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最近,一部名为《千面英雄》的电影剧情化真人秀出现在网络平台,没能引起大众层面的关注,倒是成了业内探讨的话题。但和以往不同,《千面英雄》所引起的小规模技术探讨横跨了电视节目和电影两个行业。
或许是由于制作方完全抛弃了常规节目依靠流量明星和直接任务竞赛体的模式,《千面英雄》没能获得优质资源推广,项目本身也没有跟进的宣传营销,在上线后三周六期后,这档全新模式的真人秀流量平平,但是,一些看过的网友却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不过,在留言中也有激烈争论,有些网友误以为点进了剧集或电影,感觉类型奇特难以辨清。
一
《千面英雄》的导演杨挺竹是国内主流的商业广告导演,曾经为别克、凯迪拉克、宝马、英菲尼迪、海尔、三星等众多知名品牌执行过商业产品的发布广告和品牌片传播的拍摄。对他来讲,讲好故事、拍优质的画面本身并不难。
但是,《千面英雄》对他来说好像有些费力不讨好,甚至有入错行的感觉。当被问及为什么要在一个纯素人模式上砸下这么多预算和精力做制作时,杨挺竹说:“这个模式的实验几乎搭进了从业这些年所有的朋友关系,从前期筹备开始,几经周折说服李岩崴的美术团队参与,他们打造过《一九四二》、《非诚勿扰》等大制作电影,是冯小刚导演主要合作的美术团队之一;以摄影指导李雪涛为核心的上百人的庞大摄影团队,也创作过众多国内顶尖的视觉广告和电影作品;包括来自香港成家班的吴永伦和他的动作设计团队,这些主创参与者都在去年推掉或者改变了原来的工作计划加入进来。我觉得首先是江湖上朋友间相互帮衬的关系。其次,大家当时认可了这个剧情加上开放性拍摄的实验模式,至少值得一试。不论商业广告、电影还是如今这个实验性的项目,不拍烂片是我们这帮人最基础的期望。”
事实上,如何将《千面英雄》的技术执行落实到一个400人的电影摄制组,也是个难题。虽然从导演、美术、动作、还是摄影上来看,牌面儿上《千面英雄》似乎都有足够的实力呈现出电影质感,但这毕竟不是电影创作,《千面英雄》与电影摄制组熟悉的常规工作方法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碰撞。
“为了突出真实感,必须牺牲控制,在这个模式中,失去控制对导演来说是最可怕的,我无法用正常拍戏的沟通方式和6位体验演员沟通,因为保密对摄制组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所以,我只能尽可能控制除了6位演员之外的所有因素,不停推演开放情境的可能性和情境中其他助演演员的细节,想尽各种办法让效果可控。为了塑造真实体验。对6位体验演员而言,我只要求他们真实呈现自己的感受,这才是真实的人性。每次开机之前,我都和演员说:相信情境,做自己。”
二
近十年是中国综艺类节目“野蛮生长”的时期。在以明星大咖和猎奇为主导的娱乐市场环境中,以素人露面、追求真正故事情境体验的《千面英雄》显得并不讨巧,但是,在看过节目后,确实会有不同以往节目的制作水准和带入感。有网友留言表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节目,和别的真人秀都不一样,好玩儿。”
这就是《千面英雄》玩的新游戏。杨挺竹强调:“剧情沉浸式,即是将所有参与者置身在极端环境与场景下,令参与者在事先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做出选择,敢还是不敢?成功还是失败?甚至你与情境中的人说的每一句话都将影响故事发展。我们试图用不同方法接近每个人内心的边界。”
对于这次“势必艰辛的探索”,杨挺竹对市场反馈的态度,并不如想象中的那般敏感,而是很真诚。“首先我还是要说商业上没有成功的作品就一定不能算成功;第二,在现实条件下,我无力决定《千面英雄》最终的结果怎样,因为它是个复杂的运营共同体,并不是由我一个人或者我的制作团队就能决定。第三,一年以来,我对《千面英雄》充满诚意,也在现有条件下即将完成我自己的奇幻之旅,将最后的成片呈现出现,也算没有辜负大家在制作品质上的期望和实验精神。最后,我只是希望坚守初心,做出一个至少有探讨价值的作品,一种在未来影视市场上具备商业想象空间的模式。”
他认为,在制作层面上,这个实验创新的模式有它本身具有的价值。“在一个商业并不成功的模式里,我没有资格去预测未来,但我们用跨界的方式让一个开放性的情景真正地进入了电影标准,换句话说,制作精良并不是毒药。今天,你可以说它不对,但是它一定不属于‘烂’的范畴。我们对创作抱有敬畏之心,这一点,至少赢得了尊重。”
同时,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千面英雄》完全颠覆了传统真人秀节目的套路,为市场提供了更多的制作选择。”
三
如果把《千面英雄》放到现行的综艺节目发展体系中来看,它的失意甚至是可以预见的——虽然杨挺竹一直以来都非常抗拒将《千面英雄》归为综艺节目。
通常真人秀节目核心受众的痛点有二:一是满足偶像崇拜,二是满足窥私欲。全素人阵容的《千面英雄》很难提供偶像崇拜,尤其是对于模式理解的门槛提高,故事节奏又不是观众所熟知的,以至于短时间之内无法参与掌控其中,粘性势必下降。窥私欲?也行不通。窥私欲的缘起必须是受众对特定对象拥有好奇心。素人显然无法构成好奇的理由。所以,这也是流量卡司为何常年受到真人秀节目制片方力捧的原因。模式呢?这种观察参与者落入一个特定环境中的即时反应或许算得上可以启动好奇机制,但也不能让观众一直专注地看下去——这种刺激太小了。
