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入行资历比较浅,所以不敢在各位老师面前说什么观点,只是发表一下作为正处于困惑茫然中的年轻编剧的一些想法。
许芃芃
首先就是关于之前一直热议的互联网问题。我没有各位编剧老师那么多的选择,所以在这几年里,我写过原创的戏,也写过改编的戏。其实也不太意外的是,原创的戏比改编的播的要好一些。说到互联网对编剧行业的侵袭,不仅仅在于是原创还是改编,我觉得更多地其实是维度的问题。
因为我入行正赶上行业激烈变化的时候,所以这几年里我也和一些公司,就是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打过交道。大家传的神乎其神的网感,在我看来其实是把三次元的东西压成二次元。这其实是一个可怕的趋势。一些互联网公司会要求编剧在改编时把本来生动饱满的人物降成扁平化、有特色、能够贴标签的人物。举个例子,当时《妈妈像花儿一样》其实是原创剧本,但很“有幸”地过了一道行业内传说的最大数据公司的评估系统。但后来,根据那个“机器”检测,我们的开场不是一场大戏,要减分;每集应该有三场冲突而我们只有两场要减分,诸如此类。扣到最后我觉得我欠那个老师80多分,特想免费给他写一部剧。我觉得这个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原创被互联网侵袭的例子。
说到改编,我其实有一个小小的原则,就是要改编的小说我得喜欢。因为我觉得我这人就挺通俗的,要是我都觉得低俗,那就是真的低俗。我正在改编冯唐老师的一本小说,我试图把自己变成他:看了很多的医学论文,甚至还搜集了各种还算高雅的小黄笑话,试图达到小说的气质。我希望不管是改编还是原创,最后交出来的东西至少是三维的,它的人物是饱满的。而不是仅仅说这个人物是巨蟹座,OK,大家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更甚者,霸道总裁都得是天蝎座,小白花都得是双鱼座。我觉得互联网对我们侵袭最大的是这一点。
然后,我还想再说一个问题,就是对于年轻编剧来说,榜样的力量很重要。我有一个搭档,从毕业的那年开始,我们俩每年新年许愿的时候,她都许一个愿说“我要红”,但去年时她不许了。我问“为什么”,她说,“我觉得这个时代没有红编剧,这是一个红不了编剧的时代。”我后来想想也是,这几年不管电视剧的收视率多么高,讨论多么热,大众极少关注编剧是谁。这就让我们很忧伤,因为我们至少还有过偶像、目标,现在的新编剧还有吗?
刚上大学的时候,老师问过我说,“许芃芃你有什么想写的戏?”我当时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恬不知耻地说,“我人生有两部特别想写的戏,一部是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一部是彭三源的《九九归一》”。后来过了几年,我碰到过一个老板,跟他说起了我这个小小的梦想。那个老板说没戏,就算有这两部剧本,现在估计也拍不出来。听完后,我很绝望,这比满屏幕Low剧让我更绝望。至少我还曾经有过偶像,我还见过这些江湖传说中的大侠们。可是我的师弟师妹们,他们入这一行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我觉得需要各位前辈和我们一起努力。既然是手艺人,那传承很重要,我们就老老实实做一个勤奋的小徒弟,也希望这个行业还能容的下更多的老师傅。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文/许芃芃】
作者介绍
许芃芃,内地编剧,代表作《洛宝贝爱心小剧场》《献给天堂的比赛》《绝爱》《妈妈像花儿一样》《翻身姐妹》等。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