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昨日,由新浪携手《悟空传》剧组,围绕电影《悟空传》相关话题进行了一场名为“经典IP在当下语境中改编的得与失”的论坛对话。《看电影》杂志主编阿郎担任此次活动的主持人,《悟空传》的原著作者今何在、导演郭子健、主演彭于晏和资深媒体人陈昌业、李多钰、徐元悉数到场。
http://p2.pstatp.com/large/2edd0004ecbfbd18806f
此次论坛不仅对电影《悟空传》在票房和口碑上的两级分化做了深度的总结,也围绕“IP改编的得失”话题做了相对客观的谈论。
口碑两极化:主创们心态好“这是每部电影的命”
在谈及电影的票房问题时,虽然形势很乐观,但导演郭子健表示“在票房上完全没有期待,作品面世以后就有自己的命,这个是主创不能左右的”。对于网上质疑的声音,郭子健表示自己早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一方面是因为这部作品改编自超级IP的特殊性导致了它必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一方面他认为要想做好的电影就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而不能过多地顾虑观众的看法,那样做出来的东西是没有个性而言的。原著作者今何在也表示很理解网上两级分化的舆论,“这是每部电影都不可避免的情况”。“孙悟空”的饰演者彭于晏表示:“被在意比一致好评更重要”。
http://p3.pstatp.com/large/2ed500041fd41747babd
媒体人陈昌业对其“重工业特效”做了极大肯定,认为从影像风格来讲,这是一部极具郭子健风格的影片,这部电影将大气的特效场面和细腻的浪漫情怀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媒体人们也对片子做了客观的评价:肯定了电影的影像完成度,但是在经典人物的颠覆性上却欠火候。而这也与《西游记》这一经典IP的大量影视作品面世有很大关系。
主创们心态颇好,甚至在被问及片源泄露之事时,主创们笑道:“省得放预告片了”,并表示“已经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警察叔叔”。
改编难度大:原著多线索,主人公没招数,人物性格来救场!
网络上评论的最大槽点声音便是“对原著的颠覆性太大”,针对于此,导演郭子健做了细致的分析。导演称,今何在老师的原著多线索且人物招数不明显造成了其在改编上的无从下手。在和原著作者进行两天的讨论后,他们商定就从孙悟空的人物性格着手来带动整部电影的节奏。这也是导致观众口中的“无情节性”、“悟空宣言式价值观输出”评论输出的原因。
http://p2.pstatp.com/large/2ed600029a04d0e9a99d
导演郭子健总结道:“极致的努力造就了自己对这部片子的绝对满意”。导演的“悟空气质”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导演自称很喜欢别人说自己有悟空气质,他不否认自己的“中二”,不感觉“中二”是件坏事。大家看《悟空传》里的悟空比较低龄,那是因为这是年轻的“悟空”,年轻人的活力与“中二”是不可避免的。
导演还在现场和大家分享了“花果山篇幅少是因为强调秩序被破坏的意义”、“人物幼龄化是人物阶段需要”、“悟空和花果山的牵绊性没有体现是因为相比怀念更注重强调人物行动力”等问题,为大家解开了疑团。
http://p2.pstatp.com/large/2ed600029a05f39c92fa
改编之路任重道远:IP越经典,同质化越严重,人物颠覆要靠细节取胜
论坛上,各位电影人对《西游记》IP改编的影视作品做了一个简短的比较。改编作品众多,虽然人物特质和故事呈现上很多都有同质化现象,但是细节的改动却将能颠覆人物的既定形象。
比如1986版本《西游记》中是观音娘娘给孙悟空带上的紧箍咒,《大话西游》中是悟空自己带上了这份束缚,这一细小的变动却将孙悟空的悲剧性意味大大增强,也加重了其神行和英雄性的色彩。经典IP的改编之路任重道远,这需要创作者们在心中塑造出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主人公,以其人物性格带动细节变化。
http://p3.pstatp.com/large/2ed700029d081ca6afc2
《悟空传》剧组和各位电影人、媒体共同讨论了影片中被质疑的种种,也总结出了IP改编中不可避免的“失”与让人欣慰的“得”。
【文/孙丽颖】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http://p1.pstatp.com/large/2ecd0004c7d131e1fe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