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接触这个词是在《Playful
Parenting》一书中,劳伦斯.科恩博士把游戏这个亲子环节从心理学上提炼出来作为家庭教育的研究探讨,让我感悟颇深。在七彩阳光家庭教育学校的指导中,很大一部分家长对韩老师的理念认同,也认真地学习和反思,可在育儿中对孩子的引导就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这其中我发现家长缺乏一种创造轻松、愉悦氛围的能力,亲子关系做不到融洽和自然,无形中与孩子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墙,这样的氛围,教育怎能有效传递给孩子?!游戏力能系统阐述亲子关系培养的内涵,我们说孩子的天性是玩,回想小时候,哪个孩子不喜欢游戏,面对游戏的乐趣,孩子可以废寝忘食,不知疲惫。那为什么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中不能灵活地把游戏这个力量融入进来,改善彼此的情绪呢?!答案是:一定可以。
在乐乐幼儿期,我很喜欢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轻松地融入孩子童真的世界;进入小学阶段,我仍然乐于和儿子一起玩枪战,一起铺在地上甩牌,有时玩到两人一起傻笑,笑到出眼泪。回忆这些美好的时光,都是游戏让我和儿子沉浸在快乐的童年。随着孩子进入高年级,以前我们那样的游戏时间相对减少了,随之我渐渐发现些许问题的解决和沟通过于生硬,随着家庭教育的学习,我认为把游戏力运用到培养孩子生活、学习和情感习惯上,可以减少孩子的不良情绪,以此推动亲子关系和教育效果。能否运用好游戏力,取决于父母育儿理念中良好的心态和宽广的视野,学习初期和很多家长一样,自己情绪一上来,那种游戏力无法激活,因为心中强调的是理想结果,忽视了孩子心灵的需求。跟随韩老师学习的深入,我逐渐感觉到游戏力在孩子的学习中恰当运用,也会让孩子事半功倍,让我和孩子彼此身心愉悦。
还有一周就期末考试,乐乐的课程都进入总复习阶段,一般期末复习的作业量会相对大些,不过乐乐班上的老师在作业这块还算理性。上周三,看到乐乐抄的语文作业:默五、三,听二、四、六,抄三、四、五。我想:今天的作业估计不正常,这一算下来,词语盘点和日积月累内容足足有一千四五百字,拭目以待。我看到乐乐语文作业的估时是50分钟,也没作声,读完内容再默写和听写,50分钟就过去了,只见乐乐开始发脾气:“妈妈,你知道么?后面的这些抄写是老师罚的。”我说:“是吗?罚你们小组的吗?”乐乐气愤地说:“不是,全班罚。”“噢~~,这又是为什么呢?哪个不知趣的同学在这个节骨眼上捣乱呢?”“我是考完了认真地坐着,就是部分同学在考完后总讲话,老师提醒了几次他们还讲,所以老师就罚了这项作业,倒霉死了。”儿子拿笔敲着作业本愁眉不展,我想:接下来的抄写先不说效果甚微,是否能完成都成问题,结果要么留下作业按时睡觉,要么疲惫中完成任务。本想选择第一个结果,但孩子已经是大小伙了,坚持和毅力的品质虽然在此情况下有些不妥,但未尝不可试试。于是,我故作轻松地对小伙子说:“这个嘛,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乐乐说:“还不多?前面的默写和听写都用了这么久,又要抄写这么多。”我说:“妈妈原来初中时也碰到过老师罚抄的现象,很正常,而且有好几次。你知道吗?我们同学发明了一种方法,妈妈觉得试后很不错。”“什么方法?”“叫甩手法。”儿子笑着说:“甩手能写字?”“甩手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快地写字,而且这甩手还得有节奏,那样字才能写得快。”儿子对我这种甩手的节奏感产生了兴趣,其实我就是瞎蒙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果然奏效了。于是我先示范地在孩子作业本上边读边快速写,让儿子计时1分钟喊停,完成了12个词语,接着故作夸张地甩手12下,我把笔交给孩子鼓励道:“你试试,不累而且效果好。300个词语按这样的速度二十多分钟就可以完成。”儿子第一遍1分钟写了11个词语,我说:“哟!小伙子第一次就能写这么多?妈妈可是练习了好久才能写12个的。哇,你真让我刮目相看。”这样的激励对乐乐是有效的,第二遍1分钟写了12个,接着一遍比一遍多,最有意思的就是:每一分钟喊停后我和儿子一起做的甩手节奏,哈哈,他乐此不疲,我也在中途抢着他的笔抄一分钟以缓解他手腕的酸痛,但人家还不让,说老师待会儿会发现笔迹不一样的。儿子完成最后一个词语高兴地说到:“妈妈,感觉时间也过得很快,我用了30分钟。”我说:“恭喜你挑战自我成功。事实证明你能突破自己学习中的困难,好样的!”儿子美滋滋地收拾自己的书包。有了前一天的突破,周四的抄写乐乐完成得非常安静和顺利,并且周五晚在班级群听说几位同学在补前两天的抄写作业时,他得瑟地说:“啊?!你们还在抄写?还好我抄完了。”我说:“克服困难的感觉怎么样?”儿子说:“开心!”
从这个小小的方式转变中,让我体会到教育和引导更出众的效果,孩子身心愉悦地接受,家长轻松快乐地帮助,亲子关系和谐的氛围,这些都是游戏产生的力量。所以,了解孩子的父母懂得运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而游戏是每一个孩子心灵的归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