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池而望,池边有码头,有三曲石桥,又有一处低矮的石屋,感觉是垂钓的所在。


沿石阶而上,有时可见旧园的山石小品,似为钟乳石所筑,自然生动,当为佳构。又见一处半圆型水池,池边一四方亭阁立于一石台之上,名为“怀乡台”,是台北重庆同乡会于1994年修建,形制高古。台下水池苔痕斑斑,当是旧园所建。


于台前向左望,高墙之上立有一亭,为三角亭,名“怀乡亭”,亭后是宽大平台,现为茶室。

沿缓坡上行,绿竹丛后有四角方亭,双亭制式,为新建,是“夕照亭”,顾名思义,可于此亭观赏落日。亭旁有石架悬一口铜鈡,为“和平鈡亭”。两亭之外有爬山长廊顺山势蜿蜒而上。廊边有观景平台,旧称“江山一览台”,可赏重庆至市景。


行不远,可见一奇特建筑,此建筑似阁非阁,似楼非楼,青砖砌建,红色檐柱,称为“飞阁”,有北方园林的建筑样式,系1939年蒋介石驻“礼园”时建造的碧瓦朱檐的中西合式别墅,属砖木结构。其横于山廊之中段,面对嘉陵江面.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女士在此住居数月有余。1940年为英国驻华大使卡尔先生居所,直至1945年8月。成为园中一景。
1949年重庆解放后,“礼园”为西南军区司令部,刘伯承、王维舟、宋任穷曾先后寓居。1958年公园开放后称为“飞阁”,1982年由诗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柳倩挥书“飞阁”两个金字,镌刻门之上,两旁撰有“习习晨风迎朝霞,犹有万家灯火,沉沉夕照送落日,更上千尺鹅峰”的楹联,增添了“飞阁”之风雅。。



“飞阁”之前,有“鹅岭”石碑,是李氏友人有“民国第一书法家”之称的赵熙书赠,刻石立碑,亦为园中一景。
石碑之前有一悬崖,崖边就是旧园的点睛之作“桐轩”,原为礼园主人李耀庭避暑的石屋,修建于1911年,是中西合璧式样,距今有百年了。其构思奇特,意韵高远,因四周遍植梧桐而名之。石屋正厅内摆放了一大石桌,正面墙上镌刻有当年的中国地图,左边是太阳下的农历24节气,右边是世界地图,各大洲清晰可见。是园主忧心当时国事的见证。
堂屋两侧有精美的雕刻,有蝙蝠有瓶子有芭蕉,还有“博爱”二字,寓意很多。
桐轩掩映在高大的梧桐树下,犹如江南园林的假山石洞,屋内阴凉,是盛夏避暑佳处,当年讨袁名将蔡锷就曾以此轩为住房的。瞰胜楼位于园的东北方,原“礼园”、“松枯岭”处,耸鹅岭之巅。它的前身是旧园的“两江亭”,系1965年为迎接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来渝参观看山城夜景,由岳林副市长亲自批准,临时搭建的简易木结构的楼阁,随后于1983年由重庆市投资,建成混凝土建筑的塔楼。于1984年7月20日竣工开放。




瞰胜楼高41.44m,为七层塔式建筑,可层层观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高极目视野,辽阔江天,城廊夜星,尽收眼底,是观赏两江和夜景的好地方。只是可惜与原礼园之意境相去甚远。
瞰胜楼之下沿坡而建是广岛园,是日本风格的园中园,建于1991年。

榕湖“绳桥”位于“飞阁”东南方,建于清末,是原“礼园”的“红荷湖”,系凿石而成。湖面亩许,曲折回绕,形似官靴。湖之周围有榕树覆盖,浓荫蔽日,辟为公园后,更名“榕湖”,池中心有一钟乳石笋,婷婷玉立。湖四周翠竹成林,绿石林立,湖之东北角乳洞成雅趣,湖之西南隅,砌石叠假山,使榕湖景色融成一片。湖岸分上、下两层,拱桥是联系上层湖岸的石桥,原称“漪桥”。桥身屈曲状俯视呈∽形,平视不在平面上,有坡度,配以绳索造型的石栏,故称绳桥。


榕湖绳桥是鹅岭公园最著名的标志性景点,由下往上望去,犹具西南喀斯特地貌之天生桥之气势。桥身桥洞乃至绳形护栏,皆以曲线见长,此桥之景有江南园林的意韵,少见于巴蜀园林。只是可惜长久失于维护,水面极脏,景观大受影响。


绳桥一侧有月洞门可通,门外有一组假山小品,苍古嶙峋,是旧园之物,假山旁有一亭掩映在棕榈树丛中,名为“三友亭”,不知何年所建。


旧园修建时,已是民国,故有大草坪等现代园林的要素,也曾饲养过孔雀等动物,甚至还养过猛兽老虎,过绳桥,穿竹林、草坪下行,有小径称虎径。虎径通过虎岩、虎岩下面是虎巢。
宣统年间,礼园方成,此园养有老虎。虎是当时川东道桐城人方旭所送,是只小虎仔。以后在这里长大。有许多故事流传于民间,成为趣谈。
旧礼园在抗战后期,为日军轰炸,毁坏严重。解放后,李氏家人捐献给国家,当时的西南军区将附近的山地划入,成鹅岭公园,故现园中有苏军烈士墓与辛亥革命烈士墓。也新建了鹅岭山庄盆景园与艺卉园。


http://pic.izy.cn/web_pic/047/big/298840.jpg 解放后,此园一直作为公园开放,园内大量建有平台,茶室,饭店,成为公共场所,旧园的信息逐步淹没。很是可惜。好在旧园景多在东部,莲池,飞阁,桐轩,绳桥都在,所毁者“宜春楼”,“冠鹅亭”“绿大仙馆”均为亭阁建筑,恢复起来并不难。唯期待各方作为,保护这一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建筑。
旧重庆礼园之景,胜在因借,直到今日尚依稀能见,于“鹅岭碑”,“桐轩”一带仍具“高耸九重,一览江山”的意境,可见园选址极佳,“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因时而借。"凭一个“借”字览尽山川雄险旷秀的优美风光。
礼园在布局上因势利导,高处亭台,低处池塘湖泊,错落有致,草坪幽径,旷奥有序,至今仍可明辨,惜乎主体建筑“宜春楼”化为平台,园之中部失去中心,园之魅力亦渐去,令人扼腕而叹。
礼园究竟是巴蜀名园,有西南园林的粗犷质朴的特色,红荷池之绳桥,桐轩就是明证。
西南园林不擅叠山,礼园也是如此。园中虽有钟乳石假山小品,终无可圈可点之大中型山石作品,也是遗憾,这可能与太湖等山石难以入川有关吧。
礼园是重庆唯一尚保留大量旧园信息,尚能明确辨认景观的旧私家园林,如能复建,如能象上海“醉白池”一样作为园中园予以保护,则是一件幸事,而不应该做盲目的大而无当的扩建。毕竟含有像重庆礼园这样丰富的历史信息的园林还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