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除夕夜刚品评完一对对轮番出现的小鲜肉老腊肉,守完岁的功夫,大年初一全国票房报收8亿,一扫去年的阴霾,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地爆了。
单日报收8亿是什么概念呢,据时光网的资料,在2002年,内地全年的总票房也不过9.2亿。所以,这样的成绩是非常喜人的。当然,春节档四大金刚(《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在领军票房大战的同时,也引起着各种争议。
春节档的观影热情能持续多久,国民IP“西游”能挖掘多久,成龙的招牌能撑多久,宝宝的招牌能撑多久,我们都不管了,今天且来谈一下整体口碑最好的《乘风破浪》。
这部电影讲的是赛车手徐太浪(邓超饰演),因为父亲(彭于晏饰演)反对自己从事赛车事业,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他以奇幻的方式意外地卷入了一场冒险,结识了一群好友,闯荡了一把青春,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身世,更完成了与父亲的和解。
整体完成度可以,也有诚意,韩寒会讲故事了
关于韩寒,身份非常多元,从最初的作家,赛车手,到现在的导演,从知识分子,到国民岳父,他身上携带的话题太多,《乘风破浪》公布一首插曲,就把全国一半以上的观众得罪干净了。
不过,韩寒一直没变的,还是聪明和漫溢的自信。以《后会无期》的标准来看,《乘风破浪》是惊喜和进步的。这是我看完后涌上心头的第一个念头,也大概是所有好评论断的共同点,更是韩寒不跑路演、快马加鞭挤上春节档的根本原因。
《后会无期》还是抖金句远大于讲故事的WORD电影,《乘风破浪》至少把故事将囫囵了,无论是借鉴经典也好,漏洞颇多也好。从文字到影像的转化也可以,金句不再压戏,镜头语言和文字机灵找到了一种较为舒服、契合的节奏。
《乘风破浪》的笑点不同于其他喜剧片的生拉硬拽,没有靠夸张表演强行搞笑,没有小品段子攒笑点,没有硬性男男CP卖腐讨好女性观众,更没有张嘉佳式的矫情和鸡汤,算得上自然流露。
总之,就是让人讨厌不起来。
更让人感动的是,韩寒的电影中再也没有了来无踪去无影的人物。《后会无期》与《乘风破浪》的角色设置都是双雄模式(当然,后一部发展扩大了),戏份差不多的两位男主角,不卖腐,不矫情,不煽不俗,感情简单直接,非常纯真。《乘风破浪》中的几个人物,无论是较为成熟的徐太浪,纯情稚气的徐正太(彭于晏),感性的缺根筋的六一(高华阳),理性的栋梁小马(董子健),还是底层小头目罗力(张本煜),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形式逻辑都说得通,区别度高,人物塑造都较为完整。
甚至金士杰扮演的金所长、李荣浩扮演的香港Boss,角色气质也都还匹配。当然赵丽颖的角色没有什么亮点,导演也不过让她履行联结两位男主的纽带作用,导演是直男癌本来也就是事实。
一段纯情主义的燃情岁月,故事陈旧,细节动人
从各种实证来看,说韩寒是直男癌应该没什么争议,他本人也以低姿态示好的方式公开承认自己有些直男癌、渣男,说自己“算不得什么好男人”。不过我并不想拿这一点勾连电影本体说事。
之所以提,是感到非常奇怪,因为韩寒的电影竟然拍得很纯情。与其说《乘风破浪》是怀旧,不如说是一场回望,回望自己曾经的一段燃情岁月,以纯情的大男孩的方式。
首先,从场景设置上,如他的小说一样,《乘风破浪》中的故乡亭林镇,就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存在。这个固步自封的小围城,人际关系极为纯朴简单。从情感关系上,彭于晏与赵丽颖青梅竹马,四岁定情,延续二十年,不是以前的传统包办,也不是像现在的被商品化,更没有任何情欲意味(肢体接触极少,索吻都没让吻上),非常忠贞、非常纯情、孩子气、童话式、禁欲式。
影片中的一些其他设计,也都对应着这种少年式纯情。《乘风破浪》里,“乡村蝙蝠侠”徐正太的“正太帮”守护的地盘是歌舞厅,养活一群穿着白裙大腿也不给摸的少女,卖艺不卖身。在没什么意思的彩蛋中,赵丽颖饰演的妻子竟然是歌舞厅里的妈咪,嗯,这很徐正太。包括邓超对赵丽颖的情感、六一蜻蜓点水的爱情、罗力对老婆的情感,都像彭于晏与赵丽颖一样,忠贞与纯情得如出一辙。对此,韩寒在访谈中解释说,大概缺什么补什么,自己内心住着另外一个好男人。
如果说这种浪漫的纯情是影片感情真切的基底,那么里面的细节可以说是最精心的设计了。
因为,本来影片的整个故事架构根本不新鲜,或者说早就玩烂了,从《时光倒流七十年》《新难兄难弟》到《终结者2》《回到未来》(我曾经观影过程中一度质疑是否抄袭,好在片尾字幕做了说明)。所以整体上我们能看到的用心之处全在有趣的细节上。带有自传性的、对自己故乡复原的亭林镇,不必多言,影片中像默片式的有趣的段落剪辑、锁住时光的录像带、BB机、乡村蝙蝠侠、二代身份证、牛爱花、掠过头顶的成队的飞机、对小马的设计、邓超对“吃饭不刷微信朋友圈”的时代的感慨……撇除抖机灵的成分,更多的是让人有一种失落感和缅怀感,时光一逝永不回,往事只能回味。
第一部出走,第二部回归,韩寒一直没有负载现实的批判性
《乘风破浪》的问题多而明显,完成度是可以,但整体上也就仅此而已。像根本没有什么戏剧性的大部分国产电影一样,这部电影的叙事和戏剧张力都有待提高。
影片的穿越太缺乏合理性的解释,穿越后的邓超的认知也基本是混沌的,如果说穿越前的动机铺垫差强人意,那么穿越之后没有蝴蝶效应般地去试图做些改变和扭转,也太说不过去了。虽然韩寒表示,不愿让人物作弊,但回到过去改变现状的投机性既是人之常情,也是戏剧性最值得挖掘的根源。像《回到未来》系列,做得好,我们一样认可。
好吧,其实戏剧性这也不是我最大的纠结之处。毕竟是新人导演,韩寒算电影感及格的了。
我最纠结的地方在于,《后会无期》中还有些暧昧游移的话,《乘风破浪》中,按照梅雪风老师的话说,韩寒已经开始用温情笼罩一切了。
最初的韩寒是作为80后的反叛代表进入公众视野的,转行做导演,一步一步竟然就那样自然的,一丁点儿预判的批判现实意思也没有。并不是像大家都说的“多年后,韩寒终于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一类人”,而是好像我们大家也都接受着韩寒的文艺性、商业性远大于他应该负载的批判性,把他之前的种种归于年少轻狂,在微博上跟他互动,配合着他的演出。又好像当下的时代状况,设想他去拍出一部地下禁片简直又愚不可及。
现在看韩寒低头一笑,看他种种对世俗世界的示好,只是让我感怀曾经预判的叛逆少年不再,多年后与身边的秘书小王,会计小张,好像也没什么分别。
【文/洛神】
版权声明:
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