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决战江桥》:这个马占山不一般,这段抗战史不能忘

(2016-09-14 11:52:14)
标签:

杂谈

电视剧《决战江桥》于8月18日在南京新闻综合频道首播,单集最高收视2.65;四川影视文艺频道单集最高收视达到6.35;该剧9月4日登陆北京电视台影视频道首都剧场,开播几天以来就创下了单集最高收视4.35的佳绩,湖南电视台经济频道的最高收视率更是高达7.293,均高于各电视台以往同时段电视剧的收视率。

该片讲述了九一八事变后黑龙江省在主席马占山(李幼斌饰)的带领下,军民同仇敌忾,齐心协力打响抗日第一枪,共同抗击日寇的故事。剧中塑造了一个又匪气,又正气的英雄——马占山,以及一众东北边防军的英雄人物群像。

http://p1.pstatp.com/large/ddd00034c8855d40e02

英雄形象的变迁

中国自古以来都不缺乏英雄,英雄情结也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长久保存在老百姓的生活和记忆中。 

新世纪影视剧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不再是以往那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缺点,没有痛苦的高大全式人物,而是把那些高高在上的英雄拉下神坛,将他们还原为一个真正的“人”,塑造为个性英雄。

《亮剑》中的李云龙,《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狼毒花》中的常发,这些英雄形象豪放中带有叛逆,不受约束,我行我素,满嘴脏话,争强好胜,横行霸道,文化水平低,思想觉悟差,爱摆谱,爱吹牛,爱耍威风……但是,他们又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勇敢,智慧,嫉恶如仇,有情有义……

英雄的个性化是抗战剧创作的方向,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英雄形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曲解,误读,人物极尽搞笑能事,残酷的抗日战争成了儿戏,把人物的个性化当作戏谑化,极其不严肃的创作态度导致一大批抗战“神剧”,“雷剧”的诞生,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电视剧的遗憾。

http://p2.pstatp.com/large/e4a00047a1d38837169

《决战江桥》以“真”为核心,还原抗战该有的样子

《决战江桥》是沿着抗战剧正常的轨道前进的。纵观该剧,“真”是其最大的特点。

第一,语言真。

看过《决战江桥》的人都对马占山的满嘴脏话,骂骂咧咧印象深刻。虽然是黑龙江的主席,位高权重,但马占山不会之乎者也,不会咬文嚼字,动不动就滚犊子,扯犊子,王八羔子,这虽然不符合马占山省委主席的地位,但绝对符合他胡匪出身的身份,横行霸道,匪气十足。这些语言的使用,使得马占山这个一省主席立刻满身大碴子味儿,有了外在的显著印记。

该片的故事背景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幽默,风趣,接地气的东北话给该剧增加了不少笑料,这些笑料恰到好处的运用,非但没有冲淡整部剧的严肃品格,反而与残酷的战争相互补充,让人觉得亲切,舒服。

http://p2.pstatp.com/large/e4a00047a1e5ccb622a

第二,历史真。

该剧由马占山被任命为黑龙江主席开始,将真实历史事件融合在抗日背景下,既有历史史诗气质,又不失具体事件勾连,张弛有度,恢弘大气。

日军逼近,战争一触即发;学生闹事,警察强奸妇女,社会秩序堪忧;政界,军界,商界,教育界关系复杂;张海鹏做了日军傀儡,马占山不得不中国人打中国人;黑龙江省亲日派阻碍抗日;日军不断派出暗杀团黑龙会刺杀马占山。马占山新官儿上任,面对一个烂摊子,千头万绪,腹背受敌……情节的铺排使得马占山危如累卵,一个问题不解决,都将使江桥之战受到严重阻碍和打击,都将使黑龙江,乃至中国沦陷。

每一个事件都相互牵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将马占山置于网络的中心,马占山都使了什么“招儿”来一一化解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成为该剧的一大看点,也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内在动力。

在这个过程中马占山的性格立体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他仁义,善良,智慧;他大老粗,不按常理出牌,赵仲仁送礼,一般人为了证明自己两袖清风,铁面无私,都会拒绝,可他吩咐照单全收,充军,当军饷;他霸道,但又讲理;诡诈,但又忠厚;他有世俗的油滑,也有高级的幽默,表面哼哼哈哈,内心精细算计,粗中有细,会看人,能看透人,也能笼络人……比起先前的李云龙,马占山这个人物更加真实,多面,复杂,立体,让人又爱,又恨,又怕,又敬。

http://p3.pstatp.com/large/e4900060f55edfed9b1

第三,情感真。

马占山与儿子的情感处理。

马占山不让儿子参军,因为他有私心,想留后,这是一个普通人最真实的心理状态。但国难当头,全民抗日,“我要为这个国家着想,不能光想着为自己留后”,马占山舍小节取大义,最终亲自送儿子投入战争。

