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最近,做剧的人有点心冷。
虽然谁都不明说,但这大半年下来,从定数难寻的卫视档期,到愈发严格的尺度边线,再到杀伐果断的增税、“限薪”改革,高台跳水凛冬将至的气息,大家都多少有所感知。
不管是顶级IP的“血统”,还是S级的平台盖章,在今年的剧集市场,都失去了它们本该起到的“保险”功用。
高打高举的网台大剧,要么是和卫视黄金档缘分未到,要么就是播了也悄咪咪、水花小,让人扼腕。
纯网的头部剧,也没好到哪里去。一部部看似“吸粉机”的组合,竟然走不出原有粉丝的圈层。倒是没什么“流量”品相的《延禧宫略》,引走了剧迷憋屈大半年的眼球。
https://mp.dayu.com/images/68fcda7ed75b4b9f8b4b05124f84208b3fccbabbd54a3b4fec19a88ee89034b91534739345611" DATA-INFOED="1" DATA-WIDTH="1080" DATA-HEIGHT="600" DATA-FORMAT="JPEG" DATA-SIZE="111783" DATA-PHASH="c1a0023161823106"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天不时、地不利的近况,让不少正在酝酿的大剧,选择了观望推延。对于风险小、约束少的小体量网剧,这倒是个机会——尤其是在三大平台打开大门,全面铺开分账模式的今年。
https://mp.dayu.com/images/5e2cdbb7d3064f98b1bd0e8fa913f40dee8341f72e639c2dde93d4a9b191b52f1534739346286" DATA-INFOED="1" DATA-WIDTH="1000" DATA-HEIGHT="667" DATA-FORMAT="JPEG" DATA-SIZE="22271" DATA-PHASH="a08000208000000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不过,尽管近年各平台对分账网剧的分成规则,一直走向利好,但是对纯粹“靠实力”的分账模式到底能不能打,很多人心里还是个问号。
今天,我们不妨仔细聊聊,这大半年来,分账网剧究竟活得怎样。以及,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才适合“分账”。
我们先看数据。以分账网剧发展规模最大的爱奇艺为例。
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在爱奇艺采用分账模式上线的网剧,已经超过了40部,相比去年在数量上稳中又升。如果计算上7-8月暑期档的集中上新,今年爱奇分账网剧数量“破百”几乎已无悬念。
https://mp.dayu.com/images/37870baae3f140aa8a40d1f912dff7d4dab6efa4bbddabf478cda3b94ab9a2fc1534739347293" DATA-INFOED="1" DATA-WIDTH="900" DATA-HEIGHT="1280" DATA-FORMAT="JPEG" DATA-SIZE="239628" DATA-PHASH="a08202801040000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从播放量上来看,类似去年《花间提壶方大厨》那样的8亿爆款,今年还未出现。不过,播放量破亿的作品已经超过7部,其中不乏《半妖皇帝》《十里桃花后传》这种,“收益比”较高的小制作。
本表格由影视独舌根据爱奇艺官方平台发布资料整理,播放量计算区间为2018/1/1-2018/8/15
客观地说,分账网剧数量的迅速上涨,也确实冲淡了市场红利。
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分账网剧播放量与数量呈倒挂态势,集均有效播放,同比、环比均为负增长,分账收入的“马太效应”愈加明显。
https://mp.dayu.com/images/675551bc0cb54610ad2a018a896576e6db9a2c4e036935d1299fafcb4848108b1534739347705" DATA-INFOED="1" DATA-WIDTH="865" DATA-HEIGHT="545" DATA-FORMAT="JPEG" DATA-SIZE="35027" DATA-PHASH="a00000202000000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其实,集均播放量在今年的下降也并非毫无缘由。
在《花间提壶方大厨》这样的作品,向业界演示了分账模式的巨大潜力后,今年有不少积压电视剧先后涌入这个“小池”。但是,付费会员的增速与之并不匹配。如此,自然就会造成集均播放数据的调整下行。
https://mp.dayu.com/images/3c9079b880e84dd68855705d1d6144e63e333b6a5138a0c48ee5366188f8fb6f1534739348019" DATA-INFOED="1" DATA-WIDTH="1080" DATA-HEIGHT="718" DATA-FORMAT="JPEG" DATA-SIZE="118013" DATA-PHASH="924422a6c1e28211"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不过,这种下降,并不能阻挡分账模式的扩张发展。因为,平台方在“腰部”内容上转嫁风险的决心,已经非常坚定。
所谓“腰部”内容,就是在头部大剧、主打自制之后的内容梯队,这也是平台方对分账网剧的基本定位。
它们用较多的数量,水准线之上的质量,满足各类观众的看剧“刚需”。
平台方则能用合理的成本,兑换有效播放量,搜集海量的用户数据,让已经在头部内容上承担了巨大市场风险的“钱袋子”喘一口气。可谓一举多得。
https://mp.dayu.com/images/c53456207c8a4620b0a5841d62ab71f3a0ccc81afd9f57088b7f8c4161d6faba1534739348432" DATA-INFOED="1" DATA-WIDTH="640" DATA-HEIGHT="301" DATA-FORMAT="JPEG" DATA-SIZE="19760" DATA-PHASH="82a020028000000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在三大视频网站已主导发行渠道的今天,打开大门,用日渐上扬的会员基数——而不是版权费——换取“腰部”内容的平台意愿已经非常明确。
如此前提下,中小玩家与其被动跟投大剧,不如主动在分账网剧上布局。
从目前分账网剧的行情来看,网剧的“腰部”市场,有它自己的规律。
首先要明确的,是体量控制。
在“马太效应”明显的影视行当,“腰部”并不是什么好词。
头部剧集的播放量,是以百亿计算的,而“腰部”分账剧即便最高的,也不足十亿。“腰部”市场虽然门槛低,但是“粥少僧多”,所以大体量选手需谨慎。
