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看中国电影市场增速放缓?官产学媒给了八种说法

(2016-09-16 11:52:01)
标签:

杂谈

中国电影市场过去三个月以来的表现很像“中了邪”。新片不断入市,票房不断萎缩。一季度气势如虹,二季度不温不火,三季度气若游丝。暑期档票房较之去年出现下滑,而临近中秋时的日票房总量连续跌破3000万元。9月14日,四部颇有卖相的新片入市,当日票房未能破亿。15日是中秋节,小长假第一天,大盘总算有所提速,当日票房破了2亿,成为近期高点。但如果跟单日票房破6亿的历史记录比,差得实在太多。

电影市场增速放缓,成了电影人甚至观众的不解之谜。连续十多年超过25%的高增速要在今年终结吗?而上一个年度45%的超高增速就是这波增长的拐点吗?“电影盛世”和“电影失速”之间竟没有任何过渡和缓冲,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左看右看,寻章摘句,我们收集了官产学媒四界的经典说法八种(如下),希望有廓清迷雾之功用。

http://p2.pstatp.com/large/e4e00086b42460c5a02

饶曙光(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消费热情没有退潮和位移

从长线发展来看,增速放缓并不代表市场低迷,可视为中国电影产业长时期超高速发展的一次正常调整,特别是短期资本、非专业资本涌入市场后未获得预定收益而退潮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当前中国电影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并没有发生逆转性的变化,主流电影观众的消费热情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退潮和位移,电影新生力量仍然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增速放缓或许是一件好事,更加有利于中国电影的长期利益,有助于实现从数量型发展到质量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延伸、拓展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战略机遇期。

沉默的橄榄(微信号“电影票房”作者)追求短期利益造成伤害

如今,终端建设仍在稳步进行,但是人口红利带来的市场规模增长已经逐步趋缓,整个内地影市已经进入一个调整期和转型期。在各种资金进场和国家大力扶持下,国内电影工业必须加快提升自身竞争力以求不错过这个黄金机遇期;现在,虽然国产片的产量很大,但是平均质量依然不太理想,已经不能跟上观众群体随着观影经验的丰富而日益上升的期望。此外,由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国内市场在根基尚不牢固之时,便急于求成,盲目跟风,诸如疯狂追求IP电影以及靠着票补的低价倾销等乱象频出,国内市场变得异常浮躁,过于追求短期利益,使得近两年烂片频出,对整个产业都造成了很大程度的伤害。

http://p3.pstatp.com/large/e4e00086b419e553ab8

王长田(光线传媒总裁):票补这件事不可持续

票补减少之后,观众观影的消费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提不上来,这表现了观众真正的消费能力,其实我们的消费能力还没有那么高,连续去看的话,中国票价相对有点贵,对他们来说有点压力。今年电影行业不管是售票网站还是片方,大家都意识到其实票补这件事情是不能够持续的。因为中国整个电影产业还处在比较弱小的状态,他们的利润本来就小,这也不是一个良性的商业模式。今年国产片总的品质可能跟去年相比有一个差异,不如去年,还有今年上半年电影行业也发生了一些不太正常的营销手法,这个东西我觉得也在某种程度上损害了整个电影行业的声誉,甚至让一部分观众产生了反感。

刘阳(《人民日报》记者):人才短缺,力量分散

导演徐峥说,几年前,他执导的《泰囧》让整个拍摄团队都成为行业里炙手可热的人物,转眼之间,影片中的主演、摄影师、录音师都做了导演,编剧也开了自己的公司。“我感觉力量被分散了,尽管都合作过一次,但当我再需要去聚拢他们的力量时,大家都在各自发展。资本面前,所有人都忙着自立门户、各占山头,成为相互提防的竞争关系,沟通成本高了,行业的聚合效应突然就变弱了。”

