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弟子规》篇:第十章-中华经典文化传习班

(2014-07-16 15:50:06)
标签:

庞子博

庞子博弟子规

庞先生弟子规

济南善书院

分类: 庞子博三讲弟子规

我们曾经跟一些老先生学习的时候,入门第一关就是拜师,这个过程是非常繁复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规矩?老先生后来给我们讲:一个繁杂的入门方式会首先摧掉你的傲慢心,让你会从另外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你的老师,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我们现在掏钱就学东西了,学问成为一种买卖,这就是为什么中华民族这么多年没有出现大师的一个根本原因,因为知识一旦贩卖,就失去它最真实的一种神髓,所有的人都可以用钱财来衡量学问的时候,这个学问就一钱不值了!

这几条规矩听完之后,希望大家对你们将来要学的东西有一个概观的认识,我最后要说的一点就是你们现在通过一年的学习,会学到什么?会学到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切实关系的、你们从来闻所未闻的学问,因为这些才是真正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一旦有了这种传承之后,你们就不要再谈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了,因为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之后,如果不爱国,那就是外国人。所以这是我在开篇之前要讲的几件事情,希望大家回去把这些东西想一想,我不期望你们今天能够想清楚,但是我自己绝对要先讲清楚。

另外,你们现在拿到的这本《弟子规》,是前几年我用手抄的范本,为什么没有给你们发那种带拼音的本子?第一,拼音的本子有很多是错的;第二,上面的很多注音是错的;第三,那个本子上的解释基本都是错的。我再给你们多加一条要求,就是我讲《弟子规》的时候,你们不要拿其他的版本来听,我非常讨厌,就像我讲《易经》时,你不要拿某某版本出版的《易经》来给我讨论,我告诉你,那都是假的,因为有很多人学了20多年都不会算,刚才主持人说过我们这里面隐藏了很多高手,他们4天就学会计算了,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可以人才、大师辈出的原因,因为他们学的方法是真的,现在我们学的东西是一错再错,很多人还拿着那个东西做学问是非常可笑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弟子规》是我校对过很多次的,你们在开篇会看到作者李毓秀先生的小传,我去查了历史上的一部分资料,历史上记载李先生的资料是寥寥数语,因为像这样的人在古代是铺天盖地,有他这种学问的人在他的同时代比比皆是,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今天我们看来就像一个圣者一样,没法超越他,这就是学问的一种真实状况。李老先生的小传你们可以自己看,山西人,生于康熙元年,享年83岁。

我再给大家说一个事情,上回我在讲开篇的时候讲到身、命、事,我当时没有回头看,把“事”写成了“士”,今天特别更正一下,为什么给大家讲这个问题?今天我们都说自己很厉害,挣很多钱、当很大的官,有很高的社会名望和地位,有一件事情你们能作主吗?就是活多大你作不了主。近两天经常有这一类事情发生,就是某某家人去医院一查,有个阴影,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有个家长带个小孩子让我来看,她脖子上起了很大的疙瘩,其实那是没病的,只是中邪风了,我给开了个方子,一吃就可以好了,但是他们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事情你们作为家长都遇到过,但是你们知道古代的小孩子学完洒扫应对之后,接下来学什么吗?

学员:不知道。

庞先生:你们只知道学《四书五经》了是吧?你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全部都是扭曲的,洒扫应对之后学的第一个东西就是药方和经络歌。

学员:洒扫应对是什么?

庞先生:就是把老师家里的桌子擦干净、水挑好,去门口接待客人,叫“洒扫应对”,“应对”指对待客人、尊长、朋友之间的一种应对方式,讲的是礼貌、规矩,现在小孩子会不会?不往人身上吐唾沫算是有礼貌的,我有一个朋友很长时间没见了,去他们店里玩的时候,讲了一句他们家的孩子几天不见又长胖了,结果那小孩子就做出要吐人的样子,意思是再说就吐你,我就看了他父母一下,绝无反应,过一会儿,他爹还说了一句话:他吐得可准了。各位什么感受?老师注意:这都是在学校学的,我说的是什么意思?首先第一个,家长不懂,连这事都不懂吗?我经常在说一句话:黑白不分、善恶不懂、香臭不知,不是骂人的话,是事实。

前两天我去武汉帮一个朋友办事情,他接站的时候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庞先生,我现在知道香臭了。为什么?他戒肉了!因为我上《易经》课时一直在讲,身体想要好,先减,不是先加,首先把烟、酒、肉戒了,身体就好了,他回去很听话,戒肉可能不到两个月,然后鼻子可以闻到香味和臭味了。

其实给大家讲,我坐在这儿真的很难受,闻到很多难闻的味道,尤其在夏天的时候,我回来之后,在火车上已经备受煎熬了,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下那个味道更是有意思,香香的、臭臭的,香是女人抹的香料,然后香料是有化学成分的,闻了上头,臭臭的是因为身体发出来的异味,所以你们现在的生活习惯非常糟糕,为什么要说这个事情?一个人能清楚地活到80岁,这是一种幸福,现在活到80岁是怎么活的?从50岁就开始喘气,什么坏了?

