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019-03-31 22:46:08)
标签:
博文文化育儿 |
立项号 |
|
课题名称 |
幼儿游戏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 |
|
负责人 |
张勇 |
所在单位 |
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大王镇康王幼儿园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陈鹤琴先生曾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生活中的的东西变成好玩的玩具。游戏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给幼儿的创造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开展幼儿游戏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研究方面许多先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刘焱的《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儿童游戏通论》;周丽娟的《主题背景下幼儿园自主性游戏小环境的创设》;万芳的《幼儿“线”自主性游戏的创设与实践》;林玉萍的《幼儿区域活动指导手册》;季晓英的《幼儿自主性游戏的环境创设与引导》……他们立足本土,开展了一系列幼儿游戏设计的创新研究,设计出一系列的游戏案例,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果: 1.通过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培养幼儿动手动动脑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使他们的合作意识得以增强,倾听习惯得以增强,使他们的思维活跃,有新的发现,以滋生出新的课题;并能够创造性地“玩”。 2.生活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实验过程中,把握好的做法从教师自身做起的原则,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幼儿养成的生活习惯,在生活中长见识,在生活中变聪明,引导孩子做现代中国人。 3.在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整合实验过程中,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体现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再大而统一的要求孩子,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张扬,引发孩子自主探索创新、主动交流的意识,发展他们的交际能力,与做世界人接轨。 但由于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差、知识面小、创新教育理论的开创性以及研究者自身认识的局限性,课题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1.“幼儿创新能力培养学习评价体系”需要完善 “创新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尽管我们从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等方面作了探讨,但就一些问题还需做进一步研究,如对于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衡量、测查等,我们还需要得到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研究学校的大力支持,使其评价体系日臻完善。 2.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需要构建 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与途径虽然已经初步形成与找到。但在以后的实验中,我们还将形成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说明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幼儿爱游戏,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的源泉,然而当前多数幼儿园存在着游戏活动单一、重复、自主性不够,游戏设计缺乏创意和吸引力,缺乏有效的指导和评价的现象,对幼儿创新智能的培养无计划、无目的、无意识随意进行。如何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开发幼儿的创新智能?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提出“幼儿游戏设计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试图从内容、方法等探索一条新路子,解决过去幼儿园在开发和培养幼儿创新智能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深化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创新潜能。 2.让幼儿自主快乐的游戏,培养幼儿在身体健康与动作、语言与交流、社会性与情感、认知与探究、美感与表现、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3.更新教师组织活动的理念,拓展思路,增强观察和总结能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科研水平,向有力的支持者、智慧的引导者发展,科学地践行《指南》的基本理念。
|
|||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 2. 儿童发展理论:我国心理学家李惠桐在儿童心理学研究中发现:动作和动作技能的掌握对婴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婴幼儿智力发展和个性形成也有很大关系。一定数量的动作技能的掌握可以帮助儿童及早摆脱对成人过多的依赖,学会独立自主地活动,开拓眼界,增长知识。动作技能又是儿童与儿童之间交往的工具,动作技能发展较好的儿童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和好评。由此可见,在学前期重视儿童动作和技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3.所谓“幼儿游戏的创新实践研究”就是在对幼儿游戏调查、收集的基础上,以游戏理论为基础,将原有的游戏改变或创编成适合当今幼儿发展的体育游戏开展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是以现代幼儿体育及艺术教育思想和身心发展规律为指导,以留传的体育游戏、竞技(角斗士、打陀螺、舞龙等等)为题材,并与音乐、儿歌、舞蹈等相融合,进行实践活动的探索。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从而充实幼儿园体育教学体系,有效增强幼儿体质。 四、研究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乐于参与,激发潜能,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构建符合本园特点的多样化游戏活动内容及形式。 3.培养幼儿创新、交往、合作等非运动能力的意志品质。 五、研究内容 1.现阶段各年龄段游戏活动开展内容及效果评测,监测幼儿潜能发展状况。 2.如何保证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活动量和安全性,并能遵守规则参与活动。 3.自制运动器械在游戏中的运用,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游戏规则和比赛方法。 4.对民间体育游戏的引进与创新,使之更容易让现代幼儿接纳、乐于参与。 5.针对各年龄段幼儿体能发展选择适合的游戏的研究,根据《指南》中健康领域的要求引导启发幼儿进行游戏。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课题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9——2018.10)
成立课题组,申报课题,确定实验班及教师。 制定实施方案。 精选出指导实验的刊物、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11——2020.3)
主研人员深入课堂调研、交流、指导。 了解实验班组织游戏开展、拥有器械等现状。
探索自制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 搜集民间体育游戏,进行创新实践。 实验过程中完成对幼儿创新智能主题活动的经验积累。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0.4——2020.5) 形成幼儿游戏评价体系。 归纳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及器械。
(二)研究原则 1. 科学性原则2. 主体性原则3. 有序性原则4. 愉悦性原则5. 自主性原则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 理论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习国内外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理论,了解本课题的研究状况,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法。对幼儿原有游戏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3.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日常教育游戏教学中实践探索。 4.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幼儿,同时随机选取一些幼儿,建立个人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5.实践总结法。教师从各自研究中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课题组形成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1.精心设计游戏,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即不受固有模式束缚而进行的有创见性的心理反应,就是教师鼓励幼儿以创新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对象,促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创造,因此,在活动中,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幼儿的创新能力。尝试教学法 ;设疑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 合作讨论教学法;经验重组再现法;一物多用多玩法等。 2. 积极巧妙引导,提高创新兴趣。当我们在游戏教学中点燃创新的火花--兴趣时,当幼儿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并具备足够的信念储存时,就该运用这些相关信息,借助想象与联想、发散与收敛、直觉与灵感等基本思维方式,加以重新组合从而搭好创新的支撑点,使创新活动有可能变为现实。 3.提供各种保障,扎实有序研究。本课题研究由园领导直接负责,课题组成员均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探究欲、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教处提供必要的资金、活动组织、督查和场地人员等的支持,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序的进行。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一、预期效果: 1.通过对幼儿体育游戏进行收集、筛选、改编、整合、拓展,使幼儿体育游戏成为我园体育学科的园本课程; 2.探索幼儿体育游戏开展的形式、途径和方法,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发展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促进幼儿机体的协调发展,提高运动能力。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达到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转变的目的。 二、呈现形式:
1.游戏设计的课题研究报告。 2.游戏活动图片、影像资料等。 3.游戏案例、调查资料、教学设计、教学随笔、论文等。 4.优化游戏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快乐游戏,营造愉悦的游戏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