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编者按
上海电视节、电影节相继闭幕,说热闹也不那么热闹,因为几乎没有什么基于作品本身的创意和呈现造成的热点效应;说不热闹但评论界却激烈异常,观点频出、碰撞,并伴有几个高潮点。这个时间节点上,关于电视剧和电视剧市场又有哪些走向和问题呢?我们请出了行业独立观察者绝对敏捷登台演讲。请看下文。
剧集人为拉长会造成电视剧的内伤,流失观众是必然的
现在的电视剧动辄就是40集以上,去年平均集数已经超过了43集。这么长的集数,却把故事切口和人物空间设置的如此狭窄,难道是为了节省编剧的创造力和艺术细胞?要知道,一旦切口小空间狭窄,故事就注定无法长线运作。但有人为了利益又非要40集以上,呈现出来的东西能不出现问题吗?谁的错?
还有,不少电视剧为了满足集数的拉长,会犯很多幼稚病。许多人会把板子打在编剧的屁股上,这确实有些偏颇。比如,相同的场景用了不下10次闪回处理,我不相信编剧剧本中是这样写的!再有,就是拍摄和剪辑上的拖沓,不同的导演和剪辑会造成最后呈现效果的天差地别。观众不懂行,业内人士不能乱咬。
http://p3.pstatp.com/large/7fb00086c2aa2003453
同时,剧集拉长的损伤点不止是狗血剧情、七弯八绕,最严重的是主线推动力丧失。人物没有了光彩,情节丧失了诱惑,观众看的时候心中必然出现拒绝甚至是厌恶的情绪。因为走向问题,一部非常不错的电视剧可能会变成烂尾剧,弃剧就不可避免。
电视剧作为一个短期艺术快销品,必须讲究一气呵成的连贯和酣畅淋漓的视听感受。虽然,到如今也没有一套成熟的剧作基础理论可以给电视剧制定一个朴素的成品标准,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日常的观看中知道什么样的剧情是走偏了,什么样的表达是过分的,什么样的价值观是有害的……
一般来说,作品的吸引力就在于看的过程中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情。但现在的很多电视剧,由于刻意的拉长、随意地注入邋遢事件、没有节操地生出各种瘌痢头情节,看得观众连最想知道的结果都放弃了,其实这样的剧成功也是失败,数据不能说明什么。
剧本再好,演员再优秀,故事再吸引人,制作团队非要把项目做到40集50集也忍受不了,太拖沓太徘徊,20集以后要有多么大的耐心和喜欢程度才能忍受剧情的灵魂出窍啊?! 一切都是为了经济效益根本不讲剧作法,且不是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而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反复捶打观众的忍耐力,长久观众必然流失。
http://p2.pstatp.com/large/7f9000867a224c7b25e
电视台丢了地盘还美的不行?缺心眼啊?
我只听说过网络平台在购买电视剧版权时会谈这样的条件:你在什么样的平台播出,我的价格就可以出到多少!但是没有听说过电视台在购剧时说,你的网络平台如果不卖到谁家或者低于多少钱,我是不会采购你这个剧的!新媒体把传统播出平台的广告效应用的足足地,电视台丢地盘还美的不要不要的,唉!
其实,电视台的观众和新兴媒体的受众几乎没有什么重叠性,选择了新媒体的阅读方式基本就很难再回到传统的阅读方式了,这些年新兴媒体把传统媒体玩的滴溜溜转,还帮着人家数钱,自己的阵地不去固守不去加强不去对抗,吃亏跟占了便宜一样的嗨,广告份额连年下滑,收视一片混乱,影视行业的恶行倒是一个不落都参与。
同业竞争永远是市场不变的法则,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行业象电视台一样,给竞争对手抬轿子到这个程度!你们看中的电视剧,所谓的颜值、IP、90后观众跟你有毛关系,那些受众几乎永远不会在电视机前面看剧,你们自己花钱买剧炒作播出都是为了视频网站铺垫免费做广告,还洋洋得意,你们是不是傻啊?