曾几何时,国产电影在资金匮乏的困顿中一筹莫展,而如今,当充裕的资金为中国电影人创造了将梦想变为现实的条件时,新的焦虑却悄然而至。一边是资本的疯狂追逐,一边是行业生产力的超负荷运转,恰恰暴露出当前国内电影行业人才短缺之甚,而人才储备直接关系到电影行业的发展后劲。

http://p3.pstatp.com/large/ddc00050e9ebb0587fc

陈少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三大支柱变成一花独放

蓬勃的市场表象依旧无法掩盖“品质”是中国电影痛点的一大现实。中国电影经过连续十年复合增长30%的高速发展之后,工业体系、传播体系、有效资源及深度开发、创意与想象力多方面的短板已越发凸显。

影片类型上的单一是暑期档票房低迷的一项重要因素。2015年,喜剧、动作、奇幻是支撑整个暑期档的三大票房支柱,但今年,三大类型支柱仅剩“动作片”一枝独放。

美日影视作品中,表现力强、老少通吃的家庭型影片比例达到15%至18%,这些影片反映了人类共同的情感表达与价值取向。而国产电影过于娱乐化的包装、单一的内容形式,过度迎合了低龄化观众的感官刺激,并没有产生满足观众期待的创新精品。除此之外,被视为电影命脉的剧本创作,其创作者在想象力、创意等方面的集体匮乏在2016年并未得到明显改观。

贺炜(微信号“电影票房”作者):这届观众其实很行

很多人开玩笑说,这届观众不行,不待见国产片,我觉得不至于。文艺片纪录片之类的够难卖吧,今年前有《百鸟朝凤》创造了8691万的票房奇迹,后有《我们诞生在中国》以5769万票房刷新《This is it》保持的纪录片票房记录。请记住,《我们诞生在中国》目前还在上映,票房还有进账。

再看看情怀,观众不买账了吗?对比《大圣归来》狂扫9.5亿,今年《大鱼海棠》5.7亿好像不够惊艳。可是别忘了,一个炮制出来的“十二年之约”就敢大言不惭要冲10亿,本身就是不理性。拜托,要不是片方营销做得好,你真以为“十二年前、大鱼海棠”能PK“西游记”这个超级大IP啊!能有5亿票房,我觉得观众已经很给力了。

商业片呢?青春片够泛滥吧,就是在这个哀鸿遍野的暑期档,就是烂大街的青春题材,《致青春2》收了3.4亿,《微微一笑》收了2.7亿,《夏有乔木》收了1.5亿…跟青春片的黄金时代相比,这个成绩的确不好。但是,这不也说明观众成熟了吗?对国产片不是好事吗?

http://p2.pstatp.com/large/e490008713543205b89

导演陈可辛:不是今年遇冷,而是去年过热

我觉得这是一个正常的调控吧,去年的票房增长得那么厉害,确实有太多不是正常的因素使得电影票房突然高起来——你也不能说全是因为票补,片方自己买票这种,不完全是,而是发行行业出现了很多新的行业规则。不是今年遇冷,而是去年过热,猛然上去的东西,总会下来,我只是希望不要下得太厉害,上也不要上得太厉害。市场肯定会有调控的时候。我觉得有时候,阶段性有些调控也并不是那么坏的事情。今年只是回归了现实,把去年双倍的增长分摊回来了而已。

http://p2.pstatp.com/large/dde0003b566a5373de2

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电影观众并没有流失

今年全国电影发展增速放缓,是在一个中高速的速度上放缓的,截止到此刻,中国电影的市场增幅仍然超过了12%,到年底我们也相信中国电影的市场增幅仍然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好的水准。

上半年我们的增幅是21%,大家说这个增幅和去年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但是我们要知道,201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增幅是在一个特别偶然的高速度和高区位上运行。北美电影市场上半年的增幅是0.4%,暑期档的增幅是0.2%,中国电影在1—8月份仍然保持了12%的增幅,也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还是在稳健、持续的向前推向。

在与去年相比增速放缓的前提之下,最近电影局也在分别召开导演座谈会、编剧座谈会、出品人座谈会、院线座谈会、电商座谈会,此时此刻这些座谈会正在进行当中。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中国电影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大家共同认定中国电影观众没有流失,仍然存在,并且是庞大的存在、越来越多的存在。

【整理/五指山】

http://p3.pstatp.com/large/e4a0006d8590c1bc60a

http://p1.pstatp.com/large/dde0003b567cacde430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http://p1.pstatp.com/large/dde0003b5680f69b41b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