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部顶着“2017最佳”帽子的电影,为什么我说它只是“一般好片”

(2017-08-20 12:58:16)
标签:

杂谈

先讲一个笑话。

小明从小就喜欢搜集鬼故事。

有一天他来到一间专门卖鬼故事的书店,问老板哪一本鬼故事最可怕。

老板从背后拿出了一本,对小明说,买可以,但千万不要翻到最后一页,因为最后一页,最可怕……

小明说,我要买。老板说,一千块。

抱着书回到家的小明,还是经不住好奇心,直接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建议售价15块……

(WTF?哈哈哈哈……)

http://p3.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3b7a1d80b

这是一个关于鬼故事的冷笑话。当然,这不是我原创的或瞎编的,这是程伟豪导演的台湾电影《目击者之追凶》(以下简称《目击者》)结尾引用的冷笑话。据他在访谈中所说的,这是在台湾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冷笑话。

不过,《目击者》不是一个关于鬼故事或喜剧类的电影,而是一部悬疑片。上面这个很巧妙的冷笑话在电影中的意义,我们也留到后面再讲。

盲人摸象得到片面真相,真相反转再反转……

《目击者》像很多的犯罪悬疑类电影一样,构建了一个无巧不成书的故事。

主人公是一个颇有干劲的社会新闻记者小齐(庄凯勋饰),他意外地发现自己开的车子是借尸还魂的事故车,更巧的是,他还是9年前那个撞车事故的目击者。由于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和性格,他开始追查真相,但他却陷入了无底黑洞。

http://p2.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24da13e47

随着小齐对这个悬案的调查,导演给我们剥开了一副意想不到的画面。并且,一再地反转,一再地改写,直到最后,才还原出一个事实真相(为了防止剧透,此处就不展开分析了)。

反正到最后,大家肯定看得目瞪口呆。

在叙事结构上,并非是罗生门式多视点叙事,而是重复叙事。核心事件非常简单,就是9年前的雨夜小齐遇到的车祸事件,肇事者逃逸的那一幕。电影的叙事脉络一直都很清晰,围绕着主线不断推进,推进一点点又回到主线,重新分析,重新提供新的信息,让观众再重新推敲和理解一遍。

http://p2.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917179725

这也是这部电影最优秀最值得肯定的地方。从创作上讲,这对前期剧本要求较高,但后期拍摄难度较小,也不用费尽心机设计一些刺激感官的大场面飞车、追逐等戏份,完全靠严密紧凑的情节节奏抓住观众,创造观影乐趣。大陆电影这类题材的创作可以借鉴,其实陈正道的电影、忻钰坤的电影都是这个路数。

http://p2.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aa058f86e

这样的叙事和剧情,还有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人物塑造,最大效率地完成了人物的颠覆性。每一次提供新信息,返回重述,也重新塑造了人物,或者说一点点揭开了人物的本来面目。这非常好玩,看着看着你会感叹,原来这个人竟然是这个样子的。

世界的本来面目是互骗互害吗?没有一点温情的电影是好电影吗?

《目击者》有漏洞吗?当然有,看完以后,从那种一环扣一环的紧张节奏牵引下走出来,理智地去分析,你最直接地会感叹一点:台湾太小啦!台湾的人口这么少嘛?怎么会那么巧啦……等等之类的。

http://p1.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b4b3e0eb4

我是素来很反感拿生活逻辑去对应电影中逻辑的人,计较这种艺术创作符不符合生活本来可能性的概率,没什么意义。我觉得,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

《目击者》很像这几年的韩国犯罪悬疑片,扒开故事壳一看,发现里面全都是黑的。电影前面让你感受到善良与正直,下一秒把这些全打碎了。看到最后,你才明白,文章开始那个鬼故事的真正意义。

那个关于鬼故事的冷笑话,听完发现,人比鬼更可怕。因为人会欺骗。《目击者》的主题就是讲周围一圈人在利益的修罗场中互骗互害的故事。

http://p2.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51a2ae346

有大V公号的评论称,这部电影“是扒下这个世界的底裤(潜规则),露出它本来互骗互害的面目”。我只同意前半句,而后半句,恰恰是这部电影的不足之处。

世界的本来面目,真的如这部电影中所揭示和批判的那样互骗互害的吗?《目击者》展现的的确如此。

http://p2.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c24b967b2

看似挖掘真相解救受害者的小齐,看似优雅柔弱的女神同事Maggie,看似无辜悲惨的受害者徐爱婷,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小警察阿纬,看似人还不错的报社长官邱敬凯……这些主角配角,没有一个好人。

甚至这部电影中,连修车行的阿吉、“受害者”的前男友、警察局的阿sir这些打酱油的角色,都不能说是好人。

http://p3.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7d1d08f01

没有一个好人的电影,是一部好电影吗?写尽人性之恶,写尽黑暗的故事,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一般好”的片子。不断地黑吃黑,有什么意义呢?只能提供观影快感和一定程度的批判意义。

更进一步说,电影可以宣泄让人灰好几天的负能量,电影也完全可以不惩恶扬善,完全可以没有美好的结局。可以没有纯粹的好人,但是不能没有一丁点的温情。

http://p1.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d48accffa


http://p2.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8105f4a2e


http://p2.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e4813ab10

电影的主人公小齐,完成了一种人物蜕变,他的结尾的确非常出人意料、颠覆观影经验,比同样以记者为主人公的电影《夜行者》(2014年,杰克·吉伦哈尔主演)还恐怖。

他由曾经的灰色地带(看到车祸抢新闻不会救人,与警察有不正当的勾当,但是还存有一定的正义感),偷钱时的一念之差忘记了善恶,到结尾,他已经是利益至上、善恶无意义了。

http://p2.pstatp.com/large/3225000436cf000661ea

真正厉害的不是给定一个一黑到底的结局和善恶无意义。就像单纯肯定韩国犯罪悬疑片,是由于揭露与批判的力度大。但社会、权力部门、人性真的有那么黑吗?难道不是片面化地流于“妖魔化”社会和体制?像《绣春刀》一样讲一伙黑色的江湖人很容易(我肯定《绣春刀》开创性的类型杂糅意义,但不推崇那种用爱情置换掉侠义的价值表达),像《聂隐娘》一样讲得不煽情又有情义就很难。

http://p3.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930f68a8c

真正好的电影不是全黑的,还是能传达一些积极的能量。通过一个犯罪悬疑的故事,去打碎一切善恶道德,很容易,去讲正能量,才更难更高级,不是吗?

【文/洛神】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http://p3.pstatp.com/large/32200004398a9246c18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