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色课程设置的特点

(2014-09-22 10:01:31)
标签:

教育

()针对性

特色课程设置是特色学校建设目标的落实,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都以实现特色学校建设为目的。学校特色课程设置,重视培养目标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强调学校办学特色与理念的凸显,关注教师作为特色课程的主体作用的发挥。

 ()具体性

特色课程设置因地域、文化传统、学校以及学生求学愿望各自差异而不同。不同的地域,可利用的资源不同,学生对教育需求也不一样,体现在办学特色上也不一样,课程设置也不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具有独特性,特色课程设置各具特点,学校办学水平不同,办学特色也不一样,特色课程设置自然就不一样。

 ()多质性

特色课程的设置有着多种意义的用途和价值。比如,美术,既可以加强美术知识的教育和训练,也可以在艺术教育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又可以拓宽学生升学渠道。体育课程,既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培养学生体育特长,设置特色课程,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发挥教师特长,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社会性

社会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要实现怎样的目的,这决定开设什么特色课程,选择哪些科目和内容。社会需要是特色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又不是直接决定着学校应当建设什么样的特色学校、设置什么科目,它通过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间接影响特色课程的设置。

(五)需求性

学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希望达成什么样的培养目标,以及已有的知识基础,技能和思想基础,影响着特色课程的设置。因此特设课程设置要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逐渐成熟,考虑到他们即将接受的高一级学校专业教育。

2特色课程设置的意义

()特色课程设置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特色课程设置,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学校建设的需要。设置特色课程,在确保国家教育整体质量的基本前提下,有利于保证特色学校的建设,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和升高一级学校专业学习的愿望,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 特色课程设置可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国家课程是由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决策、编制的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统一教育标准。但它难以适应地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实际变化,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到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到众多学习者的背景及特点。而特色课程设置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及时融进最新的科技成果、社会问题,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它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补充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 特色课程设置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升学习者的主体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向。特色课程设置正体现了这一方向,它充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学生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性格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作用,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

() 特色课程设置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特色课程设置赋予了教师一定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参与特色课程开发的热情,为教师提供了发挥创造性空间和大显身手的机会。教师参与课程设置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程意识,对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有促进作用。

(五)特色课程设置有利于拓宽学生升学渠道

特色课程的设置针对高一级学校的相应专业而制定,考虑到学生升学的需求,比如普通中学增设了体育美术音乐艺术和外国语等特色课程,相应的也就拓宽了有特长的学生考试渠道,也为高一级学校招生提供了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