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中国宏观经济下滑之际,影视产业逆势强袭,不断刷新的票房纪录冲击业界和公众的关注。但影视行业飞速发展的背后,高风险一直与其相伴,影视作品的文化产业属性,也使其风险性更加难以确认和把握。如何更好地识别和评估影视项目的风险,并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影视风格进行预防和管控,成为横在业界和学界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书在手,六大报告全面解析电影风控
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现任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张丕民在论坛上发表致辞。他认为,电影的风控成为了制约中国电影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这几年每年行业投资都在600亿以上,仅有一半的电影拍摄出来进入到电影院线,有相当数量的影片也没有通过新媒体和其他的渠道和民众见面,这是产业的结构和需求结构失衡,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的对待。”张丕民也谈到,国内一本影视行业风险蓝皮书的发布,以及电影风险论坛的召开,正是业界、学界共同面对行业改革发展的问题做出的积极响应。

《中国影视舆情与风控报告(2016)》以北京新传智库风险研究院为核心,联合海内外学界、业界、政府部门众多专家共同编写。全书分为6大部分,分别为总报告、舆情报告、风控报告、趋势报告、案例报告、年度排行榜。该书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副院长司若在推介中还特意提到,蓝皮书的舆情报告部分,专门有一版块是对上市电影公司热点事件对其股价波动的研究。“我们盘点了13个重要的舆情事件和相关的上市公司、影视类公司,然后对比它在事件舆情发酵之前和之后股价的波动,发现了一些关联性的规律,在这一本蓝皮书之中也有所呈现。我想很多投资界的朋友对此有兴趣。”
做为中国第一部聚焦影视风险防控的研究成果,蓝皮书对目前中国影视投资面临的风险进行了全面解析,并基于大数据深度挖掘,结合专家学者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影视风险监测与防控的全新理念与方法。随蓝皮书同时发布的,还有基于大数据基础的中国影视行业各类榜单,以及其他基于数据挖掘开发的票房评估系统、风险防控模型、舆情口碑监测、影视全案调研等系列研究。该研究成果对于金融机构、保险机构、影视制作机构、导演、演员、院线、影城、观众、学者等多元化读者来说,也都是一本有意义的参考书。
对电影风控的重视,标志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转型
作为蓝皮书的联合出品方,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军律师,在论坛上做了“电影法律风险预估与防控”的主题演讲。王军把影视作品的法律风险防控分为四个要素和环节:最基础是著作权要素、商业秘密、商标权、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关于第四点,他解释道“我更愿意放到知识产权之中来谈。从作品来讲和以长远来看最大的风险是在于对人和项目的管控,如果人失控的话,对很多公司整个的发展和整个未来项目长期的运营包括资本市场的估值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王军结合自己的娱乐律师的职业经验,给从业人员提出建议:“法务工作或者说风险防控工作,一定要和商务、财务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的话对公司的影视风险的防控才能够得到最好的保证”。

在“电影舆情与风险防控”沙龙环节,大地电影院线总经理方斌先生感慨:今天我看到大家都非常重视和讨论电影风控,它是代表中国电影走向了工业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转型和标志。随后他公布了一组数据:2015年中国的电影票房440亿,过亿的82部影片贡献了中国票房的87%,这82部影片占到380多部的影片的20%左右。“二八定律”非常的明显,剩下的影片产生不了多大的价值。方斌还谈到,作为产业的终端,电影院线每天排片都要对电影的票房进行预估,预估的几个要素,第一就要考虑到影片的内容、题材、受众,这个影片的宣传。“根据这个基本的预估在去确定排片的策略,每天都会去进行调整,判断也不一定100%准确,但是排完之后根据数据出来及时的调整我讲到的这个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都和我们的舆情有关系都和电影的风控有关系”。

作为投资界的代表,上海利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助理总裁王光辉在“电影投资策略与风控之道”沙龙环节提到了两个问题:我觉得数据在延续性当中,它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这一块比资本的预期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第二,我们在投资影视的过程中,感觉到资产的保全或者说是资产的一些保护这个方面的内容,可能还有很多的事情还没有做起来,这是我们业界所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专注于做电影衍生品的赞美传媒CEO李学民谈到:能够卖得出衍生产品的,或者说有衍生产品开发的电影才是好电影。“从题材来讲,动画、科幻、魔幻、史诗的片子,做衍生品开发是在投资风控上是一个非常好的一种投资策略”。
【文/杨文山】
微信号:dusheme
有观点、有态度、有温度的行业交流平台

加载中…