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石壁流淙"向北便是"锦泉花屿"。
瘦西湖之锦泉花屿。初建乾隆至道光间,咸丰毁于兵燹。乾隆年《平山堂图志》载,
“园分东西两岸,一水间之,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扬州画舫录》称“地多水石花树,有二泉”等。
又详细的描述道,"其东岸临河西为屋,屋后为绿竹轩,轩以竹为材料,竹床竹灶,竹门竹帘,背山临水,自成院落。自绿竹轩逶迤向北至清华阁,轩右有竹所,游人至此,路塞语隔,身在竹中,不闻竹声,湖上园林,以此为第一竹所。由竹所北转,向北可至香雪亭,再向北下来,可至藤花榭和藤花书屋,左右都为回廊,书屋北面为清远堂,为主人宴请宾客之所,南面为锦云轩,与清远堂相对,从藤花书屋西面出来,经过长廊向北,有丛生的杉木群,经梅厅过长廊可达水厅。西岸为微波馆,馆前有平台,台右至为长廊至种春轩"。
于2009年复建,屿上枝繁叶茂,亭堂隐隐约约。有水牌楼、幽篁馆、碧云亭、春雨亭、清远堂、清华亭等景。其中最难得一见的是水牌坊,其基础为花岗岩石基,斗拱飞檐,中书锦泉花屿四字。在园林中难得一见。可惜我来时并不知道锦泉花屿业已修复,只匆匆转了一圈,回来查找资料才得知有水牌坊一说,甚憾。观其形制与北方牌坊很相似。
水牌坊在日本称鸟居,全木结构,呈橘红色,形制较简单,世界遗产严岛神社的海中鸟居举世闻名。
过锦泉花屿,就是扬州盆景博物馆。盆景与园林一脉相称,均是微缩的艺术景观,缩龙成寸,园林是将自然界中的大山大水移入家园之中,而盆景浓缩的山川中的植物。我酷爱园林,也爱盆景,家中养殖了百余盆盆景。很是痴迷这两类艺术。
扬州盆景是我国六大盆景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其主要艺术特色是"云片",流派代表人物是徐晓白,赵庆泉,林凤书,万瑞铭。园中陈列的是扬派盆景的精华。
云片式古桩,是历代盆景人养护的精品,有的是明代遗物,是活的文物。





近几十年的发展,杨派盆景有向自然式演变的倾向。




山水盆景是杨派盆景的一大特色,很多是盆景大师赵庆泉的作品。


盆景区有园林景观,而盆景园通常是园林的附园,此园就是瘦西湖的附属园子,苏州之名园拙政园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盆景园。苏派盆景著名的万景山庄也是虎丘的园中园。园林与盆景是一脉相承的艺术。



我家中莳养的盆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