫茫,峰峦峥嵘,云雾缭绕,是古人心目中隐居的乐土。也是园主理想的归隐之地。山下铺有不规则的青石板似冰裂纹,以及馆前自然式样的阶沿均与山体相呼应,一如山脉余脉。这是苏州古典园林最大的厅山。馆东南有门宕砖刻“鹤所”,旧时曾养鹤,鹤与厅山青松相伴,又有期盼长寿的寓意。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馆北院较小,然花圃小径,奇石浅沼,饶有情趣。12峰中的“猕猴”“仙掌”“累黍”置身于此。
       后厅两侧各通书房,东书房为“还我读书处”,廊壁嵌有刘恕摹刻法帖《宋贤六十五种》。西书房便是“汲古修绠处”。与留园中部景观相接。
       仙馆北厅一式三十扇落地长窗一字排列,气势恢宏。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出“五峰仙馆”向东,来到一处闲庭小院,此院由刘恕创于清中叶,以安置12峰后得到的“独秀”“晚翠”“段锦”“竞爽”“迎晖”五峰以及“拂云”“苍鳞”两支松皮石笋而营建的石林小院。并称“石能侈我观,亦能惕我心”,文人爱石,赏石,友石之心可窥一斑。院以粉墙为底,奇石为图,花木为衬,巧妙利用重重门窗形成的框景多层次,多角度,多距离欣赏奇石,画面纷呈,妙趣横生。江南园林小庭之妙,石林小院堪称第一。
       小院西廊额题“静中观”,是大儒朱彝尊所书,提示人们在此地赏景应当一个“静”字。
     “揖峰轩”坐北朝南,名来自于朱熹《游百丈山记》“前揖庐山,一峰独秀“。轩内空间不大,奇妙之处在于每一窗框都与窗外奇石构成一幅幅精美的框景,令人叫绝。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轩前湖石牡丹花坛中立有一峰,犹如苍鹰兀立崖顶,与下方形似猎狗的怪石对视,颇为有趣,此峰名为”晚翠”。刘恕极爱此石,曾作《晚翠峰记》,与另一篇《石林小院说》,刻成书条石,嵌于小院东廊。
       小院南有一亭,为“洞天一碧”,内置石桌古凳,又称石林小屋,清陈老莲对联“曲径每过三益友,小庭长对四时花”。小亭东侧有石笋笔直挺立,就是12峰中唯一的斧劈石“干霄峰”。
       石林小院虽小,但在这里附近三百平方米面积内布置了七八个天井院落,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林泉耆硕之馆”为鸳鸯厅,面阔五间,单檐歇山顶,中以脊柱为界,用银杏木雕洞罩分隔,北厅方梁雕花,南厅圆梁不雕花。地面,门窗,陈设也华丽朴素各有不同。厅前后门窗裙板刻暗八仙,渔樵耕读,琴棋书画,花木虫鱼,戏剧人物,栩栩如生。
       北厅悬近代词人汪东篆书“林泉耆硕之馆”匾额,意为年高德昭的名流隐士游憩之所。匾下方刻有俞越的《冠云峰赞》。北厅匾为“奇石寿太古”,清张之万撰,是赞誉留园三峰的。其下是画家陆廉夫等合作的《冠云峰图》。
    “林泉耆硕之馆”以南是一个独立的庭院,有洞门,上题“东山丝竹”四字,园主好声乐,曾在院内建有戏台,后毁于抗日战争,现为一处花园,院内奇石林立,12峰之一的“拂袖峰”便在其中。院之一角有一八角亭,名很直白,就是“东南一角亭”。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鸳鸯厅以北的庭院就是“冠云峰”的所在地,是一个水石庭院,中心池沼名为“浣云沼”,南为平台石栏,水中植有莲花,池北半岛入水,岛上置“冠云峰”,左右各为“瑞云峰”“岫云峰”。三峰的意境来自于《水经注》:“燕王仙台有三峰,甚为崇峻,腾云冠峰,高霞翼岭。”冠云峰东侧还一峰,状若瘦小老者头顶大斗笠,即为12峰之一的“箬帽峰”。  
       此时园主盛宣怀爱石如命,参照三石峰为三个孙女命名,指望人寿如石,谁料瑞云中途夭折,而瑞云峰也被发现是拼接而成,盛怒之余,断石留痕,至今犹存。而取名冠云者则长寿而终。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冠云峰高6.5米,清秀挺拔,“廋”“皱”“漏”“透”“清”“丑”“玩”“拙”八字占全,为宋时艮岳的遗物,是苏州园林最高的观赏独峰。其峰顶似苍鹰飞扑,峰底若灵鸟昂首,呈“鹰斗鸟”形态,巧夺天工,似非人间之物。“林泉耆硕之馆”北厅有联赞曰:
           “此峰疑天外飞来,历劫饱风霜,忧绝尘寰谁伯仲?