我们不禁要问何为一个英雄?英雄,首先得是一个人,其次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人,就有私心,敢于揭示,面对私心,这本身就是值得称道的英雄品质。但是光敢于面对私心并不是英雄,如何取舍选择才是区分英雄的重要标准。在残酷惨烈的战争情境下,面对情感两难,面对民族大义,马占山毫不犹豫,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樱子与海兰的情感处理。

《决战江桥》中樱子与海兰这两个女孩儿的姐妹情不仅给硬朗的抗战剧整体风格带来鲜活的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一个日本人和一个中国人的友谊的刻画,控诉战争的无情,揭示战争的罪恶。

樱子的父亲以经商的名义来到中国,单纯善良的樱子到中国寻找父亲,沿路偶遇海兰,两人成为朋友。樱子的父亲在暗杀马占山的行动中被刺死,樱子从此走上了一条仇恨的不归路。最后,樱子与海兰拥抱着互相杀害了对方。

“你不讨厌战争吗……”

“如果没有战争……”

在战争中,朋友,兄弟,亲人,一切温暖美好的关系都在消失,扭曲,战争带给人类的绝不是冷冰冰的伤亡数字,而是这数字背后的残酷记忆与情感隔绝。我们为樱子与海兰的死扼腕叹息,更为造成这一悲剧的战争而痛心,愤怒。

http://p2.pstatp.com/large/ddc0002b011065c4a94

第四,场面真

《决战江桥》运用了各种视听手段来营造真实可信的战争场面。

飞机轰炸引起的大火和浓烟,炸弹爆炸时的碎片,子弹激起的石子,尘土,枪支射击时子弹出膛瞬间的火星,人体的断臂残肢,布满血痕与灰渣的脸庞,大量血浆营造的真实受伤场面……创作者运用声,光,色,服,化,道等手段再现了一个真实的战争情境。

这一切构成了视觉的刺激和心灵的震撼,用视觉的直观性,用生与死的较量来宣示战争的残酷。陈学栋,海兰,杜海山,双喜,魏国清,孙老虎,许三响……一个个生命相继倒下,还有什么比血淋淋的死伤更能让我们为之动容的呢?

http://p2.pstatp.com/large/e4a00047a1fc0a1abbb

第五,细节真。

海兰牺牲后,马占山默默捧起海兰的军帽,此时,一个硬朗的马占山流下了泪水。这一处细节,将马占山的铁骨柔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在李印导演看来只有细节才能勾勒出战争的残酷性,同时也能够唤起人们对于过往历史的思考。

第六,人物真。

老戏骨李幼斌为了演好马占山,做了不少功课,翻阅有关他的书籍和史料记载,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设定人物性格。真实的情节,细腻的情感和接地气的语言使人物更加立体丰满。

施京明、刘金山、刘威、张光北的出色演出与李幼斌相互辉映。刘小磊等一批年轻演员与这些久经沙场的老戏骨飚戏,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结语

  钟爱抗战题材的导演李印说:“《决战江桥》中的每一场战役都是历史的真实还原,戏中80%以上的人物名也都是史书上能够查到的。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有很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生活化剧情,但是绝不会有手撕鬼子、手榴弹扔到飞机上这种不真实情节的出现。”

  《决战江桥》比起以往的抗战剧呈现出不一样的品质,首先就是得益于创作者的严谨态度,无论从剧情发展还是战争场面设计,李印导演都力求真实、客观。不依靠雷人的情节来博取观众的眼球,而是力图用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事件来还原历史。

  战争不是娱乐,正是这种遵从历史事实,真实还原战场原貌的创作态度造就了《决战江桥》的品格。

  其次,《决战江桥》语言诙谐,情节欢快,这与残酷的战争氛围相互交融,紧张中又不失轻松,惨烈中又不失笑点,游刃有余地把真实性与可看性结合起来,呈现出不一样的整体风格。

【文/刘洋】

http://p2.pstatp.com/large/ddc0002b0124420cde8

http://p2.pstatp.com/large/e4e00060d2697cc90d6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http://p2.pstatp.com/large/ddd00034c89e57c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