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2014-09-26 14:33:54)
标签:

育儿

分类: 游戏案例

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建国幼儿园:郑丽敏

游戏来源

 近来班上的小朋友都带市面上买来的泡泡水来园吹,这时有个幼儿突然问我这个水是用什么做的,真神奇,故而引发这个区域探索。

预期目标

1、  让幼儿在实验探索中发现事物的变化。

2、引发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http://s2/mw690/004kRvCity6MljlFsBP81&690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TITLE="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

材料投放

小碗、水、木棍、洗洁精、蜂蜜、吸管。

游戏玩法

用洗洁精,水,蜂蜜调制出泡泡水

l         游戏推进 一 :

观察

分析

观察:陈舒琳,陈子豪,张晨莹,陈逸杰等四人选择了这个活动。首先一起围着看示意图,并看明白了要加水、加洗洁精,但看到最后一步时,对“吹”字不太认识,一个幼儿说:好象是吃,另一幼儿马上反驳说:不会吧,洗洁精又不能吃的。想了一会也没有一个结果,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一个教师在旁边做了一个吹气的动作,所有的幼儿立即领悟。于是几位幼儿开始操作。施敏捷边操作边帮助每位幼儿的碗里加水,看看图,又加点洗洁精和蜂蜜,然后大家各自开始试着吹。吹不出就用木棍搅拌几下,当陈舒琳吹出第一个泡泡时,开心地大叫起来:“哇,太好玩了。”陈逸杰和张晨莹一直吹不出,看看别人的,又看看示意图,不知怎么办?这时,教师轻轻地对施说:“为什么吹不出来呢?是不是什么东西放太少了?”她立即醒悟说:“一定是洗洁精放太少了。”她又再放入一些洗洁精,教师提示她搅拌之后她试着一吹,真的吹出泡泡来了,敏捷开心地笑了。然后她兴奋地告诉黄博舒说:“你要多加点洗洁精就能吹起来了。”

分析:这是通过示意图的投放,引发了幼儿之间的讨论式互动。在活动中,教师所投放的引导性材料就是示意图,并通过材料的引导使幼儿之间发生互动,而教师并不需要语言的指点,幼儿只要按着内化在示意图中的“指路”线索进行操作即可。只有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才介入并通过“吹”这一简单的行为进行暗示和言语提醒。幼儿对于活动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都是在与同伴的讨论式互动中得出的,并最终得以完成活动,达到教师预期的结果

调整

推进

(图片)

材料调整:应在示意图上给幼儿一个量的表示,这样幼儿会根据示意图上的量进行调制,就能吹出泡泡

http://s1/mw690/004kRvCity6Mljn8cO460&690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TITLE="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

l         游戏推进 二 :

观察

分析

观察:第二次活动时,有欧晨怡,王婧涵,陈源,苏怡馨四位小朋友选择了这个活动,他们一起看了示意图后,马上跟着示意图的步骤,拿出碗加上水,再跟着图上的提示,多加了洗洁精。但幼儿并不会去思考和观察水所发生的变化,只是急于用木棍搅拌后就吹起来。由于教师在吹的材料中还增加了“吸管”,这时陈源拿吸管对着碗里的水吹起来,碗面上冒起了很多泡泡,他高兴得叫起来,其他三个孩子一看,也都学他的样子用吸管伸进碗里的水中吹,结果在后面的活动中,孩子们仅限于这样玩。

分析:在这次活动中,教师只调整了引导性材料,使材料的线索更加明朗起来,即将整个制作的过程都展示在纸上,幼儿不需经过思考和讨论,各人只要按着示意图操作就可完成,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行为却淡化了。相同的活动,只是引导性材料上的些微变化,产生的互动效果却大不相同,我想,科学活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幼儿主动的探索、发现,但这次的活动幼儿缺少的正是这种主动的探索与发现,幼儿仅仅满足于操作的过程。

调整

推进

(图片)

材料调整:增加了观察记录表,希望能引导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操作边观察边记录

http://s5/mw690/004kRvCity6MljoK4Asd4&690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TITLE="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

l         游戏推进 三 :

观察

分析

观察:第三次活动时,有陈舒琳,林益杰,陈靓,陈思琪等四位幼儿选择了这一工作。四人一起先看示意图,很快就都看懂了图意。游若昕说:要加水,加洗洁精,加蜂蜜。说完几个人就动手操作起来了。陈舒琳按着示意图加了一遍后,试着吹一吹,没有吹出泡泡来,她自言自语地说:太少了。师问:你发现什么太少了?她说:蜂蜜和洗洁精都太少了。师问:你刚才加了几勺洗洁精和蜂蜜?她想了想,拿起笔在记录表上记下了3滴洗洁精和1滴蜂蜜。然后她又加了2滴洗洁精和2滴蜂蜜,再搅拌后试吹,真的就吹出一个大泡泡来。她高兴地说:老师你看我吹的大泡泡!陈靓跟着也多加了点水,再加少一点蜂蜜和洗洁精,结果也吹出了很大的泡泡。林益杰一直不成功,看看他们仍继续试,不断地加洗洁精和蜂蜜,也忘了记录了。他说:为什么我一直吹不出来呢?她们俩在不断地加蜂蜜和洗洁精,终于吹出一点泡泡,她们大叫起来:我们终于成功了!但陈思琪玩了一会后,看到别人在加水,她也跟着加水,结果反而吹不出泡泡来了。于是教师结束活动。

分析:在这次活动时增加了记录表,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操作活动,更让幼儿无所适从,显得画蛇添足,所以才造成了第三次活动幼儿越来越吹不出泡泡的结果。如果这种记录表在幼儿对调制泡泡水已掌握得很好的情况下再投放,也就是有层次性地投放这张记录表的话,则会引发幼儿新一轮的探究活动。

调整

推进

(图片)

http://s8/mw690/004kRvCity6Mljr46XR07&690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TITLE="大班班  科学区游戏:制作泡泡水"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