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妖猫传》举办研讨会,影评人就十大焦点问题激烈争辩

(2017-12-25 13:35:04)
标签:

杂谈

近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组织专家研讨了陈凯歌导演的新片《妖猫传》,张颐武、钟大丰、杨远婴、陆红实、贾磊磊、张卫、赵卫防、王海洲、黄浦宜川、赵彤、索亚斌、左衡、王纯、李星文、胡建礼等出席了研讨会。大家对《妖猫传》十大焦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RN4ZPs

焦点一:幻术

《妖猫传》比较突出地表现了幻术,不仅成为影迷关注的焦点,也是专家们研讨的焦点。

研讨会上,有专家表示:这部电影用幻术重现了唐朝的灿烂与辉煌,讲述了幻与真的关系。幻术也是电影之术,从这个角度看幻术一方面是钱,一方面是欲望,最后积淀出那些所谓灿烂的东西。影片中妖猫试图重建极乐之乐理想世界的目的,正是通过对金钱、对欲望的把控来完成的。这个故事非常具有隐喻性和爆发力。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gQQQW8

有的专家则表示:《妖猫传》中奇幻场面的营造主要靠幻术,但是相由心生,本片高明之处就在于用“感情”来维系幻术,利用了人们对大唐盛世繁华景象的情感渴求,打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虚拟世界。

影片中几乎所有的局部,都在解构已有的建构和已有的讲述,解构的还有人们对于盛唐的记忆。那场极乐之宴就是由幻术大师变出来的,所以最后指向了一种结构性的、不可知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其实我们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读解,凯歌这部片子的好处是在于他提供了比以前的作品更丰富的读解可能性,但是他又不给我们一个特别明确的结果。

焦点二:杨贵妃

专家们讨论了杨贵妃的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有专家认为,《妖猫传》用一个女人来展现大唐的辉煌,这个人就是杨贵妃,她是大唐盛世“文化软实力”的代言人,她和另一帮代言人(即以李白、白居易为代表的诗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因为如此,这个女人的身上被寄予了一种特殊的情怀,一种足以迷倒万千臣民的神秘魅力,所以她仅回眸一笑便可以让皇帝、百官乃至大唐百姓一见倾心,甚至可以把白龙和丹龙迷得神魂颠倒,这里其实是用了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ezqXMu

有的专家分析道,这部影片通过杨贵妃的塑造表现出对女性的崇拜。同时,还在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在没有危机的时候,杨贵妃是大唐盛世的一个代表、一个骄傲,大唐所有的辉煌都通过这个女人来实现,她也是欲望的代表,杨贵妃美到极限后,男人一看就晕了,很多男人愿意为她而死,但是一到危险来临的时候,大唐就不需要她了。影片对女性的悲剧命运寄予了深深的同情。还有的专家则认为两位少年的视角代表了原著作者的视角,表达着原作者对中国大唐盛世的很多想象。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dhrX5U

焦点三:唐明皇

既然赞美了杨贵妃,那么影片对唐明皇的描写站在什么角度呢?是不是唐诗《长恨歌》中描写的深情皇帝?

有专家认为,《妖猫传》可以说是从当代女性视角,对《长恨歌》这一经典历史文本中的唐明皇进行的一次解构。 白居易的《长恨歌》把“唐明皇”描绘成一个深情的帝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情佳句,但是影片通过对杨贵妃死亡真相的揭示,彻底暴露了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皇帝为爱哭瞎双眼是骗局,实则是被妖猫挖去了双眼;他其实一直把杨玉环当成一件高贵的玩物而已,为了权力随时可以牺牲掉爱情。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SVLLuK

有的专家表示,唐明皇有过爱情,但在特殊情况下,求生的意志战胜了他曾有过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有的专家分析道,凯歌导演对唐明皇有独到的人性观察,描述了唐明皇的诸多不妥,将他的人性往深里挖掘,表现出对封建君主的思考。

焦点四:白居易

对影片中塑造的白居易,专家们也有各种说法。

有的认为,导演通过对白居易的塑造,体现了他自己对文人、对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或者对艺术的一种致敬。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TseaFE

有的专家说,洒脱不羁的白居易对皇帝死亡真相和对杨贵妃死亡之迷的执着破解,一方面表现出诗人高贵的自由人格,另一方面也展现了大唐的开明风气。这与当下环境形成了一种巧妙的对应,同样是一名艺术创作者,导演陈凯歌显然对这种宽松舒适的创作环境和心态有所向往。

有人则表示,影片表现出白居易高于李白的倾向,这与日本学界的对李白和白居易谁高谁低看法是一致的。

焦点五:妖猫

对于影片的核心形象妖猫,有专家认为,它有象征意义。

首先,它是大唐盛世的见证者,它是杨贵妃最忠诚的守护者,在贵妃陨落后,它吹响了复仇的号角。其次,无处不在的它成了欲望的禁令,它要把现实的欲望全部压抑掉,重新建立一种秩序,所以当陈云桥在妓院行男女之事的时候它出现了,而后又在妓院里扫了众人的雅兴。黑猫(妖猫)就是杨玉环的复仇替身。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bd1WJU

焦点六:影片主题

这部电影的主题是引起专家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大家各持己见,看法不一,有的认为它是佛教主题,有观点认为它是命运主题,有的认为它是女性的立场表达,有的认为它是完整的历史隐喻……

认为这部影片呈现出佛教生死观的人认为,其涉及了关于灵魂的表述。其实小和尚一直在寻求佛教中的超越生死的观念,其中有一句台词也与这种观念有关:“我的灵魂不在躯体里很久了”。全片弥漫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的价值观传递。它讲述了创作者对于生死、对于逝世的理解。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awwQme

