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程设置的概念
(2014-09-22 09:59:47)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学校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以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设置方案》,开设具体课程的教学管理行为。是学校选定的各类各种课程的设立和安排。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设置了学科类课程和综合实践类课程两种课程类型。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的设立,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各科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二、特色课程设置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构建具有学校的特色课程。特色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同时拓宽学生考试渠道,使具有特长的学生个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特色课程设置是学校在完成国家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前提下,为实现特色学校建设目标,对特色课程的设立,各年级学时分配安排。
特色学校是现代学校的鲜明标志,有特色才有办学质量,有特色才有办学效益,有特色才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特色立校,就必须引导和推进办学特色的创建和提炼工作。
作为一所现代学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为建设特色学校提供了有利的平台,让学校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赢得家长和社会更大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