学员:肺坏了。

庞先生:也算是回答正确。最根本的是认知坏了,因为从小就没有人跟他讲,你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身体!每一天在家里,你会给小孩子讲这句话吗?

学员:会。

庞先生:会了我希望坚持,但是我告诉你,你还没有上升到一种高度,否则你会说“世间唯一之宝,仅身而已!”不是钱、权,不是社会背景、高学历,听懂了没有?所以要想立命,先要保身,现在大家可能会学到的东西就是最基础的,也就是立命保身之学,就是传统的老先生们讲的“济世的学问”,不要弄得什么都有,什么都行,什么都能,最后却是孔夫子哭颜回——才高命短,对社会是一种打击、对家庭一种损失,是不是这样?所以古代的读书人先明的是自身,然后明的自心,最后明的自事。

现代人总说忙、忙、忙,我就讲忙死了就不忙了,如果听懂了,就两星期踏踏实实听回课,就会有帮助,所以我在讲到83岁的时候给大家提醒的一件事情,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傻傻地满脸铁青去教人家文化,不要笑!不信你们回家照照镜子,看脸是什么颜色?我们经常说“面白如玉”,没有说面白如纸的,现在女人都要求跟白纸一个颜色,要不然就是白里透红,那气色是不对的,先给你们讲,那气色是要出事的。

学员:出什么事?

庞先生:要出感情问题,所以一定要面色如玉,什么玉?新疆的和田玉,不是翡翠,现在大家都是面如翡翠、青紫色的,嘴如酱肝,男人占90%,女人占50%,一旦有这个气色,还乱吃、乱喝,那就等着出事吧。所以给大家讲这些事情,就是要大家明白的第一个道理:身体最重要,传统教人的时候首先要保身的,然后才去立命,立命是志向。无论你是谁,无论身在何处、权职大小、地位高低、你长得什么样,难免一死,但是我希望大家健健康康地把一辈子过完,这是今天要大家明白的第一件事情。

然后我们再往下看,李毓秀先生是教育家等等,前两天我在整理《冰鉴》的资料时,前面有一个提纲介绍曾国藩,他活着时有13套学问,死了之后剩两套学问,一套就是我们知道的家属和日记,另外一套就是很少有人知道的《冰鉴》,曾国藩能被称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完人就是完美、完善的一个人,为什么?就是因为曾国藩集各种家与一身,但是我告诉你,这是中国古人培养人才的最低标准,因为中国古人教东西不分专业。现在都是某某专家,我今天再次提出,以后谁说我是专家,我跟谁急,前段时间有人介绍庞先生是易经方面的专家,所谓专家,就是除了这个,其它的都不会了。中国培养人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事事通达,所以说中国文、史不分家,文、哲不分家,这三大科集合在一起的时候,人生就没有你不懂的事情,为什么现在自杀的人多?想过没有?

学员:没有。

庞先生:今天晚上可以回去想一想,因为专家太多了,专家的特长就是钻牛角尖,所以说各位不要把孩子培养成专家,希望老师也不要成为专科老师,否则的话你们将来一定培养出来很多专家。其实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就像人的身体一样,是彼此相连的,不是孤立存在的,但是所谓专业就会把它孤立地研究,这就成为之后人疯掉的一个最基本的基石,他疯了是有原因的,因为最初他就走了一条死路,所以在这里我要再给大家提出来一个事情:各位争取要做通家、杂家,不要去做专家,以后培养孩子也要这样培养,等他长成人了,对什么东西有个别的兴趣再说,但是在之前千万不要拿把他框住。

前天有人在讲什么人有九型人格,我就问:你们听没听过一本书叫《人物志》?简单说两句,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手下有一位重臣叫刘昭,他为了品评人才,写了一本品评人才的标准和制度,叫《人物志》,在这本书里把人分为九等,我告诉你,它比九型人格完美的多,有机会看看那些东西才是好东西,换句话再给你讲,不要把你和孩子框定到某一类人里面,否则你这一生就死定了,而且会死得很难看,因为他从生下来的那一天起就界定了他怎么死,这很可怕,所以欧洲人只是只言片语地在窃取中国人的学问,但是都不知道,老祖宗都在中国,学问、学识全在中国,真的是这样,因为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些文化是西方独有的,除了一些谬误之外,我说这句话有点猖狂,但是我知道,你们回去可以慢慢地看,《人物志》这本书写出来之后,把才分为九种,有正才、偏才之分,很多人在讲学管理,学这个、那个,学完之后,该倒霉的倒霉,该出事的出事,该怎么样怎么样,没有一个进步的,然后还叫嚣着我很有本事,就是干不成事。告诉你们,一本《人物志》学通,天下诸事能干。

(济善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