在目前的市场和观众接受习惯下,片方希望提供的参与者和受众发生情感共振的的剧情沉浸式体验难以实现。
杨挺竹倒是很平静地面对现实情况。他讲到《千面英雄》的缘起。这个项目构思起源于2015年的一次旅行,杨挺竹与现在《千面英雄》的总制片人鲍毅、编剧马悦、执行制片人臧帅,四个人聊着聊着就蹦出了《千面英雄》的初步构思。
“我们忽然有个一个想法,如果把所有的挑战设定在一个成熟的情景故事线索里,给普通人一次历经磨难成为英雄的机会,如果再用电影摄制组的整合方法来拍摄一个有故事性的真人秀,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
彼时,杨挺竹与鲍毅、马悦、臧帅四人是商业广告和发布领域的铁搭档,他和他的执行团队协助鲍毅完成了众多豪华汽车品牌的产品传播。鲍毅也是国内商业产品传播领域,特别是豪华汽车品牌发布领域很有名气的操盘手。
“我们那个时候已经合作6年,执行过很多让不同品牌客户满意的案例,讲情感、讲故事,读懂中国的消费者是我们一直不忘的初心和追求,和大多广告从业者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刻意忽略掉视觉参考这个环节,鲍毅总在提醒大家复制别人难有突破,创意上要打引领战而不是潮流的跟随战,所以很多项目创意阶段真的就是大家天马行空的缘起,然后一步一步精准地接近了最佳状态。”杨挺竹讲起过往岁月,“在商业领域,我们当时有股艺术上的拼劲儿,总在努力超出客户的的期望值,而并不只把他当成一个商业项目来执行。共同的价值观也让大家积累了很多信任和信心,《千面英雄》顺理成章地产生了”。杨挺竹对那一段经历充满感情,“商业领域的创作上,那一段算是我们的黄金时代。很少有国内的团队组合能够达到我们当时在一起的默契和执行力。”
《千面英雄》放弃已经被市场证明的真人秀流行吸金模式,打造一种全新的故事情境沉浸模式,杨挺竹与鲍毅这两个影视行业的老炮儿,都深知充满实验性。“没有参考模式,不光是创作,甚至是创造”。
导演杨挺竹说,《千面英雄》实际上是在和观众探讨“成为英雄”的可能性。“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英雄情结,不管是看到影视作品里的大英雄,还是在地铁上遇到突发事件想冲上去见义勇为,其实都是英雄梦的范畴。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一些人似乎连见义勇为的勇气都没有。这其实是个普世价值观的探讨,我们希望超现实情境下,观众能够看到普通人在故事里被推到抉择的那一个时刻,就像时势造英雄,他有没有可能成为自己的英雄?英雄,就是在人性边界的那一个瞬间,比普通人多百分之十的勇气。”
事实上,《千面英雄》上线播出后,在杨挺竹的个人微博上,也陆续收到一些业内人士的留言。“很感谢,行业内的留言都是善意的。有电视平台从业者在询问我们整体的制作周期和后期团队的规模;也有制作公司在善意的表达如果在六个体验者里增加一到两个明星,市场前景会大不同,还有一些人联络,想了解我们这次摄制的基础预算等等。”杨挺竹说道。
对于这样的评论和私信,他统统回复了相同的三个字:“谢谢您”,也是肺腑之言。对于目前的《千面英雄》,他觉得善始而终是一个导演的职责。“问心无愧,做好眼前的事儿。想象空间这事儿太虚,不归我管。”杨挺竹如是说。
纵观如今的综艺市场,产品类型大致可以总结为四类:第一类,传统的以满足窥私欲为核心的明星真人秀。此类节目往往以明星完成任务带动剧情发展,将明星从神坛拽下,一显常人七情六欲。第二类是文化类节目,主打现代人文化焦虑症,用诸如温情或思辨的普世情感引发共鸣。第三类是泛脱口秀类节目,此类节目往往主打娱乐化与年轻化,用激烈与犀利之姿讨论社会热点问题。第四类是草根选秀。
对比来看,《千面英雄》似乎无法进入任何一种分类。它有三个特质:
首先,与市场上所有综艺节目相比,《千面英雄》是典型的“一个人,没有同类”:没有流量卡司,没有传统真人秀中以完成任务为核心导向的设置,反其道而行之,将完成任务作为故事的组成部分,如此,保证了故事线索的完整性。6名体验者参与沉浸在情境当中,穿梭于各个时空之间,以感受和开放性选择为核心,在故事线索下被带入终极挑战。摄制组忠实记录后再以故事化剪辑方式呈现。
其次,是《千面英雄》的电影质感和气质。制作团队由一支国内一线的电影团队组合而成。这个模式的影像质量和后期剪辑节奏上明显类同于电影,而区别目前所有真人秀的呈现方式,从制作人员构成上属于完全的跨界实验。
最后,《千面英雄》有着迥然于传统综艺节目合家欢的气质。它试图用包含在故事里的挑战、参与者的体验和人物养成的变化来探讨“成为英雄”的价值观。也与普通意义的节目直接的表达方式有很大不同。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产综艺市场,无法被归类的《千面英雄》试图用高品质的差异化杀出一条血路。对此,一位业内知名人士称,《千面英雄》的网络属性明显不足,该模式如果整合出现在电视播放平台,会有更好的观众响应度。而且,《千面英雄》还止步于未充分成长的受众。他说,这档充满着知识分子人文主义气息的真人秀作品需要一群审美标准更高的受众来欣赏,对于时下的市场而言,这是一档过早出现的纯素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