                斯地为吴中之胜,后堂绕丝竹,婆娑岁月若神仙。”
       冠云峰来历并不详,比较多得说法是此时明代辗转归徐氏的东园,清初园荒芜,峰石为踹布坊与民居包围,刘恕建“寒碧山庄”时,无力将其纳入,只能建楼观赏。至晚清盛康建留园时,踹布坊与民居在咸丰年的战火中夷为平地,冠云峰重新被列入园中。成为留园三宝之一。
       冠云峰又名观音峰,此石从西北角望去,好似身披斗篷,怀抱婴儿,足踏鳌鱼的观世音菩萨。颇为神似。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冠云峰是盛氏父子的至宝,不仅清名人为其赋赞绘图,并在四周建起“冠云楼”“冠云台”“冠云亭”以及浣云沼”“待云庵”,钟爱的无以复加。
     “浣云沼”在三峰之前,池岸半方半曲,清流碧泉,可荡涤三峰。金鱼水中戏游,冠云峰共天光云影,绿树繁花倒映水中,景色幽美。沼东墙上有联“白云怡意,清泉洗心”。意趣恬淡,富有玄理。
      “冠云亭”为圆亭,形制简单,在三峰之东,亭有联“ 飞来乍讶从灵鹫,下拜何妨学米颠?”。联语用典贴切,趣味横生。
      “冠云楼”位于三峰之北,样式较大,可由“冠云亭”旁假山登楼。楼底有匾题“仙苑停云”,是近代书法家沈尹默所题。此楼原名为“云满峰头月满天楼”。似乎更符合此楼所在的位置。楼下正中墙上嵌有黄褐色长方形石板,上面数寸长的小鱼头身尾鳍历历在目,连鱼骨也根根可现,形态栩栩如生。犹如一幅石刻鱼乐图。这是一块珍贵的侏罗纪鱼化石,距今约2亿年。是留园三宝之一。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贮云庵”在浣云沼以东,是一个独立的封闭小院。庵与“亦不二亭”遥遥相对,庵名取自孟郊诗句“开亭拟贮云,凿石先得泉”。为盛家的家庵,参禅学佛之地,也名“待云庵”。庵中有联“儒者一出一入有在节,老僧不闻不见为上乘”。“亦不二亭”典出《维摩经》中文殊菩萨与维摩诘对话,“善哉善哉,乃无有文字语言,是真人不二法门”。也是修佛所在,故名。
     “贮云庵”向北是半敞小院,院中立石,石形巨大,北为楼,西为亭,是一个过渡的空间,效果颇佳。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浣云沼西的“冠云台”临水而筑,是一座背靠长廊的方亭,亭悬匾“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为百岁老人苏局仙书。在此亭观石赏鱼,别有情趣。穿过亭后的月洞门,是坐东朝西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亭名饶有趣味,典出多处,写四季之景。“佳晴”取自宋范成大“佳晴有新课的诗句,“喜雨”语出《春秋谷梁传》“喜雨者,有志于民者也”,“快雪”取自王羲之《快雪时晴贴》,贴中“快雪时晴,佳想安善”之句。妙合成句,表达四时景物,无论晴雨风雪都值得欣赏,突出洒脱不拘,无往不适的人生境界。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是为中国古典园林最高雅的命名。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园林游------苏州留园(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