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1月7日晚,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我非常神往的对谈,主题是“我们的第一次”,对谈双方是新片即将在11月档里正面对战的李安和冯小刚,贾樟柯则担当主持人,这一场交流赤诚得不像话,擦出的火花都温暖得让人想哭,三人并肩而坐,谈笑风生,没有一句提到票房、电影市场疲软、“IP”等时下最热门的话题,只有作为电影人的回溯、分享、思考、愿景和祝福。
先扯一句题外话,李安、冯小刚、贾樟柯都是我非常尊敬和喜欢的导演,光是这三人坐在一块我就挺感动的,倘若姜文再加进来,那画面真不敢想象了。那么,那天晚上这三位大佬到底谈了什么?
http://p2.pstatp.com/large/11100000e6e2228aac8d
“第一次”尝试,第二次对战
其实,李安与冯小刚是两位特别有缘的导演,两人都是从36岁开拍第一部电影,而且早在四年前,他们也棋逢对手过——2012年11月22日上映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2012年11月29日上映的《温故一九四二》,今年11月11日的《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和18日的《我不是潘金莲》连上映间隔一周的时间都没有变,也都是根据热门小说改编而来,但这两部新片的最强碰撞,更大意义上在于都是一次革新表现形式的勇敢尝试。
李安导演第一次使用了史无前例的、时下每个人都在好奇的120帧/4K/3D模式,而且要以商业片的形式,直面全球观众的考验。
他自己解释说,这样大胆的尝试起源于拍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开始有了新的感觉、发现和疑问,很想找到解答,他回顾了自己从2D到3D、从24帧到120帧经历的误区和调试,涉及构图、灯光、化妆、表演方式等各方面的历练,在他看来,一个新的题材、对电影的探索、媒体本身的质感都很契合,所以就拍了。
自我感觉像新兵送去打仗一样的李安表示,“电影不管怎么样,最后都是人的感觉,还是要为艺术来服务,为人物,为故事,为戏剧性服务。我从来不觉得技术在这边,艺术在另外一边,搞艺术非得简单到不行。我觉得看法(形式)跟内容一样重要。”
http://p2.pstatp.com/large/111400069091c525bc1a
在《我不是潘金莲》里尝试了颇有中国意味的圆形画幅的冯导,跟之前逢场必被问到的其他场合不太一样,这次他就圆形画幅聊了很多。
决定使用这种方式,首先是整个故事非常荒谬,为了增加荒谬感,让这个只能在中国发生的故事更加中国,所以要找到一个非常中国的方式去拍。第二个出发点是想跳出相同题材的《秋菊打官司》(1992,张艺谋)的老路子。他表示,“大家知道有很长一段时间,很流行拍纪实的电影,用肩扛的方式,自由地跟着演员在走。这个方式在一开始出现了以后非常有力量,非常有生动、自由,可是现在这种方式太多了。要有一个改变,老按一种方式拍电影,没有意思。”此外,冯导还分享了圆形画幅在构图方式、景别、光线、灰的低反差的影像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从范冰冰、《比利·林恩》男主到李安儿子李淳,新形式对演员的挑战
在现场,贾樟柯开玩笑问冯小刚:为了配合圆形构图,很多景别是松的,想问范冰冰小姐有没有生气,因为特写特别少?