http://p1.pstatp.com/large/7fc00086d9c5c8e66cb
另外,一切基于网络数据网络贴吧表现去论断电视剧在电视台播出成绩的评论基本都是耍流氓,根本就不是同一拨的受众;一切用网络流行元素评判电视剧在传统播出平台吸引受众的观点也都是耍流氓,根本不是同一个套路;一切用新媒体的兴趣点去引领传统播出平台适合的电视剧创作的更是耍流氓,根本不是相同的理论基础。
不得不说电视剧越来越远离艺术的范畴,虽然我们的电影现在也满目疮痍,但毕竟电影艺术和语言历史更加悠久也更加规范一些,而每年世界范围内经典频现,衰败会慢很多。我们的电视剧观众的审美标准一再被拉低,虚假数据和点击量更是助纣为虐,内容本身基本停滞不前,而内容之外却不断超越,形式大于内容太多。
http://p3.pstatp.com/large/7f9000867a1ef5ab0fd
优秀作品稀少,除了创作者学习不够,媒体和播出平台也有责任
成功就代表完美这么混蛋的逻辑只有在我们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能够被普遍接受,这不光是国民心态问题,更是社会价值观扭曲的具体体现,这是多年教育使得所有人丧失独立思考的结果。从上到下、从组织到个人、从内到外均是如此,最近李安导演在上海电影节上的一番话之前并不是没人说,而是没人听。
整个业界好像一直都存在一个通病,那就是不原意在失败的案例中学习优点,也不愿意在成功的案例中思考不足!这样的态度是造成今天整个行业浮躁、不安、喧闹、丧失标准和方向的主要原因之一,说白了就是就是判断能力低下,只会人云亦云、只会搂肩膀抱大腿、只会抬轿子,真诚和思辨被视为另类和傻冒。
说到底,大家都需要有宽容的心态、包容的态度,要摒弃非黑即白的判断习惯,坚持冷静的思辨头脑,如果你只想在优秀作品中学习优秀,你最后可能无法到达优秀;但是,如果你还可以在失败的地方找寻原因,或许能够更早到达优秀。没有什么是完美的,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偏激一定是进步最大的障碍。
http://p2.pstatp.com/large/7fc00086d9a4eabc815
不过,这些年确实也有一些制作扎实、情感真挚、故事完整、人物也丰满、传递的价值观正向的电视剧被认知不足,但一些浮躁空洞的电视剧却被过度认知。播出平台、评论界和宣媒都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它们都在单纯的吸引眼球上着墨太多,加之资本的嗜血,给这个行业带来太多负面的东西。
好剧、优秀的剧不一定有人关注,那些千疮百孔的电视剧媒体倒是分析的头头是道,炒作起来都怕落后似的,你们也应该拿出点版面为有质量的作品呼喊一二啊!钱要赚,但是也要有点儿业界良知和专业坚持。有一种恶,是“你好,但关我屁事”!
http://p3.pstatp.com/large/7fc00086d9d2f950ff2
电视剧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还怎么记录这个时代?
不管是美剧、韩剧还是日剧,这些年来的核心表达都是非常稳定的,好像只有我们的核心表达变化如此之快,这个社会怎么就成了只要新的现象新的思维新的热点包括新鲜的肉都会被迅速推崇与消费,不管这些是否影响到“家”和“国”的概念,是否有助于社会真正进步和文明的真正进化。一波波快销丢了什么?
如果我说现在的许多电视剧远远地脱离生活,一定很多人反驳我,但是请允许我浅薄,整天的高大上和尔虞我诈真的是我们生活的本来面目吗?生活中确实有很多事情比电视剧狗血不少,但并不是脱离人类正常认知范围的事情都可以编到故事里,现在的电视剧里已经基本没有普通人和普通生活了。我们都是病人。
有时候我在想,要不要大面积的把最极端的生活片段拿出来,再经过更加极端的演绎方式制作成剧给观众?要不要大面积的把生活中最富的和最穷的人物拿出来,像我们的社会已经普遍如此一样去演绎成剧给观众?尽管这样想很幼稚,可是我依然呼唤平实温暖充满真善美的作品,不光是演绎,更要记录这个时代不是吗!
【文/绝对敏捷】
http://p2.pstatp.com/large/7fb00086c2d9af8939d
版权声明:微信公众号【影视独舌】所有原创文字,版权均属【影视独舌】及原作者所有。欢迎分享至朋友圈,但如有其他媒体复制转载,需征得我们同意并注明出处。(请回复“转载”,了解具体要求!)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