认为影片具有命运主题的专家说:陈凯歌的许多影片都贯穿了对命运的思索,外界迫使自己和命运进行抗争,《道士下山》有这个影子,《妖猫传》也有这个影子,所有人的结局都不能说很完美,但实际上都是他们对自己既定命运的抗争,这个意念在凯歌的电影里一直有延续。陈凯歌在这部电影里设定了两种命运,一种是杨贵妃的死,一种是和尚从日本来,这是一个哲学的命题,怎么样才能够到达幸福的彼岸而不被现实痛苦所纠缠。

有的人认为,陈凯歌似乎怀疑所有终极美和代表着终极真理的东西,他疑问这类终极是否曾经存在过,如果存在过,那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过?在《妖猫传》中,杨玉环的美就是代表了一种终极真理,而探寻她死因的过程就是寻找终极真理的过程。白居易和空海代表了两个追求的向度,一个是要追求极致的艺术,一个是要追求解脱的宗教的含义,最后它完成的是理想价值意义上的破灭和重建,这才是陈凯歌电影里一以贯之的东西。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的精神内核是女尊男卑,是站在女性视角反思历史。

有人则认为,这部电影是历史的隐喻,极度地宣传大唐的辉煌,充满着隐喻性想象,它在讲人生如戏,历史如戏,讲述了大唐从弯到直的历史,讲述了大唐神秘的魅力超越了原有的力量,讲述了极乐的世界,这个极乐既有感情的极乐,又有秩序的极乐,黑猫挖眼睛是秩序的禁令,所以影片讲了大唐从感性到理性的绝对飞跃。

焦点七:故事结构

这部影片的故事结构,是专家们争论的又一焦点。  

有人觉得这个故事很大胆,在真真假假之间,在历史史实和大胆虚构之间寻找一种逻辑关系,整部影片的逻辑关系比较严谨,剧本完成度也比较高。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ZUg6pU

有人则认为这部影片可以说由两部片子组成,前面是一部片子,后面是一部片子,前面和后面其实是两个故事、人物稍微显得有些隔离感。

有的专家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独特的结构方式:它是小叙事,大历史,用黑猫开戏,引出重大的历史事件,执念很深,想回到盛世的大唐。最后影片把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通过想象的方式和丰富的技术手段展现了。

焦点八:长恨歌

影片似乎否定了著名诗歌《长恨歌》的历史真实性,对这一点,专家们也意见不一,有的专家认为影片经过了否定过程之后,又回到了原来《长恨歌》文本原点上,有的则认为否定就是否定,没有回到原点。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YBrmlM

有人这样分析,《长恨歌》在影片中是一个很有趣的文本,它对大唐盛世的描述直接影响到《妖猫传》电影文本的影像建构,通过幻术展示出一幅幅盛世图景,但是在叙事推进中通过对一桩历史悬案真相的揭秘,让已经建构起来的盛世图景又迅速被解构掉,也颠覆了观众对于《长恨歌》原本的认知。巧妙的是,导演通过男主人公白居易在影片最后的觉醒,不再刻意去修改出一版真实的《长恨歌》,所以又回到了最初的版本。就像原本的平静的湖面,被一块石子激起一波涟漪,最后又回归平静。

焦点九:大唐气象和画面制作

专家们对影片表现出的大唐气象及其画面制作同样反响热烈。

有人表示,《妖猫传》对陈凯歌前几部影片所呈现出的一贯风格还是有所承袭的,比如说绚烂的特效场面,在本片中具体表现在大唐盛世的视觉呈现。陈凯歌导演的影片喜欢追求“极致”。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VL6sk4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的展现的大唐气象以唐明皇和杨玉环为焦点展开,以男人对杨玉环的钦慕为角度展开,这样有其典型性但也有局限性。

有人提到,为了拍这个电影,陈凯歌跟当时的政府和开发商合作花了20多亿做了唐城,它和横店的古代建筑是完全不同的,这部影片里的唐城视觉新鲜度是很高的。实体拍摄,再加上较好的特效,复原了人们对唐朝的想象。

焦点十:导演的创作追求与市场把握

专家们认为导演在创作中有一种认真的态度,导演对观众和市场有自己的把握和认识。

有专家回忆,这些年来,从《梅兰芳》到《赵氏孤儿》,再到《道士下山》,陈凯歌导演的每部作品都有新的视觉探索。虽然有人评价他的电影作品总是半部好片,前一小时很精彩,后半部分就有后劲不足的感觉。但《妖猫传》改变了过去的惯性,是比较畅快淋漓地完成了整部影片,也可以称得上是凯歌近十年来最好的一部作品。

有人担心这部电影有一定的文化深度,会让个别观众处在懂和不懂之间的状态里。有的人却不这样认为,因为不同的观众会在不同的层次上理解这部影片,每一类观众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WFDAaO

有人表示,从电影形态来讲,从过去《黄土地》式的这种极端写实向现在《妖猫传》的极端写意的转型,陈凯歌的电影观念有非常大的转变,他完全把电影作为可以想象的世界来营造,而不再纠结于历史和现实,所以他的电影具有一种解构和建构的双重意思。

还有人说,《妖猫传》基本上完成了一个合乎逻辑并带有悬疑感的完整故事,有照顾观众的商业走向,也有文化思考的一定高度。

有人从另一种角度分析,说《妖猫传》是一部日式风格和陈凯歌艺术理念融合在一起的影片。《孩子王》里陈凯歌那种对很多东西的质疑和解构态度,在这部影片里还能找到影子;《无极》里面放风筝的情节,到了本片演化为利用幻术将人变成白鹤飞来飞去。当然,本片也渗透着陈凯歌后现代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具有碎片化的散点透视。

http://si1.go2yd.com/get-image/0JOZsXWpdN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