冯导表示,“我要帮助范冰冰成为李雪莲,我发现因为她的符号太强了,所以不如离她远一点”,他还感慨自己受到了侯孝贤导演的启发,选择小全景来表达,里面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一点都不影响,“我觉得我把镜头拉远一点,对冰冰有帮助,她没有意见。”另外,冯导还替范冰冰叫屈,从12年前合作的《手机》就发现她的能力和悟性都很强,不过因为长得太好看了,落下一个花瓶的评价。
http://p2.pstatp.com/large/110e00016feb1f73cf32
可能现在很多人一直都在诟病范冰冰是花瓶,但只要看过李玉导演的《苹果》《观音山》等电影,相信你会愿意承认范冰冰是个好演员。她之所以会选择很多像《封神传奇》《爵迹》等的烂片,某种意义上来说,除了赚钱,可能不过是她的一种“刷存在感”、本宫永远当红的方式与执念罢了。
跟冯导远离范冰冰恰恰相反,李安导演的摄影机那样靠近演员,演员脸上的雀斑,细微的毛细血管都能看到,逼真很吓人,因此对演员更是巨大的挑战。
http://p1.pstatp.com/large/1113000012503c5d334a
李安表示,“当我看得很清晰的时候,汗毛都是小事,皮肤层次、气色看上去,眼睛放大以后,内在的感情,脑里的思绪,可以从细节、眼神里面看的很清楚,内中的感觉可以感应到”,他继续坦露,“是练习导演权力很大的一个机会,我们都有这种野心,我们探索进去之后,最后都是发现他们的美感,撕开而已,在他(她)化妆,或者名气,或者表演之后,里面某一些东西,内心有一些偷窥狂,希望能够看到,让世界看到。”
此外,李安导演的儿子李淳也在电影中演了美军一个班的某士兵,李安请冯导有机会能指导下自己的儿子,冯小刚则直言,“他表演的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还是非常有天赋的,提醒他已经知道的东西就行了。”
两部新片的主题内涵与当代意义
关于新作内涵的剖析,李安表示,不同年代参战的心态不同,现在被送往伊拉克、而后成了英雄的人,很多其实都是社会的底层人,会产生各种不平衡的因素,因此,“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任务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真正战争不是那些人来打,而是这些倒霉的人去打,这些战争是所有老百姓,所有社会各个阶级形形色色的人心里面的战争,这个电影讲的军人的战争其实也是美国人内心的战争。”从比利·林恩中场秀中我们看到各形各色的个人,大老板到一般平民,对社会做了一场解释,都是美国很有人性的显示,此片目前在美国著名影评网站烂番茄上新鲜度只有50%,这个并不高的评价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主题内涵上管窥一二。
http://p2.pstatp.com/large/110d00078d540e914f1d
冯导认为《我不是潘金莲》是一部当下少有的、真正当代的电影,“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所谓当代题材、现代题材的电影,实际很少有和我们的真正现实生活发生关系,都是一些被美化的现实生活。”从电影折射历史的角度出发,他表示,“这个电影是一个我看了之后,如果过一段时间,再回过头来看,在中国的21世纪最开始这个阶段,大概是什么样的景象,人文环境是什么样的。”此外,他还屡次感谢了承担很大责任和压力的电影局及张宏森局长。
对华语电影市场的观察和心得
贾樟柯导演提到在观看《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时,有一个哄堂大笑的桥段,几个美军的经纪人一直在找制片人,想拍这几个士兵的故事,结果在美国到处碰壁,他生气了,说,“我大不了去中国找钱。”
http://p2.pstatp.com/large/11130000125216932c4a
李安回应说,2004年的时候那还真算一个玩笑,但现在他不过借这个片子反讽几句。因为在他看来,好莱坞的片场制度非常模式化,没有什么活力,做不出什么东西,他反而看好中国电影,“大家有憧憬,模模糊糊中间觉得有一种自由,一种希望在那个地方,不止是钱,还有对电影这个事情,很宝贵,希望中国电影能够做起来,而且持续很健康发展,目前很多不见得是健康的。”
冯导则回溯了自己从从过去贺岁喜剧之王,到触及历史,再到投向复杂现实的转变过程,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要再去更多地妥协,应该是自己非常想拍的东西拿出来拍。”他感喟自己奔六的年龄,觉得电影拍一部少一部,因此格外珍惜,“好多人劝我,市场这么好,什么东西观众喜欢,顺势而为。我现在想的是要顺心而为,不是顺势而为。顺势而为的话,我觉得90%的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不缺我这么一个。”
此外李安导演还具体分析了《比利·林恩的中场休息》中视觉冲击力极大的重头戏壕沟之战,冯小刚导演还提到他在选景的时候受到贾樟柯的美学系统的启发,即专门捕捉时代气息,就是所谓的这些不和谐,这些不搭嘎,放到画面里面。实际上也有取舍,但整体下来,那个电影其实也形成了一个美学风格。他从河南、黄山找到安徽古镇,找到了自己的章法,《我不是潘金莲》在场景上最终达到了那种诗意的古典寓意的风格。
贾樟柯导演在整个对谈过程中不断地重复11月11日和11月18日,不断地安利大家去电影院看这两部电影,也在对谈结束时感叹,“没有谈商业和艺术的对立,没有谈IP,没有谈票房,你会发现电影能谈的还是很多的,多一些这样的夜晚,电影文化就出来了。”李安导演62岁了,冯小刚导演58岁了,耗费体力和脑力的电影对他们来说的确是拍一个少一个,其实连贾樟柯导演也已经46岁了,但他们仍然都像电影王国里崭新崭新的年轻人,那种自动走下神坛、充满生活气息的魅力,那种把电影当成信仰、不忘初心的情感,对生活的不断挖掘,不断好奇与尝试的精神以及电影人“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的意识与态度真的很伟大,很打动人。
【文/洛神】
http://p2.pstatp.com/large/110e00016fec9aa8502e
http://p3.pstatp.com/large/110f00008c39398715e1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