究竟体量应该控制到多大?我们可以预估一个大致的数值。
参照今年上半年热门分账剧《半妖皇帝》(12集)三个月累计收益1000万的规模,考虑后续累计收益和未来制作成本总体上涨的趋势。一部36集,分三季在爱奇艺播出的分账剧集,投资规模应当控制在3000万左右,才可能回本。
不过,也有第三方数据公司,就目前顶级大剧的播放量,参照分账规则做过测算。
https://mp.dayu.com/images/61e425ecdcfa447c8558309414bb9cd52e7705ee004c67742dde947f8368ec871534739348764" DATA-INFOED="1" DATA-WIDTH="1080" DATA-HEIGHT="388" DATA-FORMAT="JPEG" DATA-SIZE="76453" DATA-PHASH="918124344270228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据计算,如果按照爱奇艺的规则测算,《扶摇》的预估分账收益可突破7亿,这个数,甚至远超它目前通过版权售卖获得的收益。
https://mp.dayu.com/images/d18a6f4c992f408290f4678bd73ef67d11a18cbef6af0c08c6d657f283f77f1d1534739349278" DATA-INFOED="1" DATA-WIDTH="865" DATA-HEIGHT="487" DATA-FORMAT="JPEG" DATA-SIZE="44979" DATA-PHASH="e1b010020200300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https://mp.dayu.com/images/bd7286fe961944da948aab1b422f84268fb6610c8eeb8592c6e155314c0059fd1534739349513" DATA-INFOED="1" DATA-WIDTH="865" DATA-HEIGHT="487" DATA-FORMAT="JPEG" DATA-SIZE="38093" DATA-PHASH="a4b0114202042021"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但同样是大剧,同样按照爱奇艺的规则测算,《琅琊榜2》如果按播放量分账,则只能获得1.04亿的收益,跟片方公布的2亿成本相距甚远。
https://mp.dayu.com/images/857263951dc845dabfd4a3a7f2fc21488d483e69e02fe45e5af5ecfb70fe84e31534739349772" DATA-INFOED="1" DATA-WIDTH="865" DATA-HEIGHT="487" DATA-FORMAT="JPEG" DATA-SIZE="39137" DATA-PHASH="c0b0c2c20384232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当然,这个测算只是不考虑回本周期、平台合作模式考量的“生搬硬套”,但由此也可侧面说明,在“腰部”的小池里,大体量选手需谨慎。
第二个基本共识,是类型的下沉。
“腰部”内容并不高级。它不是最大公约数的头脸,但也绝非长尾。
今年以来,各平台的付费会员数都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根据腾讯Q2财报,腾讯视频会员数已经超过了7400万,同比增长121%;爱奇艺的Q2财报则显示,会员规模增至6710万,同比增长75%。
https://mp.dayu.com/images/6dfaa559f8fe4c8f85bd3e5050b721b80437c81c6c411f80fb25a458caba6e9b1534739351198" DATA-INFOED="1" DATA-WIDTH="400" DATA-HEIGHT="240" DATA-FORMAT="JPEG" DATA-SIZE="17534" DATA-PHASH="c390e0021004128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如此快速的会员增长,从根本上得益于付费会员的下沉。
原本付费会员“轻奢”、“皇冠”的定位,随着四、五线城市以及广大农村地区用户的加入,变得不再准确。对于这部分数量庞大的会员,在看完头部大剧后,想要付费观看的,并不是细分、专业的长尾内容。
所以,就像网大一样,一般取得较好收益的剧集,往往都是能满足“刚需”的下沉类型。
女性会员要看古装、甜宠、偶像;男性会员要看热血、玄幻、军旅;当然还有悬疑探案,降魔打怪……
对于不缺空闲的这一部分会员,能用来杀时间的“刚需”内容,多多益善。
https://mp.dayu.com/images/8906cda9bc3b4fce92fe31352d4859ff5481646c12c44df2ea7832d5b2ce41b81534739352862" DATA-INFOED="1" DATA-WIDTH="600" DATA-HEIGHT="291" DATA-FORMAT="JPEG" DATA-SIZE="47259" DATA-PHASH="909084808200806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第三,还要看平台机会。
虽说分账网剧,主要靠实力说话。但并不意味着,平台选择和运营支持不重要。
同样一部剧,在不同平台的计算规则下,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方面的对比,笔者已经在此前写过,想详细了解请搜文章——
重磅|网剧分账模式全面铺开,是新淘金地还是舔血刀尖的营生?
另外,各平台的运营引流细则也不尽相同。分账网剧,虽然很难有开屏广告、首页横幅这样的“精贵”推广位置,但是如果能在平台推荐机制下,形成PGC品牌(如爱奇艺号),精准分发给用户,也将会流量有很大提升。
https://mp.dayu.com/images/bf3b3d4c7bac4e6aa029f85effdd02dab16040dd2768d7841850991ad01c253d1534739353346" DATA-INFOED="1" DATA-WIDTH="999" DATA-HEIGHT="1413" DATA-FORMAT="JPEG" DATA-SIZE="227316" DATA-PHASH="8180226082008180" TITLE="“头部”的台网大剧遇冷,“腰部”的分账网剧能逆势顶上吗?" />
今年6月份,优酷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分账网剧《二龙湖爱情故事》。系列网大《二龙湖浩哥》的四平草根团队,从网大杀入了网剧市场,获得了接近2亿的播放量。
所以,最后还是那句话,对于中小玩家来说,分账网剧机会大于风险。起码,是个比网大机会更多的“练武场”。
【文/铁皮小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